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无人”时代的到来,面对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变化,迫使我们重新反思人存在的意义和状态,以及技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以艺术生产、批评写作和策展实践探讨在“无人”时代艺术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科技 艺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13
  • 简介:  摩梭人的女神崇拜还体现在母系家庭制中,而以女神崇拜为核心的具有母性色彩的摩梭歌舞,从这些具有母性色彩的歌舞中可以看到女神崇拜在摩梭人心中的地位

  • 标签: 光环摩梭 摩梭歌舞 母性光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27
  • 简介:  摩梭人的女神崇拜还体现在母系家庭制中,而以女神崇拜为核心的具有母性色彩的摩梭歌舞,从这些具有母性色彩的歌舞中可以看到女神崇拜在摩梭人心中的地位

  • 标签: 光环摩梭 摩梭歌舞 母性光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23
  • 简介:绘画语言油画写生认知    油画(CANVAS),油画不仅有艺术性,那是只有科学没有艺术的作品

  • 标签: 油画认知 绘画语境 语境油画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被引入中国开始至今,公共艺术的概念一直在拓展。随着各类以“公共”为话题的艺术节、雕塑展的相继出现,如今,对公共艺术的讨论不单指置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还包括公共建筑、公共景观、网络空间等领域,涉及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生态等主题。公共艺术不再仅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装饰品,或主流意识的物化,其价值来自作品本身可参与、可讨论、可分享等特质,是能创造出思考与问题的空间形态,承载了重构区域性人文景观、活化社区关系、丰富人文生活等功能。因此,今天的公共艺术在以哪些方式介入景观、参与城市发展、引导公众反思和重建社区关系?公共性如何体现?艺术家在其中又扮演着哪种角色?此次公共艺术专题邀请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国家的五位实践者从雕塑、建筑、设计、组织筹划等多个方向对公共艺术进行探讨,意在呈现一个多元的视角去探讨更广义的公共艺术现状。

  • 标签: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建筑 公共景观 人文景观 社区关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20
  • 简介:在传统色彩设计中,(二)色彩之和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将各种设计信息如图形、色彩、文字等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为视觉语言

  • 标签: 主导现代 意识主导 现代平面设计
  • 简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海量版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慢慢进入信息化时代。自媒体就是在这个快速简单迅速的信息化空间创设的。它以其自身的优势真实反映了社会中的情况。自媒体摄影包含在当代摄影体系中,同时它也为当代摄影传播创作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方法,并对现代摄影体系的形成以及发展提供了建议和经验教训。

  • 标签: 自媒体 当代摄影 语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04
  • 简介:同时每根弦儿还能产生分段振动的泛音频率,基音产生的频率形成声音的音高,而没有分段振动的泛音组合频率

  • 标签: 声学视野 歌唱艺术 艺术轻机
  • 简介:学科的交汇让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的边界更模糊,思想则更开阔。“公共性”“在地性”“介入性”显示出二者的不同亦是相互交汇的可能。西方当代艺术家在建构自我体系中,借用公共艺术形式、向公共领域延伸在思想维度上为公共艺术带来了新的文化承载与信息。在中国,当代艺术也不断与公共艺术融合。无论是公共艺术实践中面对新语境的“随缘式延续”,还是公共经验搬入艺术系统的“顿悟式阻断”,或是寻常物的异常化,抑或是行动、科技、公共事件的巧妙结合,这些当代艺术语境的公共艺术实践,让两者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不断向前延伸。

  • 标签: 公共艺术 在地性 介入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25
  • 简介:中国的现代艺术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致力追求大众审美理想的表达,中国的现代艺术只能说是艺术家的艺术,中国的现代艺术向

  • 标签: 中国绘画 后现代语境 语境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24
  • 简介:笔者就原生态、民族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发表一己之见,如果说原生态是强调中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原生态强调中国民族声乐的个性

  • 标签: 中国民族 多样性视野 文化多样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27
  • 简介:清代仕女画家在创作中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对女性柔弱形象的审美,女性柔弱的形体满足了文人士大夫的一种变态的审美心理

  • 标签: 世风影响 仕女画女性 女性审美
  • 简介:谈中国绘画艺术的前瞻性必然不能脱离笔与线的概括性,具体到某一艺术风格的图式特性,涵盖对传统笔墨的三种不同认识。一是按照传统书写特性发展观,但在色彩、造型上不掩杀东西方当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借用形质上的鲜活时代性,但重在文化特性上诗意的表述以及绘画意蕴的东方特性,如温和、典雅、玄妙、隐喻等等。

  • 标签: 特性 传统 图式 绘画 工具 笔墨
  • 简介:2018年适逢“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为进一步加强中美文化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览秉持“以观察为核心,实现分众服务”的策展理念,通过在美国举办题新颖、展品精美、故事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中国历史文物展,为在美华人以及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美国人呈现一场异彩纷呈的文化饕餮盛宴。

  • 标签: 策展人 生活 艺术 皇后 清代 视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11
  • 简介:特尔教授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音乐文化的变更、即兴音乐传统等课题的研究,陈自明教授强调对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并展示了印尼人和美国人对于爪哇音乐文化不同方面的研究

  • 标签: 中西音乐 全球化语境 对抗融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18
  • 简介:笔者就原生态、民族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发表一己之见,如果说原生态是强调中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原生态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根基和源泉

  • 标签: 中国民族 多样性视野 文化多样性
  • 简介:《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导演、刘震云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部影片看似直观简单的线性叙事中却隐含着更深层次的人物关系和思想内涵,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叙事的分析方法以及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对影片中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其表达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 标签: 《我不是潘金莲》 结构主义 电影叙事 格雷马斯 符号矩阵
  • 简介:本文从服务主导逻辑研究出发,通过分析价值演变轨迹,总结出服务主导逻辑对室内设计思维影响的四个创新维度--设计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以此对室内设计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对未来室内设计企业提供有益的策略指导。

  • 标签: 服务主导逻辑 室内设计思维 创新 发展
  • 简介:文化对等,是指原文文化词汇翻译为相似的译文文化词汇,其功能与原文词汇相同,引起译文读者类似的反应;与此同时,原文文化色彩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本文基于文化对等的视角,通过对英语中动物类隐喻习语的研究,将其分为两大类:喻体相近类和喻体缺失类。本文发现,喻体相近类习语所占比重较小,大多为喻体缺失类习语。因此,该类习语多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文化对等 英语习语 动物类隐喻 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