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今天,我们在新世纪的文化潮流中,纪念100年前诞生的中国电影先驱穆导演。此时此刻,中国已经进入建设和谐社会、倡导和平发展的历史阶段。在新的社会发展和政治理念的氛围中,来缅怀穆先生的一生,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不同以往的亲切感。因为,穆先生在20世纪中期极尽努力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就是儒家文化和睦亲情和礼仪之邦的人伦秩序。他把这种社

  • 标签:
  • 简介:谢尔作品残忍的爱的结果1996年假如死亡有耳1996年谢尔作品...

  • 标签: 谢尔 年费
  • 简介:层叠交错的几何形构图,晶体般的透明色彩,带有些许神秘的抒情意味,赋格曲般的浪漫基调……提起利奥奈尔·宁格(LyonelFeininger,1871—1956),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是他“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他那些摆脱了自然的“结构”,确是领先于所处时代的。但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却似乎从未将宁格与“先锋”和“前卫”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

  • 标签: 费宁格 漫画家 立体主义 艺术生涯 艺术风格 艺术形式
  • 简介:1810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及老师大卫,13岁便跟随德国小提琴家Spohr学习小提琴,17岁那年便和他的妹妹Louise一起巡回演出。后来他认识了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也进一步成为门德尔松的密友,常常一起演奏室乐。

  • 标签: 费迪南德·大卫 德国 小提琴 作曲家 演奏技艺 炫技
  • 简介:加龙一九六五年生于江阴,别署禾斋、泥父、沙溪轩、野泡桐馆、烹云馆。现为无锡市国画院副院长、江南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无锡市收藏家协会艺术顾问。

  • 标签: 江南大学 无锡市 副院长 研究员 研究所 收藏家
  • 简介:谢尔的意大利时光[美]弗雷德里克·塔顿王小胜译艺术家与作品在这次话题广泛的访谈中,谢尔讲述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并讨论了他对近期在罗马所遇到的宗教艺术的反应塔顿:你的新作中有种我在你早期作品中从未看到过的阴郁和暗淡,在罗马的停留是否是这些神秘绘画的一...

  • 标签: 艺术家 具象绘画 意大利 极少主义 作品 谢尔
  • 简介:电影体制的改革,几乎一夜之间就把电影行业推向了市场竞争。面对放开的市场,电影发行部门大都逐渐放弃了对农村电影市场的管理职能,转而在电影比较发达集中、票房收入占市场绝大部分的城市展开了竞争,并几度白热化,使得农村的电影阵地逐年萎缩,农村放映队伍急剧减少,甚至有的解散队伍,出现了农民看电影难的局面。

  • 标签: 农村电影市场 电影体制 电影行业 电影发行 票房收入 放映
  • 简介:艾里克·谢尔的雕塑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法国观众显然对其绘画更为熟知。此次,丹尼尔·汤普隆画廊展出了他的雕塑作品《十个生命》(展出至2009年6月13日),不久前这组作品还曾在汉诺威凯斯特纳协会展览馆展出。

  • 标签: 雕塑作品 2009年 艺术创作 丹尼尔 展览馆 汉诺威
  • 简介:在二十世纪初,有不少在华的西方人用照相机为工具,拍摄和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原之江大学校长佩德就是这样的一位摄影爱好者。佩德所拍摄中国老照片的题材十分广泛,但大致可分为下面这三个方面:一是在他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照片;二是1917年他与另外两名热爱摄影的朋友西德尼·甘博和希尔考特·阿瑟考察川北与西藏边界风土人情的照片;三是1920年美国驻华公使特地邀请他专程考察了中国水上生活的照片。本文以存世的一千多张佩德老照片为主线,梳理他在中国长达几十年的摄影活动对于向西方揭示中国的真实形象,以及对于后人重新找回历史记忆的努力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标签: 费佩德 老照片 历史记忆 杭州 普陀山 西藏
  • 简介:“……我们望着往昔,不禁感到惊悸:希望底阴魂正凄苍、悲泣是你和我,把它哄骗致死在生之幽暗的河流”

  • 标签: 费家村 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 简介:新我(1903—1992),名醒吾,字立千,立斋。湖州双林人。他是用左腕运笔而名闻遐迩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从溯二爨,龙门二十品,郑道昭《云峰山刻石》,以及《瘗鹤铭》《经石峪》等,行草书临颜书《争座位》《祭侄稿》,又兼习章草,并留意秦汉竹、木简,及近代杨沂孙写的《说文部

  • 标签: 书法家 运笔 龙门二十品 临习 郑道昭 行草书
  • 简介:从歌剧《黛里奥》的整个剧情发展来看,很难逃脱那个时代的崇尚,一切美好与理想的实现都寄希望于某种强大力量的出现,尽管,这不同于以往对救世主的企盼,但正义的面颊、善良的愿望还是要被拼贴在某一大人物的身上。但当我们仔细地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以及他在创作中所赋予不同角色的热情与关注时,却发现其戏剧性的重点与高潮都已不同于原剧本的昭示,实际上是在用音乐不断地颠覆着这一因循守旧的素材,将重点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使之爱成为全剧的主导;爱是实施拯救的前提:爱是剧情构筑的核心。歌剧主角莱奥诺拉不仅拯救了爱人,同时也拯救了她自己,这是爱的一次伟大升华。

  • 标签: 贝多芬 《费黛里奥》 拯救
  • 简介:很多人喜欢看ABC公司的年度大战《绝望主妇》,只播出了一季就在2005年初的金球奖上大热了一把,但让更多人没想到的是,2006年,在其中扮演女强人琳尼特的莉希提·霍夫曼在年初便同时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成为争夺奥斯卡影后最有力的人选之一。独立电影《穿越美国》让她抱得金球归,现在又为她带上了影后桂冠,这个从电视中走出来的明星,

  • 标签: 霍夫曼 奥斯卡影后 飞天 ABC公司 独立电影 金球奖
  • 简介:一切艺术家都带着我们时代的烙印,最伟大的艺术家则是那些印痕最深的艺术家。——马蒂斯正的视觉文本似乎永远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有时你很难预判正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惊奇,甚至正也不知自己的艺术将会走向哪里。他的头脑中总是充溢着离奇的、别出心裁的想法。他有时更像一个独行者,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在

  • 标签: 当代艺术 时代 思考 艺术家 认知 人生
  • 简介:在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斯克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群众文化批判理论在阿多诺那里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一样,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斯克那里也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斯克试图通过"双重聚焦"的视野或方法,克服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褊狭,从而希望更全面地认识大众文化。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既典型地体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后现代转向",也典型地体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当然,像任何一种具有创见的理论一样,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既有理论贡献又存在局限性。

  • 标签: 费斯克 大众文化 双重聚焦 贡献 局限
  • 简介:“虽然开始时我更习惯于艺术领域及其古典准则,但我很快就发现插画这个门类富有活力、丰富多样,并且还学习了其他表现形式,例如字体。”

  • 标签: 色彩 回溯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