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然而对于乐舞文化而言,却是一个中外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来自外族、外域的大量乐舞,以从未有过的规模通过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等各种渠道频繁、多向地传入中原,并生息、繁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标签: 中原扁壶 魏晋南北朝 胡夷乐舞 文化交流
  • 简介:《大韶》原为东夷族乐舞,只在东夷族内部传承和修订。后华夏族的启出于政治目的,将其盗用并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两个不同的版本。这两个版本递相传承,一被商、陈、齐所继承,即孔子在齐所闻者;一被周、鲁所继承,即季札在鲁所闻者。另外,夏后启为《大韶》重新配制的乐歌——《九歌》,也被夏桀带到了楚地,成为屈原《九歌》的重要来源。

  • 标签: 夷夏之争 《九招》 《九歌》 禅让制
  • 简介:和边将所献音乐在太常寺管理的音乐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亦是唐代太常寺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的四献乐和边将献乐丰富了唐代的音乐,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本文对唐代的四献乐和边将献乐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考证。

  • 标签: 唐代 献乐 四夷乐 音乐交流
  • 简介:主持人按:本刊“点击·2003”栏目的开办,得到了书法、篆刻界名家的极大关怀和广大书道同仁的热情支持。刘江、陈振濂、周俊杰诸位先生或电或信,给予了热情赞扬和肯定,并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艺术品评的尺度,尽可能体现书法,篆刻界学人的为艺之道与品评风骨,使当前书法、篆刻界的批评在艺术化与学术化双重标准下健康发展。湖北、湖南、山西、浙江、河南、北京、山东等地的读者朋友来电话或写信诉说他们对该栏目的喜爱、看法,并通过本刊与文章的作者交流、沟通。名家的叮嘱与希望、读者的信任与支持,更增强了我们办好该栏目的信心。本栏目拟从第4期开始,特设“点击·2003精彩回应”专题,选发读者对该栏目所发文章及被品评书家的作品的看法、感想,言简意明,文字在500字以内,敬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本刊将择优选发。本期“点击·2003”栏目推出了《直面孙翔》、《孙翔:黄金一代的胜算》、《林健篆刻得失谈》、《林健篆刻的歧义化》4篇文章,分别从书法、篆刻的笔墨技巧、技术形式、作品图像、学派立场、创作理念等不同角度对其作品进行阐释,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艺术作品品评、赏析的艺术空间。大河诸子

  • 标签: 直面孙伯翔
  • 简介:~~

  • 标签: 作品
  • 简介:安先生生前系我社美术编辑,其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编辑出版了许多优秀的美术图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作为一名水墨人物画家,他在绘画专业领域留下了可以传世的优秀作品。李安先生的《走出巴颜喀拉》人物长卷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水墨史诗性的作品,其上承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是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20世纪文化现代性探寻过程中的经典作品。

  • 标签: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 纪念 《愚公移山》 现实主义艺术 优秀作品
  • 简介:齐,原名光汉,以字行,号容生、锦里生、天府民、三砚室主。斋名三砚室,别署玉垒轩,四川井研人。1949年生。书法研习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张即之及王铎等。篆书初学石鼓文、泰山刻石,后遍临汉篆。篆刻初从西泠前四家,复追吴让之、吴昌硕、黄

  • 标签: 熊伯齐档案
  • 简介:今年的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笔者有幸随广东文化艺术交流参访团考察祖国的宝岛台湾。全团在台湾文化同行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跑遍了全岛,所见所闻,感慨良多。

  • 标签: 台湾文化 故乡 散记 艺术交流
  • 简介:在越剧舞台艺术片《梁祝》中演活梁山的范瑞娟,被观众誉为“活山”.1954年7月,范瑞娟出席了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电影节,同时参加中国影片《梁祝》的映出,受到外国朋友的空前欢迎.电影节期间,范瑞娟突然接到周总理从日内瓦发来的电报,要她与另外四人赶往日内瓦,于是范瑞娟等人登机直飞日内瓦,周总理一见他们便说:“你们大

  • 标签: 范瑞娟 舞台艺术片 中国影片 梁祝 国际电影节
  • 简介:由英国导演艾里克·霍尔姆斯兹执导、英美两国合拍的讲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一生的系列剧《两河之间》(BetweenTwoRivers)近日拍摄完成,该片尚未上映就已经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这部4个小时的系列剧《两河之间》一共分为4个部分,记述了已经被处以极刑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独裁统治24载饱受争议的一生和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他与伊拉克其他高级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大量的鲜为人知

  • 标签: 萨达姆 伊拉克人 阿拉伯 以色列 演员 突尼斯
  • 简介:这件四条屏是背临家存周敏的一幅字。原作落有我父亲的上款,是周送给我父亲的字。这一幅是行楷书条幅,还存有周敏写的两幅草书条幅,分别落有我父母的上款。这三幅作品,酷似于右任书,细细品味起来,结构及用笔精到处不让于右任,而少了一些于右任笔下恢宏恣肆的气度,多了几分温润文雅。原作四尺条幅写了两首七律,字较小,内容是写于右任创作《武功城外》七律两首。这两首诗如置于陆放翁诗集中莫可分辨,可见陆诗对于右任的影响之深。后来我曾见到过于右任用草书写的这两首诗,落款处有“民国十一年退兵时作”。

  • 标签: 于右任 诗集 父亲 原作 七律
  • 简介:今天是2006年的元宵节,豫园是上海人元宵节必去之处。这使我想起在半个世纪之前,父亲潘鹰曾为豫园书写过正书“豫园记”。如今原件作为该园的镇园之宝收藏,而影印件常作为礼品送给外宾。

  • 标签: 父亲 怀念 元宵节 上海人 豫园 影印件
  • 简介:宁波的梁山庙又称义忠王庙、梁圣君庙,一直被认为是梁祝传说源于浙江的重要证物,关于该庙至今存在诸多疑问。而历史上并无梁山其人,梁山庙本为萧衍生祠,后人将梁圣君附会成梁山;萧衍受封梁王前还封过义忠王(义忠神圣王),因未见正史而被后人忽略了;梁山庙建立于公元502年2月,与今人对其认识并不相同。弄清梁山庙的来历,不仅对梁祝传说中匪夷所思的现象可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还为研究传说的起源提供了新路径。

  • 标签: 梁山伯庙 梁武帝 梁祝 起源
  • 简介:二十世纪上半期,“西学东渐”,大量美术青年将目光投向西洋绘画,希望以其之长补中国美术之不足;也有一部分艺术家坚持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研习古人画法同时借鉴西洋画法,以师古开今的创新精神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田平史料的整理,旨在以个案视角探讨民国时期地方画家继承传统、创新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之路。

  • 标签: 画家田伯平 师古求新 艺术创作
  • 简介: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949年,随家迁至新泽西州居住。1957年,再迁至菲尼克斯。同年,用8毫米摄影机完成第一部小电影《最后一次火车失事》(LASTTRAINWRECK)1959年,拍摄二战题材影片《无处藏身》(ESCAPETONOWHERE),片长40分钟,参加当地业余影展,其战争场面及特别效果受到好评。1963—1964年,导演首部关于外星人的剧场长片《火光》(FIRELIGHT)(2个半小时)在当地一影院放映,收入达800美元。它后来成为《外星人》的蓝本。1964年,全家迁居至北加利弗尼亚,他本人在环球影片公司得到办公室杂役工作。1965年,从中学

  • 标签: 斯皮尔伯格 电影 导演 人生经历
  • 简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的《任年全集》大型画册,在两社编辑的协同努力和领导的支持下,历时18个月,终于完成。作为编辑组成员之一,我参加了编纂的全过程,也是我编辑生涯中所做最后一部“大书”。这里是对记录在编辑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 标签: 任伯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全集 杂感 编后 编辑出版
  • 简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就认识了江南,那时只知道他是刻印的,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只看过他的几幅作品,因为我是画国画的,也结交了几位搞这行的朋友,对此很感兴趣,同他很谈得来。七十年代初,我省搞了“文革”中的书画展,他和一位搞书法的朋友各画了一幅作品,来道里文化馆找我想参展。

  • 标签: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文革” 书画展 文化馆 作品
  • 简介:(一)有将张驹列入“民国四公子”之一者,实误。所谓“民国四公子”指的是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卢永祥之子卢小嘉、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和张勋之子张孝若。当然这不是通过选举而产生的,原是当时文人根据这些人的活跃情况说成的,好似京剧“四大名旦”,也是先造舆论,而后大家公认的。“民国四公子”也是如此,有的说应当有孙中山之子孙科,也有人说袁世凯的二公子克文理应在内,但是并没有将张驹列名在内者,原因很简单,在提出“民国四公子”的年代,他的“资望”还不够格,那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 标签: 公子 堂会 盐务 孔明 北平 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