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好消息本刊特为小会员开辟版面,凡是2004年本刊小会员每人每年都有一次发表作品的机会,请小会员快把你最得意的作品寄来,注意在作品背面写明你的会员证号码及详细通讯地址。本刊编辑部

  • 标签: 通讯地址 鲁方 画中
  • 简介:<正>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物,以它独有的美感吸引人们。这期的书画小知识介绍各种特殊的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塔是我国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1500年前北魏正光元年建造。塔高15层,约41米,用小砖黄泥砌垒,至今保存完好。中国最高的砖塔是河北省定县城内的开元寺塔。公元1055年建成。塔11层,

  • 标签: 开元寺塔 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 砖塔 塔高 华严塔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应该从什么意义上来使用“书画同源”。所谓“源”包括两层含义:文字和绘画初始创作的主体的目的以及文字和绘画的初始功能是什么;文字和绘画的构成外形从何而来。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再参照历代文献,将中国文字和绘画的起源与世界各地域文字和绘画的起源作比较,与当代原始部落或后进民族的状况相比较,认为文字与绘画是人类在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目的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前者始终沿着单一的方向发展,最后与语言相对应成为人类记录事物的交际工具;后者初以图腾、描绘现实生活为目的,逐步发展成为供欣赏的精神产品形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二者不论在起源阶段还是发展阶段都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世界各地域文字和绘画的外形构成过程极其类似,因而实际上不存在“中国书画同源”的独特性。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在于:书画同理——中国书法与绘画审美原则的一致性;书画同法——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用笔技术和方法的相同性。这与“书画同源”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 标签: “书画同源” 中国 艺术 文字 构成外形
  • 简介:我从1990年歼始进行书画收藏.至今整整十年了,盖金石书画之道,可抒情言志、陶冶情操、寄情遣兴、修身养性.而徜徉于金石书画艺术的海洋里又能使人感到无比欣慰,所以收藏书画有着无穷的乐趣。

  • 标签: 书画艺术 行书 十年 陶冶情操 书画收藏 修身养性
  • 简介:<正>华三川,1930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专业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连环画和书籍插图的创作。其连环画创作多次获全国连环画创作奖。欧阳中石,1928年生,山东泰安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 标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华三川 欧阳中石 文史研究馆 专业画家 九届全国政协
  • 简介:<正>丹青——由于中国画中常用朱红和青色,所以又称中国画为丹青,称善画的人为“丹青手”、“丹青师傅”。无声诗——画的别称。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咏诗:“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也有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也说明了诗和画这两种艺术互相融汇贯通的紧密关系。

  • 标签: 丹青师傅 声诗 淡墨 人说 融汇贯通 画中
  • 简介:本文从米芾生活的书画市场繁荣与书画作伪并存的时代出发,阐述了米芾运用笔法、款印、避讳、书画工具和材料鉴定书画,运用比较法鉴定书画以及识破作伪方法等鉴定思想与方法,并与同时代的董逌、李廌进行比较,进而阐述了米芾鉴定思想与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今天的价值。

  • 标签: 米芾 书画鉴定 书画市场 笔法 款印 避讳
  • 简介:香港普艺拍卖有限公司第107次拍卖会于2006年3月25日在港举行,共有书画201件、艺术品244件。“省港澳书画”主题拍卖会自2002年4月13日开办,至今已成功举行了十五期,加深了各界人士对本土艺术的认识和重视,使普艺跨越了商业销售和文化艺术两大疆域。部分书画精品已于上星期分别在广州及深圳预展,受到内地爱好者一致好评。

  • 标签: 书画精品 拍卖会 主题 港澳 有限公司 文化艺术
  • 简介:自幼习书练画的王俊松,一直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勤奋不息。看到他气象雄阔、笔墨俊健的山水画作,能感受到他对书法下过不是一般的功夫,对传统笔墨的研习,对结构章法的经营演练,恐怕说是废纸三千也不是夸张的。正如明代李日华所言:“学画必在能书,方知用笔”之妙。这是他一直十分重视学书的根本所在。

  • 标签: 书画艺术 笔墨 画作 书法 章法 用笔
  • 简介:上海书画新作展示──读《海上书画家系列丛书》陈翔上海书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海上油画续集》以精彩的内容、精美的装帧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收录了15位上海油画家的各自十幅代表性作品。他们包括了老、中、青三代,既有画坛宿将,又有艺界新秀。就风格而言,则兼有写实...

  • 标签: 油画家 当代书法 书画界 书法集 书法创作 艺术现象
  • 简介:古代书画作品的鉴定途径很多,一般可以从题跋、署款、印章、年月、服饰、建筑、工具材料、装裱形式以及作品风格特征等方面入手。其中,熟悉原作者书画作品风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方法。清代书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写到:“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何家者,字字察其用笔结体之故,或取唐意,或守晋法,而通篇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而知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以此察之,百不失一。”①这段文字指出书法鉴定中风格认定的重要性。实际上,很多鉴定家在判定书画作品真伪的时候都会用到这种方法,而且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晚清学者、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基于书法家的原创风格,判定作品真伪,较有说服力。如根据颜体书法特点,判定鲁公三表为伪作:“颜鲁公《三表》,近世始刻于扬州包氏,格意圆熟,无鲁公刚劲之气。考之于史,亦不合。当是伪作。”②刚劲之气多由用笔速度、中锋、果敢度以及结体的转折来体现。又因为《竹山堂联句》、《自书告身》与碑版楷书风格相去甚远,疑为后人伪托。另外,提到鉴别中峰和尚书法,杨守敬认为:“(赵松雪)简札脱胎右军,碑版具体北海,自是东坡后一人。……中峰和尚下笔如柳叶,于寻常波磔中独开生面,故自可喜。日本流传独多,...

  • 标签: 风格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