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按理说,新闻记者不宜以文艺的方式表达新闻,然而,对人的理解必然涉及情感与价值判断,也往往首先基于记者自身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难于避免记者的主观认知与价值倾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记者的两难:力求客观呈现‘人’的情感与内心,却最终难以摆脱记者自身的主观。或许这也是新闻客观性长期以来所无法摆脱的宿命性诘难之所在。

  • 标签: 新闻记者 新闻客观性 价值判断 价值倾向 主观认知 实际操作
  • 简介:法国歌剧院新任老板许诺低价票斯卡拉歌剧院掌门人斯蒂芬尼·利斯奈尔(StephaneLissner)向公众许诺.待他于2015年接管巴黎国家歌剧院后,将会降低票价并尽可能将剧院的大型制作带到各个省份。

  • 标签: 国际新闻 国家歌剧院 斯蒂芬
  • 简介:中匈两国联合制作威尔第歌剧《阿蒂拉》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和匈牙利大艺术富于1月8日在沪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制作威尔第著名歌剧《阿蒂拉》,并将于今年11月金秋时节在上海大剧院公演。据悉.此版歌剧《阿蒂拉》今年4月28日将率先在匈牙利大艺术宫进行音乐会版全球首演,而11月将在上海演出该剧的实景版。该剧由双方共同投资.在灯光、舞美、服装制作环节协作分工。据悉,该剧由中外艺术家联合出演.上海歌剧院作为中方演出主要班底。

  • 标签: 国内新闻 威尔第歌剧 上海大剧院 艺术中心 联合制作 上海歌剧院
  • 简介:新闻摄影在新闻宣传中具有“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审美价值”等五位一体的价值。采取“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等五种方式是实现新闻摄影价值的有效方式。

  • 标签: 新闻摄影 价值 实现方式
  • 简介: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领域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摄影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数字技术增强了新闻图片的时效性、大众性,有助于特殊条件下的新闻摄影,促进了新闻摄影的市场化和网络化,也为新闻图片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技术在给新闻摄影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造假的温床。只有正确地运用数字技术,采取一系列防范新闻摄影造假的措施,规范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创作中的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从而为新闻摄影带来新的繁荣和发展。

  • 标签: 数字技术 新闻摄影 防范
  • 简介:虽然,来自新闻现场的面对面报道、来自新闻现场刚刚采集的新闻信息、来自新闻现场的真实背景,这些使得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植根于新闻事实。但是,在随行现场报道任务时,出镜记者仍应谨记客观报道原则。

  • 标签: 出镜 记者 报道 体现 新闻 客观性
  • 简介:在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独家”原则是媒体的制胜法宝,挖掘到独家新闻,会让从业者获得无上的成就感。然而,如今信息泛滥,传统媒体受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夹击,获取重大独家新闻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出产“独家”内容虽然依然弥足珍贵,但从看重“独家”向精于“独到”转向,是电视媒体积累影响力、打造品牌的黄金法则。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 独家新闻 信息泛滥 传统媒体 黄金法则
  • 简介:在西方,中国当代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的原因,有后现代主义共同的艺术手法基础,有意识形态的差异引发的好奇,还有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艺术投资、收藏的巨大吸引力,甚至包括西方思想界开始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思潮.为具体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影响,本文以《艺术新闻》与《艺术论坛》为个案,具体考察西方对中国当代接受态度与方式,分析西方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三种价值尺度:市场价格、审美价值、社会立场.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市场价格 审美价值 社会立场
  • 简介:穆益林笔名皴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4年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历任上海大学副教授、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教授、系主任。作品曾获全国画展二等奖,与陆俨少作品井获上海美术大展一等奖等。自1983年以来,竭尽全力于中国古老帛画的继承与研究,发掘和利用帛的优异性能,创造出独特的现代帛画艺术,为中国帛画在现代国际画坛上独树一帜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艺术展 新闻发布会 帛画 丹青 发明 上海市
  • 简介:2013年盛夏,郭醇从美国回来。两年前,她被派到华盛顿去筹备和组建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郭醇对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如数家珍。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以下简称"北美分台")位于美国华盛顿,总面积约3500平米,配备2个高清演播室,建有全套现代化电视新闻采集、制作和播出系统。其英语制作中心每天制作2小时直播新闻内容,重点关注北美、拉美地区的新闻事件,几个月内将扩版为每天5个小时的直播量。2012年2月建成并开播,至今,仅英语制作中心就有外国员工100名左右,多为当地雇佣的美国业内新闻工作者,包括从主持人到传输工程师,

  • 标签: 电视媒体 制作人 美国 新闻界 中央电视台
  • 简介: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和《新京报》的少数民族报道为文本,以2010年为研究时段,对我国当代报纸在少数民族报道中出现的刻板形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通过对样本进行的相关类目和图表分析,笔者验证了我国当代纸媒在少数民族报道领域出现了刻板形象,并通过批判性话语分析论述了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即少数民族刻板形象在我国纸媒中的呈现,主要源于报道视角的限制。笔者通过定性研究,从原因、解决方法两个层面展开论述,得出媒介话语霸权是导致报道视角局限的本质原因的结论,进而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操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自己的传媒产业"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少数民族 新闻报道 刻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