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6
  • 简介:  强群体主义取向导致正式组织中的权力主体、组织成员集群为,  强群体主义取向导致正式组织中的权力主体、组织成员集群为,而权力主体也倾向于同其他权力主体或组织成员结成利益群体

  • 标签: 主义圈子 圈子现象 强群体
  • 简介:<正>文学批评这行当,许多人都会,可是如果要从理论上来论证该如何如何,却又觉得扯不清。譬如刚刚读了吴亮的《当代小说与圈子批评家》一文(载《小说评论》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就产生了这种困惑。批评家必须克服那种对任何文学现象都议论一通,用一种固定的批评模式去套一切作品的做法,这是当然的;可是,批评仅仅限定在某

  • 标签: 批评家 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 当代小说 小说家 批评模式
  • 简介:<正>对变幻莫测的当代小说再要作一完整的巡视和综述,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由一、两个人来承担了。一年来的小说创作现状象团不断扩张的迷雾,把原先公认的那些清晰框架弄得一片模糊。这些纷至沓来的小说如同一大群匆忙向前赶路的旅行者留下的杂乱足迹,简直难以辨认。批评家刚刚理出一点头绪和轮廓,打算予以及时的归纳,但是新涌现的小说马上使原先确立的某几个观点发生

  • 标签: 批评家 当代小说 小说现象 小说家 小说批评 创作现状
  • 简介:朱伟在评价格非创作时曾说:'格非在新时期,是一位难得的以其学术背景进行创作的作家。但我总觉得这种学术气在读者认知度上,其实帮了他很多倒忙。(1)'他通过小说探索世界的不可知和神秘性,人的主体性与记忆的不可靠等,且似乎从来没有向着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靠近。这也使相比同代人的苏童、余华等先锋作家,格非研究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是相对冷落和滞后的。的确,在格非小说创作的发生、发展与转型背后,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学院背景。

  • 标签: 八十年代 小说创作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的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的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的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的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的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3
  • 简介:的概念我们能明了多少社会现象,社会平衡等名词来认识和分辨各种社会现象,的概念来研究社会

  • 标签: 社会平衡 社会进化 进化社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7
  • 简介:社会控制风险的角度看体制变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体制转型使得体制、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处于一种迅疾的变革之中,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的风险来说更为重要的是

  • 标签: 社会控制 社会变迁风险 风险社会
  • 简介:传统·历史一个没有反省能力的民族,固然难以前行,而一个否定自己的民族,就像车祸之后失去记忆的人,也缺乏前进的基础。只有让传统在今天的思想里融会贯通,才能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希望。文化·文明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区别。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

  • 标签: 存异 静夜 事物原始 木心 社会大舞台 创作生命
  • 简介:《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蒋庆著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5月版定价:26.80元"政治儒学",是蒋氏独创的概念,首见于8年前出版的《公羊学引论》(辽宁教育版/1995),所以建议对此题有兴趣的读者请先阅读《引论》。作者论证的核心是:经典儒学传统两分,一是广为人知的心性儒学(尤以宋明理学为代表);一是由汉代大儒董仲舒集大成、晚清变革首领康

  • 标签: 政治儒学 地方性知识 宋明理学 儒学传统 宪政 定价
  • 简介:《自由与法律》(意)布鲁诺·莱奥尼等著,秋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定价:22.00元《法律推理与政治冲突》(美)凯斯.R.孙斯坦著,金朝武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定价:18.00元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自由",而是要"哪种自由";不是"要不要宪政",而是要"哪种宪政";不是"要不要法治",而是要"哪种法治";不是"要不要民主",而是"要

  • 标签: 法律推理 法治观念 政治冲突 定价 出版社 宪政主义
  • 简介:《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2月版定价:38.00元中国自古有思想流派承续的传统,比如孔丘的孔门弟子,朱熹的朱门弟子,乃至陈寅恪的陈门弟子,等等。但谁听说过"殷门弟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殷氏怎么成就了自家的"门",而且绵延不绝?这正是需要后人"展望"以及由《展望》回答的。我想《展望》不仅给了答案,而

  • 标签: 中国文化 展望 殷海光 定价 国家概念 历史学家
  • 简介:社会诗学是人类学用以检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撰述风格的一个关键概念。诗学是社会行为,也是社会展演的方式,它既在文本之中,又在文本之外,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事件的真实性和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阐释或解读某种文化模式的途径。本文细致梳理了“社会诗学”这一概念的来源和演变,阐述其普遍性、文本性和情境化的三个特性,并说明“诗学”的知识范式对于文学和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作用、方法和意义。

  • 标签: 人类学 文本 社会诗学 诗学功能 诗性智慧
  • 简介:一、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工作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 标签: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工作 农村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结构变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接着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

  • 标签: 和谐社会哲学 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5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本文我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和谐 定义 阶段 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5
  • 简介:三是社会代价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客观的,  社会代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规定了社会发展中付出代价的绝对性,以指导主体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努力实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主观愿望

  • 标签: 代价社会学 社会代价 社会学范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5
  • 简介:熟人社会以及熟人社会病存在的理论基础,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病的

  • 标签: 熟人社会 社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