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一部《现代化的陷阱》(以下简称《陷阱》),在今年春天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该书以缜密的思路、冷峻的笔触,直指现代化面临的诸多顽症,被誉为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人以文名,一时间,《陷阱》的作者何清涟也成为传媒和读者关注的焦点人物。我们的交谈自然也就从该书开始。

  • 标签: 技术层面 精神境界 自由主义 经济学 陷阱 人文关怀
  • 简介: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李贽(1527—1602)在世俗生涯的主动割舍与精神的自我放逐中,度过了大半生时光。我们虽然无法肯定这首《独坐》诗具体作于何时何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首诗表达了李贽在自我放逐的精神之旅中无法祛除的落寞情怀,以及其中不可缺少的苦闷和萧

  • 标签: 思想家 自我放逐 李贽 精神之旅 落花 暖风
  • 简介: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宝玉是《红楼梦》中与其它男性迥然不同亦与传统男性判然有别的一个形象。他有着真实、坦荡、纯洁、独异的个性与鲜活昂扬的生命力量。在他身上虽然仍抹不去传统道德观念的印痕,但已随处可见晚明以来进步启蒙思想光芒强劲的闪耀。宝玉是《红楼梦》中最可爱最具魅力的男性形象,作者对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也博得后世无数读者的喜爱。他是独特的“这一个”,是有着极为丰富饱满的人性内涵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对传统的男性群像也是一种突破与补充。

  • 标签: 宝玉 人性内涵 《红楼梦》 独特 纯洁 男性形象
  • 简介:1人要告别无知都离不开启蒙.一般意义上的启蒙是指开化和开发人的智力,比如对儿童或初学者进行教育,使之得到某些方面的入门知识或技能等,因此可以说,启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步伐.但18世纪以来,启蒙有了它特定的含义.康德不愧是人类思想进入现代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在回答什么是启蒙时这么说:"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未成年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启蒙就是把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解放出来"①.对于中国来说,这种特定含义上的启蒙则比西方国家迟了一个多世纪.

  • 标签: 启蒙思想 鲁迅 人物 简论 现代 梁启超
  • 简介:六岁入学,学校是祠堂,两个老师,都是我舅爷.舅爷太多,便把最后一个字倒过来叫:商舅爷,戎舅爷.到了学校,舅爷说,以后叫老师,不准叫舅爷。商舅爷像个婆婆,发脾气都没威,他教语文,我们就爱语文,只怕我当作家与那时都有些关系。戎舅爷如一尊金刚,入冬就穿着黄色的呢子军大衣,总让我们想起国民党大官。他教算术,课堂上倒是没人敢闹,却都没听进去,只顾吓得大气不敢出。他浓眉大眼,眼窝深陷,在野外见了他都可以吓个半死。记得那次上算术,戎老师突然提问,他用那根棍子向一个女同学面前一戳:“你,三加三得几?”那个女学生一听就站起来,浑身发抖,吓得说不清楚了:“得得得……”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福柯在他晚年的思想中把启蒙放在了康德的,甚至整个现代文化的转型都是启蒙思想的结果,在启蒙对信仰的颠覆中

  • 标签: 启蒙观念
  • 简介:<正>“新启蒙”是近几年最具欺骗性,同时也是最具煽动性和蛊惑性的热门中的热门话题和口号。与四项基本原则尖锐对立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所以越演越烈,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启蒙”构成了它的核心内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具有机关刊性质的《新启蒙》的问世。《新启蒙》的主编在第1期的《编后》中写道:

  • 标签: 新启蒙 人权 知识分子 述评 反封建 方励之
  • 简介:绿色的欧洲从一万多公尺的高空往下看,地球的表面就是一幅巨大的木刻版画,那些个我们平时眼目所接的芸芸众生、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乃至街道房屋等等,都成了一些可以忽略不计的细节,被那只巨大的雕刻刀全给省略掉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高山大河、城市村庄,和与河流一样蜿蜒曲折的铁路、公路、人造长城,以及被雕刻成一个平面的收获过的和没有收获过的田野等等。但是,你如果不顾旅途的劳顿,在十个小时的空中航行中,从亚洲一直往欧洲看过去,你就会发现,在你身下的这幅巨大的木刻版画,它的色彩其实是有许多

  • 标签: 散文 叙事散文 游记 欧洲
  • 简介: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做小说时,鲁迅说过:“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 标签: 鲁迅 启蒙主义 艺术风格 民族主义 个性精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如何对待启蒙思想和社会主义这两种西方现代性传统,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或现代化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和启蒙思潮

  • 标签: 未完成启蒙
  • 简介:<正>在二十世纪无英雄反英雄的文化背景下,似乎再没有象《伊利昂纪》、《埃涅阿斯纪》这样的史诗问世了。是荷马和维吉尔等人开创的传统灭绝了,还是他们在其作品中埋伏的无尽的史诗契机的种子,已发芽成长并必然地形成全新的史诗之林的格局?E·庞德的《诗章》、W·C·威廉斯的《裴特森》以及艾略特的《荒原》等,是从天而降的“现代派”还是荷马和维吉尔传统的巧妙继承和发展?在被机器电子进化论相对论心理分析核武器多元多极等改变了的新文明下,作为文学批评术语的史诗,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欧洲史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模式?这些象史诗本身一样博大精深的问题,远非笔者能企图回答的。这篇小议式的文章努力提供的,只能是找出其中一些答案的思路。勾划欧洲史诗的“模式”,其实是试图发现史诗的定义。然而,给包容了《伊利昂纪》、《序曲》等作品的这样一种文学样式下个简单定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里所谓的模式,指的是欧洲古今史诗之间的相互联系。E·庞德在其《阅读入门》中称史诗为“一部包含着历史的诗作”;玛

  • 标签: 口头史诗 荷马史诗 维吉尔 伍尔夫 欧洲史 埃涅阿斯
  • 简介:男性对女性进行自由爱情启蒙,是五四前后爱情小说中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自由爱情启蒙的产生、失语及启蒙对象的反启蒙,展示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婚姻文化演化、发展的轨迹。自由爱情婚姻规范的寻找和现实性缺失,对此时及以后爱情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爱情小说 启蒙 婚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