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鲁迅认为要解放妇女就要解放社会,因此他首先提出"节烈"问题。他还认为要解放妇女,首先要让她们成为"娜拉",有觉醒的思想与出走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独立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恢复她们的"妻性"。虽然鲁迅是站在启蒙视野下阐述自己的妇女观,但他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具体行动上还是会与"解放女性"思想有所矛盾。

  • 标签: 鲁迅 妇女观 解放社会 解放女性 矛盾
  • 简介:《荷马史诗》男性争斗的描写中渗透着时代妇女观念的变动。本文将通过解读其中一些主要女性形象来阐明此种变动的内涵。翻开一部《伊利亚特》,抛开故事的细节,仅从大的框架上着眼,我们会发现,整个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引起的一场一群男人间的斗争。而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情节之一,也即史诗叙事之始——阿喀琉斯的愤怒,究其原因,也在于一个女俘的归属问题。至于《奥德赛》,'……早在1713年,现代文献学

  • 标签: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奥德赛》 阿喀琉斯 妇女观 现代文献
  • 简介:一这题目在语义上有点问题。“孩子”当然包括了男女孩子,但因为在大离乱、大屠杀中,女孩子往往比男孩子的遭遇更为凄惨,所以特做强调。汉语中有成语日“兵荒马乱”。兵之“荒”、马之“乱”,都意味着兵士们狂乱不羁、为所欲为;意味着他们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杀人就杀人、想纵火就纵火、想抢劫就抢劫,还有,想奸淫就奸淫。大乱离、大屠杀中,穷人也好、富人也好,都陷入“活着,还是死去”的“极端处境”。“乱离人,不如太平犬”“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 标签: 大屠杀 孩子 妇女 意味 杀人 纵火
  • 简介:摘要女性权利是社会人权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目前我国女性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必须推动妇女权利立法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以加强对女性权利的保护。

  • 标签: 妇女权利 法律保护 完善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精神方面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家庭问题、都市冷漠和信任危机逐渐暴露出来。同时,新时代下各类宗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尤以基督教最为明显。在教会活动中,基督教教义作为心理因素对城市基督徒妇女的认知、情绪、态度、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各层面带来改变,而这些改变对妇女的亲近关系造成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城市妇女 人生观 影响
  • 简介:摘要流动妇女是近年来人数不断增长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流动妇女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在妇女健康教育这方面的经验,然后描述了研究者自己参与的以流动人口社区作为平台,应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开展流动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案例,从中得到了很多社会工作关于流动妇女健康工作的探索经验和启示。

  • 标签: 流动妇女 健康教育 社会工作 社区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特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