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历代赋汇》编于清初,清代有刻本、抄本、石印本共7种,其中以康熙45年内府刻本和乾隆46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价值最高。当代共有影印本10种,颇便读者,但学术界仍然期待着点校本的问世。

  • 标签: 《历代赋汇》 版本 整理
  • 简介:一九八二年夏,我与王锡荣兄参加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在山东烟台举办的鲁迅研究讲习班。当时国内许多鲁迅研究专家到班上授课,我们见到了唐弢先生。讲习班期间,我们常到唐先生房里小坐请益,鲁研动态、文坛往事,无所不谈。唐先生是三十年代《申报·自由谈》的重要作者之一,他提到上海文管会方行先生建议他主编一本《申报·自由谈》文选,询问我们有无兴趣参加。两大册《申报·自由谈》合订本(1932.12—1935.10)已于一九八一年五月由上海图书馆影印出版。稍后,《〈申报·自由谈〉目录》也由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订出版。但两者都是供专家研究之用的,一般读者难以见到。编选一本供一般读者阅读的《自由谈》选本自然另有意义,再加又是唐先生吩咐,能在他指导下从事这项编选研究工作当然是求之不得。没想到编选工作一波三折,费时费力。

  • 标签: 《自由谈》 申报 唐弢 文选 鲁迅研究专家 上海图书馆
  • 简介:韦昭的《博弈论》并未受到萧梁以前文学评论界太多的关注,且其论旨与当时由梁武帝萧衍倡导并推动的弈风鼎盛的社会风尚格格不入。萧统选入此文,一方面是由于此文符合其个人的志趣爱好,想借此宣示其对弈棋的否定意见;另一方面则想以此整饬训诫某些臣僚的不当行为,同时也包含着委婉劝谏其父萧衍的意味。由此可见,对于《文选》的编选宗旨的考察,应当更多地关注个别作家、作品得以入选的原委。只有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将其选录旨趣的复杂性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 标签: 萧统 《文选》 韦昭 《博弈论》 编选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