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戏剧,开化最早。周有佾舞,汉有乐府,晋有伶官,唐有梨园,金有院本,元有杂剧。明清则有传奇,昆曲皮黄,秦腔粤调,叠出不穷。以迄民国肇建,则有京剧粤剧白话剧歌剧之分,并佳皆妙,可算是吾国戏剧全盛的时代。可是近年以来,中外的交通,多么利便,生活的变迁,多么剧烈,

  • 标签: 新剧 戏剧 乐府 院本 杂剧 传奇
  • 简介:  一、北京人艺话剧:  戏写一个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故事:穷困的莲花为了与丈夫天和生活更好一点儿,拿出一个在王府当下人时得到的瓷器出售,从买家反应中看出这个瓷器价值不菲,于是惜售.为了获得更大回报,她同意让天和扮作富人、出入豪华场所、与女戏子交往,以哄抬瓷器价码.……

  • 标签: 新剧短 短平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文艺事业及其丰厚的传统戏曲遗产,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主张不同剧种、流派、形式和风格应通过自由竞争而共同发展;对待遗产的继承必须采取批判的态度,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在新基础上加以改造发展,并积极创造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生活的作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改造历史题材的作品。"

  • 标签: 社会主义时代 龙江剧 发展政策 历史题材 传统戏曲 文艺事业
  • 简介:1914甲寅年,新民、民鸣、启民、开明、春柳、文明六大剧社在沪上联合演剧,新剧(也称“文明戏”)一时盛况空前,文学史称“甲寅中兴”。新剧于甲寅年“中兴”,似乎是没有疑义的,但是最近有王凤霞的《从〈申报〉广告看“文明戏”称谓的变化(1906-1949)》[1]一文,中有:“1913年‘新剧中兴’开始后,各个剧团在《申报》上刊登广告极为普遍”,这就把新剧中兴的时间推到了1913年。新剧中兴,究竟是在甲寅年还是癸丑年呢?

  • 标签: 甲寅 启民 王凤霞 《申报》 新民社 民鸣社
  • 简介:斜塘剧团成立于1950年秋天,全称是"吴县淞北区斜塘剧团"。当时斜塘镇属于吴县的淞北区,三面环水的斜塘之南,有一条发源于苏州太湖的大河,东流至上海与黄浦江合流入海,古称"淞水",亦称"吴淞江",斜塘镇处在淞水之北,故属于淞北区。1920年,南社诗人柳亚子游斜塘时,曾留诗道:"斜塘烟雨景何如,水阁芦帘对户居。已隔一条衣带水,不同调笑酒家胡。"这条"衣带水",指的应该就是"淞水"。斜塘的汤

  • 标签: 剧团 吴县 母亲 演出 苏州地区 土地改革运动
  • 简介:<正>我早就对我的生活不满了。就在我呱呱坠地的当天,母亲便离开了人世。而正当我即将从学校毕业,并打算去学一门手艺的时候,父亲又惨遭横祸,不幸身亡。因此我不得不很早就参加了工作。我没有去学手艺,而是正式工作,因为只有这样,

  • 标签: 母亲 星期 师傅 巧克力 剧团 工作
  • 简介:因孩子剧团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剧团受到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多方争取将孩子剧团收编并给孩子剧团编辑的书籍、刊物刊字。他还在回忆录《洪波曲》中记录孩子剧团事迹。在其指导下,孩子剧团团员参加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演出。郭沫若的关心帮助不仅对孩子剧团发展影响深远,还对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演出的空前繁荣及全国儿童戏剧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奠定了孩子剧团在大后方戏剧史上的地位。诚如郭沫若所说:孩子剧团是周总理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他们"尽可以成为一部抗战的侧面史。"

  • 标签: 郭沫若 孩子剧团 《抗战儿童》 大后方戏剧
  • 简介:发起暨联合主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10所高校,皆是全国一流的重点高校,从本期起,本刊将不定期地发表与这些高校相关的文章。

  • 标签: 诗人 爱情 婚姻 南开中学 南开大学
  • 简介:三十年前,随着铁路成昆线的通车,我被前去四川慰问演出的云南省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剧组捎到了昆明。在同龄人都成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时,我有幸成了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那时候,被历代划属三教九流的'戏子'(也就是演员)们的社会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进驻'上层建筑'领导这支文艺队伍的是军队代表和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又称'军代表'和'工宣队'。刚一踏进工作单位,少不更事的我就被告诫文艺界是个大染缸、牛鬼蛇神多云云。弄得我不知所措。

  • 标签: 叙事散文 怀旧题材 当代
  • 简介:Mummenschanz出道不久,就有评论说:这个剧团让人想起了包豪斯。那是1970年代的晚些时候,包豪斯戏剧早已烟消云散了几十年。可是,似乎一夜之间,Schlemmer倡导的那些机械面具、拟物服装又回来了,它们重新聚拢在幽暗的舞台灯光下,讲述那些表演背后空空如也的故事。但这只是错觉。只要一走进Mummenschanz的剧场,敏感的观众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包豪斯。

  • 标签: 包豪斯 面具 表演 剧团 观众 纸牌游戏
  • 简介:广州粤艺发展中心承修的《广州粤剧团团志》,在广州市文化局的关心指导和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的支持帮助下,经过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已于2003年9月编印成书,奉献给读者。《广州粤剧团团志》记述以广州粤剧团为主的广州市属国营粤剧艺术表演团体状况,起讫时间为1953年2月至1994年9月。在这41年零7个月间,市属国营粤剧团体,

  • 标签: 粤剧 广州市 艺术表演团体 发展中心 文化局 起讫时间
  • 简介:粤剧要改革,要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这已是不争的共识。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引起争议。有些传统剧目上演时改革不大,引起部分专家学者及观众的不满,认为那是陈词滥调,是走向消亡的必然。而有些剧目有较大的改革,有较现代的手法,却又引来“面目全非”的指责,有失去粤剧传统的担忧。一边是呼吁粤剧要改革创新,一边是呼吁“粤

  • 标签: 传统剧目 粤剧 表演程式 艺术创作 新剧目 现代观众
  • 简介:中国戏曲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传授技艺的形式是“家班”。这种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称作“教坊”。设置的目的,是封建帝王为自己的享乐。明代始有招收贫寒子弟做一种有计划的训练的科班。但当时最为盛行的培养演员的形式,是边教戏边演出的“家班”。至清家班更为盛行,科班出现较早的当为嘉庆间的嵩祝班,以后有三庆班、小荣椿班、金奎班等。晚清,一些王爷、太监为消遣他们寂寞无聊的岁月,多曾办过科班。中国戏曲的演出团体,最早出现的是一种艺人自家组成的班社,在各城镇乡村中巡回演出。宋元时期已十分发达。清代由于地方戏的勃兴,“自集成班”的演出剧团,几乎遍地皆是。至晚清,戏曲的行当、脸谱、服装、道具都已十分完善。演出已注意刻画人物,演员的表演技艺已日趋精湛。观众也随之由茶园里的消遣听戏,而转变为到剧场里欣赏戏曲艺术。

  • 标签: 中国戏曲 家班 科班 演出 剧团
  • 简介:东风剧团的诞生和成长是很幸运的,它的前身是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1959年6月周恩来总理来邯郸看了学员们的演出后,推荐到北戴河为中央领导演出。当时在北戴河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看了演出很是兴奋,8月19日,郭老应邀为小演员们题名——东风剧团。东风剧团由此诞生。这年9月下旬,毛泽东主席来邯郸视察,看了东风剧团的演出,非常满意。

  • 标签: 剧团 1959年 戏曲学校 中央领导 副委员长 全国人大
  • 简介:1月12日,东莞石鼓,演出《苦同莺怜》,春班开始。现有31场合同在手,比前两年略逊,在省市大班中却犹可窃喜。今年交戏多为喜剧,马红艺术流派剧目占很大比例,戏金也比往年高,群情饱满。1月15日,东莞道滘,演出《一把存忠剑》。广场式演出,一场观众少则三四千,多则七八千,颇有仪式

  • 标签: 演出 粤剧 红豆 东莞 广州 观众
  • 简介:一以前,一直以为香港只有通俗文化、快餐文化,只有近似卖打药的武功,只有无厘头的搞笑。最近,香港话剧团到重庆演出,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香港也有高雅艺术,精英文化。香港话剧团建团于港英时代的1977年,于回归大陆后的2001年实行公司化,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赞助,是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大陆 社会问题剧 三十年 高雅艺术 麻将
  • 简介:深圳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又迈出新步伐。深圳市粤剧团新编大型历史剧《明·士》于去年12月9日、10日在深圳大剧院隆重公演。《明·士》是深圳粤剧团代表深圳参加2007年广东省粤剧大汇演剧目,也是2007年剧团倾力投入的精品创作剧目,演出阵容强大,音乐舞美创新,是一部

  • 标签: 粤剧 深圳市 广东省 大剧院 方以智 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