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达尔·兰特(DiBrandt)是当代加拿大文坛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1984年因发表诗歌《我问妈妈的问题》(Questions,Iaskedmymodwr)而崭露头角,获同年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提名。

  • 标签: 加拿大 勃兰特 女诗人 当代 创作 文学评论家
  • 简介:我抱着一摞数学课本,从陆上动物饲养器旁边经过。盖子被推开了,鲍不见了踪影。“怪了,”我在心里想道,“一直以来,库克小姐都会把盖子盖得严严实实的。”

  • 标签: 失踪 数学课本 动物饲养 库克
  • 简介:<正>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洛克是象征派大诗人,苏联俄罗斯新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在苏联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洛克生活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伟大转折年代,那是俄国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正如洛克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心中笼罩着梦幻和黑漆,

  • 标签: 勃洛克 俄罗斯 抒情诗 象征派诗人 二十世纪初 知识分子
  • 简介:<正>五年前雅各伯·贝尔格调到上劳堡市立中学任教。贝尔格先生爱好早锻炼,喜欢打网球,每年利用一周假期去滑雪。他身高一米八,个子还可以再高一点,然而体重正合适,一

  • 标签: 贝尔格 丈夫 衣服 寡妇 早锻炼 父亲
  • 简介:<正>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文学和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把艺术与现实对立起来,力图借助于主观所理解的象征,在艺术作品中或者表现不明确的瞬间的感情,或者表现神秘的

  • 标签: 象征主义 艺术家 手法 外国文学 世纪初 艺术作品
  • 简介:是初唐时期创作诗序最多的作家,将六朝成熟的骈体诗序推向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成为唐代诗序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本文论述了王诗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认为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就:(一)在整个时代文风的趋同中表现出独特个性;(二)追求一种气势壮大、字挟风霜的劲健风格;(三)景物描写具有色彩斑斓而兴象飞动的境界美。王诗序对整个唐代诗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

  • 标签: 王勃 诗序 艺术成就 影响
  • 简介:洛克与叶赛宁,叶赛宁与洛克——这两个名字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是并列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把对祖国的爱——爱得“欢快以至于心痛”——贯穿到自己的生命中。亚历山大·洛克说:“我的罗斯,我的生命……”而对叶赛宁来说,没有罗斯,没有自己亲爱的祖国,自己的生命也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他们两人的第一次相会是在一九一五年三月。洛克当时已经是一位公认的文学巨匠,已经出版了诗集,而第一本诗集是在难忘的一九○五年风暴即将来临的时日问世的。叶赛宁的处女作《白桦树》一诗只是在这次会见前一年才在《小天地》这本杂志的一月号上刊出。至于第一本诗集的出版,那还是此后一年的事。后来这两位诗人在诗集《献给孤儿们的蜜糖饼干》中相遇。这本诗集中有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洛克的七首诗,青年作者谢尔盖·叶(宀西)宁的两首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名字正巧在这本诗集中相遇,而这本诗集的全部书款都捐赠给俄国流离失所的儿童。还有过多次相会。叶赛宁至死都对洛克怀有最友善的感情。对于这一点不只是叶赛宁自己讲过,那些熟悉这两位诗人的人都讲过。现在就引述他们的一些话,摘引这两位诗人自己的以及他们同时代的文学家们的回忆、日记和札记中的一些片段记载。其中,除了诗人彼·彼亚斯特的回忆以外,都先后发表过。有些只发表过一次,而且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前。洛克的朋友,彼·彼亚斯特对于叶赛宁的回忆材料现存(苏联)中央国家文学艺术档案库。

  • 标签: 叶赛宁 勃洛克 亚历山大 俄罗斯文学 谢尔 国家文学
  • 简介:他的诗作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获奖评语【作家简介】1971年10月21日,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卡尔·拉格纳·吉罗在宣布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人时,风趣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大陆 瑞典 作品 诺贝尔奖
  • 简介:《布登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故事通过描写布登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方式竞争激烈的现状。本书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缩影。由于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作者对帝国主义势力和自由资产阶级持着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

  • 标签: 《布登勃洛克一家》 垄断资产阶级 19世纪后半期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哲学思想
  • 简介:<正>十九世纪俄国诗歌在涅克拉索夫去世之后进入了八十年代的低潮,可以说是人去楼空,后继乏人。这一点,纳德松痛切地感受到了:我在昏睡,人人都在可耻地昏睡……我们做了什么?哪儿有我们的劳动?难道我们说过铮铮有声的话?……不,你还是不要呼唤我们前进……后退吧!那里的生活更加沸腾,那里,致命的怀疑的压迫不会把神圣的事业断送!然而,正象潮汐现象一样。一次退潮,往往意味着又一个高潮的到来,俄国诗歌中象征主义的出现恰好应验了这一点。从这个意

  • 标签: 象征主义理论 八十年代 俄国文学 现实主义 法国象征主义 领袖
  • 简介:俄国象征派诗人索洛古诗选黎皓智译费多尔·库兹米奇·索洛古(1863-1927),俄国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他原姓捷捷尔尼科夫,1863年3月1日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裁缝家庭,自动家境贫寒。四岁丧父,靠母亲给别人当佣人把他抚养成人。1882年,他在彼...

  • 标签: 索洛古勃 象征派诗人 俄国 长篇小说 二月革命 梅列日科夫斯基
  • 简介:<正>据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苏联《文学报》报道,今年十一月是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亚·亚·洛克诞生一百周年。这个日子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伟大诞辰和历史事件”的国际日程。为庆祝苏联文学创始人之一的百年纪念日,将在诗人最后几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列宁格勒十二月党人大街57号——建立纪念馆。洛克的诗才的崇拜者们将有可能去莫斯科国家文学博物馆观看一些大厅中新增添的展品。莫斯科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区塔拉卡诺沃村经常举办的文学展览会正在更新和补充新的展品。在沙赫马托夫,按照惯例将于八月初举行全苏洛克诗歌节活动。为迎接即将来临的卓越语言艺术家的纪念日,

  • 标签: 勃洛克 苏联文学 列宁格勒 语言艺术家 俄罗斯文学 国家文学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初唐四杰"一向被视为盖世奇才而又时运不济的一代文人典型,所谓"四子淹踬不振,一时剖断,终莫能拔。"(张燮《王子安集序》)而作为"四杰之冠"的王,尤其如此:"子安天性过人,夙企曾闵,所遭多忤。"(同上)人们每提及王,不能不惊叹他的天才早熟,他的文采斐然,又无不为其落魄一生、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

  • 标签: 王勃 黄帝八十一难经 滕王阁序 中国古代文学史 杨炯 初唐四杰
  • 简介:从地图上看,无论从成都还是昆明到达大理及其西面的保山、瑞丽、缅甸和印度,必须要经过一个叫祥云的小县。这里曾是“云南”之名的发源地,汉武开滇时,“云南县”就设在这里,这一地名一直到了民国才因省、县同名,而改称祥云。今天面积近300多平方公里的祥云坝子,曾是大理古都的京东门户和重要的粮仓,那时河流湖泊星罗棋布、青山沃土,一派异于现状的鱼米之乡、天堂泽国。

  • 标签: 国都 鱼米之乡 发源地 大理 民国 古都
  • 简介:亚历山大·洛克是俄罗斯20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剧作家、政论家,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和"白银时代"文学中最光彩夺目的代表.他对象征主义的一大诗学范畴--"音乐精神"的理论阐释和创作体现,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他充满变化的思想历程和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本文从洛克如何走近音乐入手,论述其作为"世界乐队"的鉴赏家,在各个创作阶段所捕捉到的不同的"音乐冲击".

  • 标签: 亚历山大·勃洛克 俄罗斯 诗歌创作 音乐艺术 文学评论 鉴赏能力
  • 简介:<正>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繁荣于二十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其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产生了诸多同一精神现象的双子星座,如吉皮乌斯与索洛古,留索夫与巴尔蒙特,洛克与别雷。洛克与别雷是俄国象征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两位诗人在创作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历来是研究者特别关注的课题,而他们通过各自的诗歌创作就俄罗斯与革命以及俄罗斯的命运等问题所进行的独特对话,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不言而喻,洛克与别雷的诗歌对话,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美学氛围、社会政治、哲学伦理,同他们之间私人关系和创作关系,同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艺术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个性越是丰富,诗人在周围的世界里的

  • 标签: 勃洛克 永恒女性 别雷 《十二个》 耶稣基督 俄罗斯文学
  • 简介:读完董立勃发表在2016年第1期《伊犁河》杂志上的小说《日光渗进了厚土》,感到是一篇传播温暖,寻找温暖的好作品。人心的温暖和大地的温暖,构成了这篇作品的总基调,独特,保持了董立式的韵味。独特的文字和叙述特点,句句行行地读下来,刘进材和叶小彩的命运,牢牢地抓住了我。在优美凄凉的描写中,一种暗藏的旋律,一步步地呈现作家的美学立场。在让小说好看的铺排上,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人物情节,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

  • 标签: 人心温暖 厚土有感 寻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