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黑死病,在1348到1350年席卷了整个英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整个英国社会都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与恐慌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英国社会各方面,包括基督教会、政府、民间各自积极应对策略。通过紧张有序的协同作战,不仅战胜了疾病,而且使人们意识到瘟疫的重大危害,引起全社会对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关注。

  • 标签: 黑死病 中世纪 英国 应对策略
  • 简介:中世英国形成了典型的亚瑟王叙事传统,蒙茅斯的杰弗里、韦斯、莱亚门和马洛礼都分别书写了魔法师梅林和亚瑟王富有传奇色彩的出生故事,其中母性与超自然力量和魔法相关联。这种写作不仅说明了文化英雄的身世与凯尔特文化的关系,又满足了盎格鲁-诺曼统治者确认文化血统和政治统治的需要。不具备生物性母亲身份的王后桂尼薇尔的嫁妆“圆桌”是母性身体的外化,骑士围桌而坐实现了前俄狄浦斯母子之间的同一感。“桂尼薇尔-圆桌”是亚瑟王国的和谐之源,骑士-儿子们对母亲桂尼薇尔追求愉悦的不满是亚瑟王国走向悲剧的导火线。

  • 标签: 中世纪英国亚瑟王叙事 母性 超自然力量 魔法 圆桌
  • 简介: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中世是一个黑暗、荒蛮的时代,充满着愚昧和落后,是古代和现代两个文明高峰之间的低谷。事实上,中世文化同样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一种以基督教信仰为主导理念并用理性来保障信仰的文化。

  • 标签: 中世纪 基督教 理性 信仰 经院哲学
  • 简介:大学兴起于中世的欧洲,而基督教会是当时欧洲最活跃的社会力量之一,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期垄断了精神统治,控制了教育和文化活动,自然与大学兴起以及早期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首先,基督教会对大学的兴起和早期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存在消极影响。

  • 标签: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大学兴起
  • 简介:“爱之歌”(Minnesang)是德国中世爱情诗歌的统称。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形成,文学创作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业余爱好,反映他们的个人情感的爱情诗歌在欧洲各国风靡一时,德国的“爱之歌”就属于这样一类诗歌。本文首先概括介绍“爱之歌”这种诗歌体裁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然后以德国贵族阿尔布莱希特·冯·约翰斯朵夫(AlbrechtvonJohannsdorf)的一首比较典型的“爱之歌”为文本,从内容、修辞、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探讨这类作品中的爱情主题的意义。

  • 标签: 中世纪 爱情主题 “爱之歌” 德国 诗歌评论 文学现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2
  • 简介:2001年的申论要求应试者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应试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及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如果考试时把试卷要求的概括主要问题误认为是概括主要内容

  • 标签: 中西方 分析文化 婚姻礼仪
  • 简介:本刊以前各期刊载关于英国散文流变的系列文章,从文艺复兴时期直至十九世纪之末。现在讨论进入二十世纪,分为上下两篇发表。作者的写法仍然是结合史的叙述与名篇的欣赏。

  • 标签: 英国散文 二十世纪 散文风格 语言 戏剧 小说艺术
  • 简介:二十世纪英国诗歌流派纷呈,变幻不定,本文以英国诗歌的两重性,即冷静内省的"英国性",与复杂多变的现代主义的互动,来观照整个二十世纪英诗的发展,揭示出英诗从对现代性的探索,至"英国性"的回归,到多元化、非本土化、非精英化的发展轨迹和深邃内涵.

  • 标签: 英国诗歌 现代主义 内省 现代性 观照 英诗
  • 简介:M.凯斯.布克的《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回顾了英国左翼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简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述了英国重要左翼批评、历史和理论著作,对20世纪英国左翼小说和部分英国左翼后殖民小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讨论。该书内容全面,编写体例系统,视野开阔,堪称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的宝典。

  • 标签: M·凯斯·布克 《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
  • 简介:18世纪英国戏剧集中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戏剧伦理学,即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利己主义的生活伦理、感伤主义的自然伦理。这些颇具现代意识的伦理学向度,驱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车轮,同时整合了新时代的人际关系,通向了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

  • 标签: 18世纪 英国戏剧 伦理学
  • 简介:“如果我不说话,那么就是在做梦。如果没有做梦,那么就是正在准备做梦。”一生里的7天1984.12.29——我的生日。1996.10.××——因病休学。1998.12.27——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了铅字,发表在刊物上。好险,差两天就14岁了。1999.07.02——第一次看《新世纪福音战士》,沉迷不已。这个片子无形中影响了我的创作方向。1999.12.21——把13岁创作的《六扇门》贴到了网上,受到鼓励。对我来说,这有如一道催化剂。1999.12.29——过生日,吃完蛋糕下决心,由电脑游戏评论全面转入小说写作。2000.09.29——清晨六点十四分,第一部长篇小说《尖叫天国》完稿。96年初中一年级头痛病发作,休学。97年复读,不到一个月再次休学。98年底开始撰写电脑游戏评论,第一篇不幸撞车,第二篇《生灵激情》发表在《新浪潮》(1998.28期)。之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电脑游戏评论写作,笔名唐婵。15岁生日那天,决定转入小说创作,直至今日。长篇玄幻小说《瞑王朝》(上部)曾在《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连载。喜欢看爆笑漫画(每次都笑得在床上一滚),看恐怖小说(每次都吓得疑神疑鬼,毛发倒竖),玩电脑游戏(每次都改得天花乱坠,死机不断),写小说(每次都写得……)。也喜欢在拿到零用钱之后去逛街。买一小瓶香水,或者漂亮的发带,小装饰品什么的。最讨厌的是看上去复杂难懂的东西,比如数理化,哲学什么的,这些东西我从来就没弄明白过。总之,就是个普通女孩子而已。

  • 标签: 电脑游戏 班主任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小说写作 评论
  • 简介:卫生纸的用途很多,把卫生纸制成纸浆后,用拼贴的方式做成半立体的图画。

  • 标签: 世界 卫生纸 纸浆
  • 简介:曼德维尔所著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议.本文简要介绍出版历史和基本内容,然后联系斯威夫特、蒲柏、理查逊、菲尔丁和约翰逊等18世纪英国重要作家的著作,探讨产生的影响或引起的反应,从中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文学作品中围绕自由思想和道德问题的讨论.

  • 标签: 《蜜蜂的寓言》 18世纪 英国文学 伯纳德·曼德维尔 自由思想
  • 简介:本期发表的老一辈学者范存忠先生的论文《中国园林和十八世纪英国的艺术风尚》是一篇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学论文。范先生学识渊博,三十年代起就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此文可供关心如何从事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同志借鉴。

  • 标签: 中国园林 十八世纪英国 园林十八世纪
  • 简介:<正>现在我们到了旅程的终点。把二十世纪前八十年的英国文学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作了一个概貌式的观察之后,现在要放眼世界,看看这个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里的地位和作用了。一没有哪一种语言的文学能有英语文学那样的世界影响,这首先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

  • 标签: 英国文学 二十世纪 世界文学 英语文学 作家 语言
  • 简介:论及18世纪英国诗歌,人们往往把它与感伤主义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废墟、古迹、墓地、长夜等自然景色联系在一起。然而,这只是诗歌的表象。有的诗歌读起来似乎在吐露某种情怀,但从字里行间仍然可以发现某种负面存在的痕迹,令读者生发出感伤之情。本文认为,之所以说这个时期诗歌的主流是感伤的,是因为这些诗歌都隐含某种能够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感伤特质,即人被抛入到某种特定境遇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存在形态,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孤独、悲悯与焦虑的虚无情感。

  • 标签: 18世纪英国诗歌 孤独、 悲悯与焦虑 感伤特质
  • 简介:如今,有关二十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研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近年来的热点。国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亚裔、非裔和拉丁裔英国文学研究;犹太裔文学的研究极少涉及。中国的英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研究成果集中在英国印裔、非裔和拉丁裔文学研究,对犹太裔文学的研究启动较晚,且限于个别作家作品的评介,属处在萌芽阶段。本文就英国少数族裔文学总体研究理论方法的建构以及从宏观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文学表现内容和特色方面的研究上的价值和意义,试对国内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二十世纪中后期 英国少数族裔小说 价值与意义
  • 简介:一、女性文学创作与童话英国女性文学创作兴起于18世纪,到了19世纪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女性文学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玛丽·雪莱等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被逐步认可,这些女性作家通过其作品显著地拓展女性主体意识,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与此同时,在很多作品中,女性作为儿童最早最亲密的启蒙者,也逐渐成为童话故事的传播者。童话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在当时正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也被巧妙地镶嵌在女性作家的内心世界,并在其相应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完整地诠释。基于此,本文针对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中的童话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求在厘清该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与童话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女性文学创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采取的特定童话策略。

  • 标签: 女性文学创作 童话故事 19世纪 英国 文学作品 女性作家
  • 简介: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地应用于文学领域,为英国传统的确立开辟新的生长点的是考德威尔。其后,经过汤普森、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特里·伊格尔顿、佩里·安德森等理论家的努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英国 20世纪 马克思主义理论 悲剧 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