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一、与的时代背景同构  春秋是社会与文化的大裂变时代,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们纷纷"称王称霸"走向"独立",亡国弑君,政乱无道.人性的恶点被充分暴露,民众处于社会裂解的巨痛之中.……

  • 标签: 三国演义文学 文学论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4
  • 简介:嘉靖本《志通俗演义》是第一个成熟的《演义》版本,亦收入《演义研究集》)中认为,载《演义研究集》

  • 标签: 三国演义研究 研究论争 论争述评
  • 简介:针对近年来有关《演义》思想内涵的若干误解乃至曲解,作者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演义》丰厚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对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2)对封建政治和政治家的评判选择;(3)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4)对中华智慧的多彩展现;(5)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

  • 标签: 《三国演义》 思想内涵 新论
  • 简介: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罗贯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偏低,从总体上看,作者以严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了大批具有多种特性而且富于变化的圆形人物,并不存在论者们所指责的程式化、类型化的致命弱点,在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艺术价值.

  • 标签: 《三国演义》 圆形人物论 罗贯中 现实主义 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
  • 简介:古典文学名著《演义》描写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古往今来,歌咏赤壁的文学作品激动人心,《演义》第五十回中就引用了李白的《赤壁歌送别》前四句(略有改动),李诗原句是:

  • 标签: 三国演义 蒲圻赤壁 赤壁之战 文学作品 诸葛亮 周瑜
  • 简介:文章从创作思想、故事推演、人物评议个方面阐述对的继承、推演与深化.又指出蒲松龄对女性的评价比前贤有所突破.

  • 标签: 聊斋 对《三国演义》 推演 深化 突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10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那么张宝张角所代表的一类术士,(3)张宝、张角等人的失败与术士形象的联系,我想诸葛亮便是《演义》这场大戏中

  • 标签: 三国演义中的 中的术士 术士形象
  • 简介:演义》中最能用计的,大家公认非诸葛亮莫属。但要说到能够容人用人的还是要算曹操。曹操手下文有郭嘉、苟攸、武有许褚、徐晃.自家人有曹仁、曹洪、夏侯悖、夏侯渊一千人等。其余大小将领、谋士不一而足。反观刘备手下.文不过卧龙、凤雏(凤雏还是一个短命的,寸功未建就命丧落凤坡),武只有“五虎上将”。孙权那边都是些二流人才。究其原因,是因为人才的归附与否,跟领导者的个人性格和做事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三国演义》 人才 做事风格 个人性格 诸葛亮 领导者
  • 简介: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当中唯一一部与军事、与战争关系最为密切的著作。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大河之中考量,《演义》对战争的领悟之深,对其况味的表达之透,也几乎无出其右。《演义》无疑有着巨大的历史容量和哲学容量,但它的真实体量并不大,凡一百二十回.七八十万字.平均到每一回也就六干多个字。

  • 标签: 《三国演义》 历史容量 极简主义 古典长篇小说 中国 战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9
  • 简介:演义》则是以魏蜀吴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为主要人物线索,而曹操、刘备、孙权及其继承人作为人物线索则是贯穿始终的,《演义》结构艺术还显示出一种流畅之美

  • 标签: 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结构 中刘
  • 简介:摘要《演义》具有鲜明的史传文学特性。以《演义》为例,从题材、思想和小说艺术的角度剖析其作为史传文学的特征。

  • 标签: 《三国演义》 题材 思想 小说艺术
  • 简介:“奸雄”之名,虽同指一人,实分涵两义:既是奸诈之徒,又是英雄之士。识得其中分别,方可识得曹操。因奸诈相而小觑其英雄气,或相反,阁英雄气而忽视其奸诈,均非上乘观相法。曹操是一位浑成天然的阴阳人和多面手,无论作为历史人物还是文学人物,均不可多得。放眼世界文学之林,曹操个性之丰富庞杂,亦罕逢敌手.

  • 标签: 节选 评语 批评 英雄气 文学人物 历史人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6
  • 简介:嘉靖本《志通俗演义》是第一个成熟的《演义》版本,王利器在《罗贯中与〈志通俗演义〉》(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2期)中认为,如傅隆基的《毛本〈演义〉与嘉靖本〈志通俗演义〉的比较研究》(载《华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宁希元的《毛本〈演义〉指谬》(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4期)

  • 标签: 三国演义研究 研究论争 论争述评
  • 简介:<正>(一)水落石出知生平毛宗岗是清初文学批评家,其父和他评改的《演义》,脍灸人口,成为三百年来最流行的本子。但由于他和所有的潦倒文人一样,名不见于经传,故其人及其具体生活年代,知之者甚少。

  • 标签: 明万历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毛宗岗 诸葛亮 苏州
  • 简介:自《演义》问世以来,它差不多被整个华夏民族一代一代地阅读,甚至连海外的读者也在不停地翻阅。毫不夸张地说,《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为文学的殿堂增添一缕芬芳,而且为推动民族精神的高扬、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三国演义》 原由 华夏民族 民族生活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演义》自江户时代输入日本,在传播过程中,初译本《通俗志》应运而生。自此开启了《演义》的翻译、改写和再创作的历史。吉川英治改写的《志》因其独创性并充分展现了日本的民族性而被奉为国民文学作品。

  • 标签: []英雄曹操 儒将关羽 名相诸葛亮 国民文学
  • 简介:<正>《捉放曹》是一出颇享盛名的折子戏,戏的主要情节并不是曹操逃亡被擒,陈宫弃官释曹,而是曹操过成皋杀故人吕伯奢,引出了与陈宫的分歧,曹操被迫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一句极其残忍自私的内心话,吓得陈宫“心惊胆怕”,终于弃曹而去。这不仅是剧本的主要冲突,也是这出戏深刻感人之所在。杀吕伯奢情节采自《演义》第四回,这是全书比较精采的一个片断。作者通过它揭露了曹操的为人,对他一生事业作了一种诛心的描写。秤砣虽小压千斤,罗贯中正是运用这场小小的冲突为这个千古奸雄勾勒出他那反常人生哲学的心理基础,使这个不可一世的历史人物的那些标炳千秋的文治武功,

  • 标签: 曹操 《三国演义》 刘敬 《魏书》 历史评判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