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劳伦斯·阿玛-塔德玛爵士于1888年创作了《埃拉的玫瑰》(布面油画,132.7厘米×214.4厘米)。

  • 标签: 玫瑰 劳伦斯 英语 阅读 理解
  • 简介:鲍里斯·瓦连京诺维奇·谢科夫(БорисВалентиновичЩербаков,1916-1995)是当代俄罗斯老一辈优秀画家,少年时就迷恋静物画,艺术创作受17世纪荷兰绘画影响巨大。他说,“我力求追寻先辈的足迹,为此收集了一系列荷兰传统静物画,旨在弄清这些画家运用什么方法获得了几乎不可能取得的成就,为什么他们的画作直至今日仍魅力不减……”

  • 标签: 《水果》 绘画影响 17世纪 艺术创作 静物画 俄罗斯
  • 简介:9月8日,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暨赴中国留学学生欢送会在该校文学院举行。中国驻马达沈永祥大使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当地华侨领袖、中资企业协会会长、中马友好协会主席、中资用人单位负责人,塔那那利佛大学师生及毕业生家长共200多人见证了马达首届汉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毕业典礼。

  • 标签: 马达加斯加 专业学生 毕业典礼 本科 汉语 学位授予仪式
  • 简介:1987年6月14日,在联邦德国波恩社会民主党举行特别党代会,汉——约亨·福格以404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主席,成为自舒马赫、奥伦豪和勃兰特之后的第四任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

  • 标签: 福格尔 汉斯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主人 联邦德国 党代会
  • 简介:的小说主题呈现出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同在性与审美化、对话性与互动性。在《骑兵军》《敖德萨故事》与"童年与成长故事"中,主题的悖论性表现为暴力与人性的多层关系,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冲突,欲望与苦难的彼此勾连,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相互关联。这种悖论叙事融合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诗学理念,以审美的力量消弥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的文学范畴,把阳光的南俄写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并见证知识分子与作家共同的悲剧命运。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主题 悖论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一)两个侧面在英国文学史上,19世纪经常被认为是妇女小说的黄金时代。不但许多男性作家严肃地创作有关妇女的题材,而且许多有天赋的妇女纷纷从事小说创作。不但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而给妇女小说以更多的题材参照,而且许多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开始通过作品对诸多女权问题提出质疑。

  • 标签: 盖斯凯尔夫人 妇女形象 英国文学史 男性作家 玛丽 露丝
  • 简介:莎拉·蒂,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的抒情女诗人。她的诗集《恋歌》曾赢得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的前身)。她的诗歌具有古典的抒情特色,感情真挚、语言精致、极富感染力。她擅长通过简单的意象把深沉的感情体验溶入到一种朦胧的意象氛围之中,表达得简练而深刻。她的诗歌大多短小清新,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又充满了哲理性。

  • 标签: 意象氛围 诗歌奖 隐喻 哥伦比亚大学 抒情特色 二十世纪初
  • 简介: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骑兵军》中表现为浪漫的诗意描写与残酷的自然呈现前后对照,在《敖德萨故事》中表现为热烈的暴力叙述与幽默的温情眷念明暗对比;在《我的鸽子窝的故事》中表现为鮮亮的叙述光线与内敛的心理暗影相互交替.这种巧妙整合对立情节的悖论性,与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密不可分,既体现出他不同于官方主流的伦理身份与自我认同,也提升了20世纪早期俄罗斯小说的表现手段和叙事诗学.

  • 标签: 巴别尔 情节设置 悖论性 叙事诗学 身份认同
  • 简介:7月25日,马达文化和遗产部办公厅主任利佛·拉贝阿利维洛访问了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中国驻马达加大使馆相关负责人随同访问。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中、马方院长介绍了学院成立三年多来开展的汉语教学及中马文化交流活动。

  • 标签: 文化交流活动 马达加斯加 孔子学院 非洲 门将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