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兼语是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部分重叠在一起组成的,用符号表示为V1NV2。其中的N既是V1的宾语,又是V2的主语(V2有时也可以是形容词A或小句S)。例如:“我让他进来”。句中的“让他”是动宾结构,“他进来”是主谓结构。“让他进来”构成一个兼语:VNV2。句中的“他(N)”即是“让(V1)”的宾语,又是“进来(V2)”的主语。

  • 标签: 汉语 兼语式 日语 翻译方法
  • 简介: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程琪龙王宗炎一、引言兼语既可以是一般,也可以是把字。但是,两种句式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变换。所有的一般并非都可以变换为把字,把字句也并非都有相应的一般。例如:请他上主席台把他请上主席台请他坐主席台把他请坐...

  • 标签: 语义特征 把字式 把字句 一般式 语义结构 语义条件
  • 简介:凡关心英汉语法的人都会发现,以兼语词组为谓语的汉语句子与带复合宾语的英语句子有不少类似的地方,但仔细琢磨又发现它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颇为复杂。因此,对它们作一比较研究,无论对英汉互译,还是对深刻了解这两种语言的特点无疑都是有帮助的。

  • 标签: 兼语词组 汉语句子 复合宾语 直接宾语 汉语语法 语式
  • 简介:基于最简方案最新进展(Chomsky2005a,b;2007a,b)对英语提升等结构的分析表明,同一论元语链上的所有拷贝均共有一个格位,共享一个题元角色,题元准则因之而得以维护。移位可进入题元位置,可解读特征可被核查/删除理论(Homstein1999,2009)不能更优化地兑现最简理念。基于该理论对汉语兼语的非语段分析(修订版的ECM分析)(温宾利、袁芳,2009)在句法操作方面不能自洽。依据Nunes(2001;2004)不同句法体可同时在狭义句法阶段推导生成的理论,本文提出兼语的附加语分析法,认为兼语由两个句法体嵌套而成:附加语句法体合并在兼语句V1的标示语位置作其目的状语。空语类PRO在最简框架中依然具有理论价值,且有助于实现语言结构的优化分析。

  • 标签: 题元准则 格位指派 探针-目标 一致关系 使令义兼语式 不可解读特征
  • 简介:<正>为了强调句子某一部分语意,或造成某种语气,他所要抒发的某种情感的表达效果得到增强,而借助提顿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用提顿来强调语意、体现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就叫提顿。一、主一谓中间的提顿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主谓句的一般语序。这种句子,在一般情况下,主谓之间是不提顿的,只是为了表情达意的特殊需要,才提顿,例如:①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还不到两个年头;可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他的生命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啊!他正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高尚的人,

  • 标签: 提顿式
  • 简介:六十年代发轫于西方各国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视语言学为模范科学,在自身实践中大量吸取语言学的养分,参照其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批评家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甚至是语言的产物,文学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特殊关系。

  • 标签: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叙事语式 语言学 西方各国 六十年代 批评家
  • 简介:<正>§1汉语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有一种常见的格式,可记作“A以B”。例如:唐代以前长江以北五十个以上洛阳以远十年以来白线以里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割据势力以后划定的临时军事分界线以南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处在A位上的成分是开放性的。这些成分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数量无法穷尽。处在B位上的成分,全都是单音节的。这是封闭性的,仅限于如下17个词:上、下、内、外、里、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远、近、来、往。“以”位于“A”和“B”二者之间,是由古代汉语延用下来的,似应视为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整个“A以B”是名词性结构。

  • 标签: 类事物 围墙 有定无定 拐角 异类 喀什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主语和表语同形的判断句,由于在修辞上产生某种特殊的表达作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陈望道先生曾把这种修辞现象归入“复叠”修辞格。语法上最早注意到这种句式的大约是吕叔湘先生,他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曾作过一些有启发性的分析。然而,正式命名为“同语”,并从修辞特点方面专门作了论述的当推张弓先生。他给“同语”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

  • 标签: 判断句 同语式 修辞特点 主语 老舍 吕叔湘
  • 简介:徐通锵先生发现不同系统同源音类的叠置,建立叠置音变类型。作为一般离散音变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在以文白异读作为动因,区分“竞争”和“变化”方式,叠置音变与离散音变的差异等理论概括和表述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语音演变的类型 离散式音变 叠置式音变
  • 简介:法语动词六大语之一的条件,一般说来,是一种表达现实性的语,但严格地说,它既是一种语,也是一种时态。作为时态,它可以表达过去中的将来时或过去中的先将来时的概念,这实际上属于直陈的范畴;作为语,条件主要用来表示有可能或没有可能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这一动作或状态能否实现得取决于某种条件或假设是否成立。本文试图从条件一般用法及特殊用法入手,将其作一简要而较全面的归纳。限于篇幅,每种用法之后,一般仅举两例。下面就从语意义和时态意义两方面,先来谈谈条件

  • 标签: 条件式 语式 未完成过去时 陈式 过去将来时 完成体
  • 简介:文章对汉语重叠进行俯瞰综合研究,探索重叠产生的认知机制,并以此为据阐明重叠表达的若干特点。

  • 标签: 重叠 语法 语用 认知
  • 简介:  凡是主语是受动者的叙述句,称为被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缺乏形态标志,被动和主动有时是同形的.如"伐者""攻者"既可以是施动者(主动者)即施行动作行为者,也可以是受动者(被动者).……

  • 标签: 特殊被动式
  • 简介:命令表示说话者要别人完成某种行为,表示说话者的命令、请求、建议、要求、警告、希望等。但在实际运用中,除了上述祈使意义外,还有一些特殊用法,从而使命令所具有的祈使意义减弱或完全消失。例如这类重迭结构的命令就是如此。这类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单数形式,中间嵌而成。其中的两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与句中第三个行为相对立,表明它们对第三个行为是无能为力的。例如:(不管你怎么哭,过去的一切不可挽回)。根据语义,这类结构叫作如下替换,基本意义不变。1.用的让步从句来替代。例如:

  • 标签: 命令式 让步从句 祈使 类结构 口语色彩 完成体
  • 简介:“拿”字处置元代已出现,但其发展有着较大的地域差异性,即元代产生于北方,明代才出现于南方。自清代中叶开始直到现代汉语,南方的发展超过了北方,特别是在吴语中,处置“拿”字句几乎完全替代了“把”、“将”字句。

  • 标签: 处置式 “拿”字句 方言
  • 简介:通过对初级上汉语水平留学生汉字与"图片—注音"听力测试对比实验发现,初级上水平留学生在"图片—注音"下的正确率都高于汉字。理论上说,"图片—注音"更能反映被试真实的听力水平,但实验结果显示,汉字比"图片—注音"具有更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文章认为,对于初级上阶段而言,"图片—注音"在测试理念上更为合理与科学,但操作上尚存改进空间,并据此提出将现行"图片—注音"中用图片呈现的对话理解项目改成汉字注音的设想。

  • 标签: 初级上听力测试 汉字式 “图片—注音式” 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
  • 简介:“被”字构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越发广泛,除了及物动词外,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皆可进入该构,形成错配构。几类构因家族相似性形成“被”字构范畴,认知语法和构语法的互动分析为该构范畴成员的可接受性提供了概念上的理据。

  • 标签: “被”字构式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