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进展期的胃癌患者手术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进展期的胃癌病人,根据抽样方式分为单纯的手术治疗组与新辅助的化疗组,每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新辅助的化疗组中有33例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在新辅助的化疗组中有7例患者在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血小板的减少、不同程度恶心、白细胞减少、呕吐以及腹泻等,经积极治疗以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展期的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前,进行新辅助的化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进展期胃癌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247例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4例,女73例,年龄20~84岁,中位年龄61岁。依据新辅助治疗前后PLR的差值状态定义△PLR,如为负值定义为“降低组”,如为正值或是0定义为“未降低组”。进一步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PLR值及其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47例患者包含降低组138例和未降低组109例;△PLR两组间在肿瘤大小、侵犯神经、脉管癌栓、ypT分期、ypN分期、ypTNM分期和病理反应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有无术后辅助化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PLR降低组和未降低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0%和54.0%(P=0.02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8%和58.1%(P=0.035);未降低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好于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ypT3-4分期、ypN3b分期和△PLR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HR=2.731/2.676,95%可信区间(CI):1.026~7.268/1.014~6.985;HR=4.717,95%CI:1.922~11.579;HR=2.854,95%CI:1.117~4.124;均P<0.05)]和总生存率(HR=3.226/2.655,95%CI:1.280~9.227/0.945~7.548;HR=4.550,95%CI:1.842~11.239;HR=2.897,95%CI:1.049-5.251;均P<0. 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PLR能更好地预测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及糖类相关抗原(CAl9—9、CA72—4)的表达水平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人员、30例晚期胃癌患者、35例胃炎患者、40例其他癌肿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这些患者以及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3个月的血清标本进行3种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晚期胃癌化疗前患者结果为CEA(4.7±7.3)μg/L,CA72—4(3.2±1.9)μg/ml,CAl9—9(11.3±7.4)μg/ml,和胃炎组、健康体检组、其他癌肿疾病组进行对比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比晚期胃癌化疗前与化疗后3个月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化疗后明显降低。结论CEA、CAl9-9和CA72-4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辅助诊断晚期胃癌;观察晚期胃癌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可促进晚期胃癌的辅助诊断的精准性以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晚期胃癌 CEA 肿瘤标志物 CAl9&mdash 9 CA72.4 预后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并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38例术中应用纳米碳标记者为观察组,44例未使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淋巴结获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碳注射。观察组手术时间(150±28) min、术中出血量(207±121) 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0±23) min、术中出血量(256±182)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1 260枚,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981枚。观察组淋巴结检出时间(17.2±3.3) min,淋巴结数目(33.2±10.4)枚,第一站(19.8±5.3)枚,第二站(13.4±6.4)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6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13(1~31枚),淋巴结转移率19.1%(241/1 26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0.6±4.4) min,淋巴结数目(22.3±6.6)枚,第一站(12.6±4.1)枚,第二站(9.7±3.2)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432枚,阳性淋巴结数目6枚(1~13枚),淋巴结转移率16.5%(162/981)。观察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及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均多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检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检出黑染淋巴结686枚,淋巴结黑染率54.4%(686/1 260)。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能够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利于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定。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纳米碳 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面对胃癌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术前为病人提供相关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给病人以心理支持,从而提高了手术的耐受性和手术配合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身心恢复。

  • 标签: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70岁以上患者252例,随机分为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12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患者1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恢复、并发症及生存情况,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的患者比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出血量少,且手术后的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都短于开腹手术治疗。同时,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老年胃癌的根治安全可行,要不断加强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来提高腹腔镜辅助老年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胃癌根治术 胃切除术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马泽忠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析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营养平衡供给、调节肝功能和凝血机制以及检查体格,并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例为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占13.79%;7例为全胃切除术,占24.14%;8例为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占27.59%;10例为远端D2式胃癌根治术,占34.48%。手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腹水的患者10例,术后腹水量均明显增加。术后,左膈下脓肿2例,6.90%;早期肝昏迷3例,占10.34%;切口感染3例,占10.34%;创面渗血3例,占10.34%,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6.90%,同时,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97%(20/29)、44.83%(13/29)。结论:临床上在对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外科手术方案,再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胃癌确诊病例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给与64例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分别在腹腔热灌注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给与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腹腔化疗后的成功率、管道周围感染率和管道脱落率,同时记录腹腔热化疗失败原因、消化道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腹腔化疗成功率分别为100.00%、96.88%,干预组的管道周围感染率和管道脱落率都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2.50%。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灌注化疗患者的腹腔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腹腔热化疗的效果,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早期胃癌(EGC)的人群筛查、实验室诊断、放射学检测、内镜检查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早期胃癌 诊断 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