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β-萘酚和4,4’-二氯二苯砜合成了新单体-4,4’-二(β-萘氧基)二苯砜,将其分别和对苯二甲硫氯(TPC)、间苯二甲硫氯(IPC)和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C)等芳二酰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合成了5种主链含萘的新型聚醚砜醚,用IR、DSC、TG和WAXD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它们均属干非晶态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优异的耐热性和良好的溶解性。

  • 标签: 聚醚砜醚酮酮 Β-萘酚 4 4’-二氯二苯砜 对苯二甲硫氯 间苯二甲硫氯 2 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
  • 简介:简单介绍了杂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机制,并着重阐述了影响其生成的因素、毒性以及减少生成的措施。

  • 标签: 杂环胺 毒性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盐酸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应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所诊治的100名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上给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急诊中应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使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致的急性重度肝损害特点及转归。方法观察我院2009年发生的1例以及1988年到2009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21例静脉使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致急性重度肝损害病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使用指征、肝损害等特点,以及转归。

  • 标签: 胺碘酮 肝损害 静脉
  • 简介:以4-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与六次甲基四在三氟乙酸中反应生成4-叔丁基-2,6-二甲酰苯酚,然后再与己二反应生成Schiff碱,最后通过硼氢化钠使Schiff碱还原成所需化合物.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经FT-IR和1HNMR表征确认.

  • 标签: 合成 手性 大环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格列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8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她们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克罗米酚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格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及睾丸(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FSH、LH、E2以及T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列以及克罗米酚联合应用的方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的激素水平,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症 吡格列酮 克罗米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实验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本实验为肝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环巴胺 HepG2 肝癌 抑制 MT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记录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房颤动的疗效。方法比索洛尔组单独应用比索洛尔来治疗房颤;联合组在应用比索洛尔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房颤。观察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房颤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比索洛尔组,(P<0.05)。用药后血压降低情况的比较,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比索洛尔和治疗房颤,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比索洛尔 胺碘酮 联合治疗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用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同时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以及PR间期、QRS波时限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具有安全、起效快、效果高等特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 胺碘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72例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以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治愈率100%,对照组34例患者治愈率82.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区慢性腹泻多因血吸虫病并所致,在常规应用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能够显著提升其治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beta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 吡喹酮 慢性腹泻 血吸虫病
  • 简介:"一锅法"Mannich反应制备β-胺基酮类化合物在医学制药和生物碱的合成中广泛应用,寻求一种高效、腐蚀性和环境污染小的催化剂一直是该反应的研究热点。文章研究了四氯化锡催化"一锅法"Mannich反应,考察了四氯化锡对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反应底物制备β-胺基酮类衍生物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芳香或醛的对位有硝基取代基时反应时间缩短,产率明显提高。常温下,无水乙醇作溶剂,SnCl4作催化剂,产率最高为85.8%。

  • 标签: 四氯化锡 MANNICH反应 β-胺基酮类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片,第1周200mg、tid;第2周200mg、bid;第3周及以后200mg、qd,规律服药1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源性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VF)改善程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