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是高校教师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价值取向。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是高校教师管理应该遵循的管理理念与规则范式。针对当下少数高校教师伦理失范的现象,从逻辑思辨的角度探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伦理基础与伦理规约问题,是为了拓展高校教师管理思路,科学、合理而有效地推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高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主要包括教师责任、素质、德性、人格等维度。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应从认知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和信念伦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建构,从而形成有效的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机制。

  • 标签: 高校教师 教师管理 伦理基础 伦理规约 师德 伦理失范
  • 简介:分别以“短篇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来概括中西文学的起源,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其实存在着很大问题。在这个观点背后,不难看到存在着一厢情愿的“审美民族主义”的阴影。事实表明,自上世纪以来由若干学者逐步推出的“抒情传统”说,并不能真正概括中国艺术精神。从审美伦理学的视野重审这个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性叙事”之于“普世文学观”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抒情诗 诗性叙事 审美伦理
  • 简介: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以人性论为核心,显示出伦理批评的鲜明特质.其批评理论与实践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效用,强调文学对人性的提升和完善.他倡导文人有行,但是在他与鲁迅的争论中,他的言行又呈现出对文人有行的僭越.他对古典主义极力推崇,反对除此以外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对理性的追求.

  • 标签: 梁实秋 伦理的批评 批评的伦理 人性论
  • 简介:新闻评论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其伦理问题异常重要.本文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素质层面和文本层面对新闻评论伦理进行了框架式探讨,认为新闻评论伦理体系在规范层次上应当以评论者内在的道德诉求为主,在社会层面上保持独立性,既不屈从于社会强势群体,也不欺凌社会弱势群体,做到持论公正;在个人层面上,要尊重事实、慎重发言,具备逻辑和民主修养;在文本层面上,做到署名规范,并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 标签: 新闻评论 伦理体系 规范层次 独立性
  • 简介:小说《白鲸》围绕捕杀白鲸这条线索,把“裴廓德号”捕鲸船浓缩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展示了人与白鲸之间相互冲突的悲剧画卷。船长亚哈对白鲸进行疯狂的复仇之旅也是渐渐丧失美好的德性之旅。人与白鲸的对立,破坏了海洋的物种生态平衡,进而也使人类原本美好人性道德从“善”向“恶”转变。作家麦尔维尔对白鲸关怀背后更多隐含着对欲望膨胀而导致德性异化的忧思,体现出一位具有生态伦理道德和人际伦理道德意识作家的博大情怀和前瞻性。

  • 标签: 白鲸 生态伦理道德 人际伦理道德
  • 简介:道德冷漠是一种道德麻木,是道德主体利益冲突的产物.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道德冷漠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对整个道德领域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人们道德敏感的丧失,还会导致道德情感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调控的弱化等等.道德冷漠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影响与教育的冷漠.要扭转道德冷漠的问题不但要建立健全道德奖惩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建设,还要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继续开展道德教育.

  • 标签: 道德冷漠 伦理 道德责任 利益
  • 简介:墨子是一个勤劳主义的教育家,是一个苦行的宗教家,也是一个利他主义的实行者,所以他一生奔走列国,讲学传道,致使"突不得黔"。他之崇拜夏禹,即所以取法夏禹的节俭勤劳之精神;他之所以特重"义"者,正所以表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侠义精神。墨子虽然取舍与儒家不同,但在当时他的学说是与孔学齐名,他的及门弟子也是与孔门并称。墨学既与孔子齐名,弟子亦极众多,其传授之系统如何,没有专书可考。他奉行"兼爱主义"。儒家对于勿论何事只说出一个当然,墨子并要问出一个所以然。

  • 标签: 墨子 教育 伦理
  • 简介:库切从处于弥留之际的卡伦太太角度,刻画了当时南非的生活状况---人与人之间冷漠,恰似回到了远古的“铁器时代”。虽然生活在冷漠的国度,但卡伦太太对人对事却相当热忱。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视角,展开三个维度,即家庭伦理、社区伦理、生存伦理,阐释库切在此作中所要传达的伦理抉择,彰显其人文情怀。

  • 标签: 《铁器时代》 库切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抉择
  • 简介:传统理性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理性认识永恒的是非标准并通过自由意志指导行为的结果。休谟将经验主义贯彻到底,导致了伦理学方法论上的非形而上学转向,认为理性不能认识超经验的是非标准,因而自由意志和理性的能动作用就失去了依据,他进而提出情感才是道德区别的标准和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休谟据此建立的以情感进步观为基本特征的德性伦理学对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形而上学 非形而上学 经验主义 理性 情感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在理念上的困境。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规律思想、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宝贵的生态思想精华。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天人合一
  • 简介:伦理秩序直接影响社会和谐。构建合理的伦理秩序无疑是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诉求。化解社会转型中的各种伦理无序和道德悖论,一方面要正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支撑,给伦理秩序以合理的制度与规则安排;通过道德调整和道德教育的途径,维系伦理秩序,提升伦理秩序水平,最终走向社会和谐。

  • 标签: 和谐社会 伦理关系 伦理秩序 道德教育
  • 简介:专业伦理构建理论主要涉及辅导员专业伦理构建的必要性、现状、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课题研究尚存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数量有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可以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纵深推进提供借鉴。

  • 标签: 高校辅导员 专业伦理 综述
  • 简介:现代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医药等领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但是现代生物技术也在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方面给我们带来种种困惑。本文从转基因技术、人造生命技术和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它们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伦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对现代生物技术加以科学管理和引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 标签: 生物技术 转基因 人造生命 人类基因组 伦理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给学术界带来极大的危害,影响着学术求真之本真和学术之"善"的实现。对学术研究者而言,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和践履奉献科学真理的精神,更需要的是道义上的担当和德性的完善。这种内在的担当和德性的修为显然无法仅靠外在的法律、制度等的约束、管理所能实现,而更需要学术研究主体自身的自觉与自律。伦理规制作为一种价值内化性规制更符合学术活动的管理。

  • 标签: 伦理规制 价值内化 学术之善
  • 简介: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因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规范的解构而导致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在这一社会心理状态下,原有社会伦理道德和文化传统开始遭到社会成员的质疑甚至颠覆,违法传媒活动的出现愈加频繁。在大学教育中,传媒伦理道德课程观的重构显得尤为必要。

  • 标签: 伦理道德问题 传媒技术 课程观 重构 社会生活方式 社会伦理道德
  • 简介:在动画伦理的概念尚未被正式界定、动画伦理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动画伦理的许多基本问题尚待深入研究的背景下进行动画伦理研究,可以厘清动画与道德的内在契合性,推动对动画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探寻,推动动画职业伦理的进步和动画产业的发展.关注、研究动画伦理,不但有利于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与可行路径,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动画伦理必将以其特殊的实践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

  • 标签: 动画伦理 概念 文化软实力
  • 简介: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城市房价的逐年上涨,大学毕业生在大都市就业难、生活质量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涌出的一大批“蚁族”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下“蚁族”现象,剖析其成因,并对此现象进行伦理学分析。

  • 标签: 蚁族 大学毕业生就业 问题 对策
  • 简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价值衡量标准和价值判断方法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活动,本身具有伦理价值,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和现实迫切需要伦理的指导,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缺乏道德合理性审视与反思,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不公正和缺乏民主法制的人文环境等现象,现实需要教育管理者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精神,成为大学生独立主体的塑造者、公平公正秩序的执行者和优良大学文化环境的创造者。

  • 标签: 教育管理 伦理问题 伦理选择
  • 简介:女性主义伦理学是以女性主义视角来批判、建构的一种旨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伦理学理论,为我们解读韩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韩国家庭伦理剧《说不出的爱》通过母亲的三种实践行为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并塑造了处于传统儒学的男权文化和现代家庭伦理文化双重影响之下的男性形象。韩国家庭伦理剧中体现的优秀伦理道德观念对当下社会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并对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女性主义伦理学 韩国家庭伦理剧 《说不出的爱》
  • 简介:布达拉宫是西藏人民极富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宏伟建筑之一,其中所蕴涵的丰富伦理意蕴是建筑伦理学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布达拉宫既在整体上彰显了藏族崇尚自然与人文伦理的和谐统一,又从伦理功能上突出了藏族特定时代政治伦理与宗教伦理的结合,而其本身又是藏族艺术伦理与实用伦理的天然结合,其内部与外部建筑也体现了藏族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有机结合。

  • 标签: 藏族 布达拉宫 伦理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