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的疗效,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宫颈上皮患者1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LEEP术。复发结果随访期间有19例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术前CIN病理分级、手术切缘情况、病变范围、术前HPV感染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的疗效确切,然而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前CIN病理分级较高的患者等应在术前做全面的评估,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LEEP 宫颈上皮内瘤变 疗效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种医疗方式治疗初期子宫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早期子宫癌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单纯手术组(n=28)、单纯放疗组(n=37)、术后放疗组(n=50)、术前全量放疗组(n=35)、术前腔后装组(n=35),比较各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放疗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单纯放疗组和术前腔后装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和单纯放疗组与其他三组间的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腔后装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与其他各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子宫癌的技术是主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全量放疗差于术前腔后装放疗。术前、术后放疗均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并不能改善远处转移。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放射疗法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切除术(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AUB行TCRE手术86例,所有患者术后门诊随访,了解临床疗效。结果79例满意,7例不满意,总体满意率为93.5%。不满意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1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因痛经行子宫切除。结论TCRE是治疗无生育要求的AUB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 电外科手术 异常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妇女观察子宫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子宫癌运用腹腔镜分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患者38例,开腹分期手术患者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切除淋巴结数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子宫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较开腹组患者的31.2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但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且患者手术后疼痛也相对比较轻,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为EC分期手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分期手术 开腹分期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癌治疗应关注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子宫癌患者,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未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随访3年可知,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90.6%、12.5%,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84.4%、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癌的临床治疗中,无论是否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其生存率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同时给予清扫术治疗,还会延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所以,不建议将其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治疗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XIAP和XAF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宫颈癌中表达,探讨XIAP和XAF1在宫颈发生和演进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组织,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上皮49例,宫颈上皮Ⅰ级53例,宫颈上皮Ⅱ级41例,宫颈上皮Ⅲ级44例,宫颈鳞癌5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XIAP和XAF1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对宫颈鳞癌进行临床分期,分析XIAP和XAF1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IAP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鳞癌中分别为26.56%(13/49),28.3%(15/53),31.7%(13/41),68.18%(30/44),76.47%(39/5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个组间阳性率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CINⅢ级组与宫颈鳞癌组中XIAP表达率较宫颈正常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AF1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鳞癌中分别为77.55%(38/49),69.81%(37/53),75.61%(31/41),22.22%(8/44),27.5%(11/5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个组间阳性率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宫颈正常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较CINⅢ级组与宫颈鳞癌组中XAF1表达率显著增高。进一步分析XIAP和XAF1表达相关性,显示两个指标之间表达有关联。XIAP和XAF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⑴XIAP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的表达较其它组显著增高,提示该因子过表达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⑵XAF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的表达较其它组显著降低,提示该因子表达降低与宫颈鳞癌癌变相关。⑶XIAP和XAF1表达间存在相关性,这与以往研究报道它们功能上存在相关性是一致的。⑷本组数据不支持XIAP和XAF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物,XIAP相关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