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正常情况下,这些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和血小板中,只有因子Ⅲ(组织因子)来自于血管以外的组织。本文对凝血因子的种类、来源及病理表现进行了扼要介绍。

  • 标签: 凝血因子 血浆 血小板 组织因子 病理表现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其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呈异常状态的196例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呈正常状态的36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根据TEG检测结果的总体凝血指标(CI)值将试验组分为两组:高凝试验组(n=104):CI值>3;低凝试验组(n=92):CI值<-3。每个试验组再根据TEG结果的R值、K值、α角、MA值分成3个亚组,即高凝一组(n=37)、高凝二组(n=34)、高凝三组(n=33);低凝一组(n=33)、低凝二组(n=30)、低凝三组(n=29)。同期测定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凝血因子(F)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凝一组FⅡ、FⅤ、FⅦ、FⅧ、FⅪ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 105±281)、(1 352±326)、(1 628±397)、(1 795±314)、(1 389±288)和(1 908±486)U/L(均P<0.01);高凝二组FⅡ、FⅤ、FⅦ、FⅧ、FX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 068±189)、(1 194±205)、(1 529±394)、(1 562±241)、(1 150±196)和(1 722±415)U/L(均P<0.05);高凝三组FⅦ、FⅩ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 411±196)、(1 212±327)和(1 713±457)U/L(均P<0.01)。低凝一组FⅤ、FⅧ、FⅨ、FⅫ和vWF活性降低,分别为(732±96)、(695±64)、(1 216±191)、(832±128)和(1 088±117)U/L(P<0.05);低凝二组FⅤ、FⅦ、FⅧ和FⅫ活性降低,分别为(714±102)、(1 125±108)、(783±95)和(912±111)U/L(P<0.01);低凝三组FⅪ、FⅫ和vWF活性降低,分别为(812±92)、(827±179)和(916±76)U/L(P<0.01)。结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仅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发生明显改变。高凝状态时,FⅡ和FⅩ的活性较高,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因素,FⅤ、FⅧ活性升高易引发深静脉血栓;低凝状态时,FⅤ和FⅧ活性显著下降,常引发出血或渗血。

  • 标签: 肿瘤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     摘要:本研究根据益母草的活血作用进行研究,以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为材料通过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益母草碱抗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的作用途径,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白鼠分成药物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益母草碱,阳性药阿司匹林组,正常生理盐水组五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益母草碱对鼠凝血时间、血粘度以及尾出血时间的影响及应用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和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用不同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得出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数量,再采用酶联免疫法初步测定益母草碱的抗凝机制。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益母草碱可影响小鼠的凝血系统如出血时间等,可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凝血四项测得益母草碱抗凝血作用主要通过共同凝血途径实现,作用机制可能与TXB2、PAI-1等有关。

  • 标签: 益母草碱 凝血因子 凝血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失败原因,并结合临床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21 359份TT检测血液样本中检测失败的样本233份,其中男132例,女101例,年龄73(66,79)岁。根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显示凝固曲线及检测失败错误代码,结合患者临床信息、样本性状、用药情况等原因进行检测失败原因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选取2021年7至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96份TT检测失败的脂血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男56例,女40例,年龄72(65,79)岁;分别采用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磁珠法、高速离心后再检测3种方法获得TT结果,比较3种方法检测TT结果的差异。结果233份TT检测失败样本占总样本数的1.1%(233/21 359);其中脂血样本占41.2%(96/233),肝素干扰样本占23.2%(54/233),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样本占22.3%(52/233),样本存在微小凝块或血浆量不足现象占13.3%(31/233)。仪器所示凝固曲线报警信息分类:基线期吸光度变化值增大(SD>2 mAbs)样本占32.6%(76/233),二阶导数无峰值样本占30.5%(71/233),反应过程吸光度变化值(基线期与平台期吸光度差值)<35 mAbs样本占25.8%(60/233),起始点过低及无法找到起始点样本占8.6%(20/233),无凝固曲线样本占2.6%(6/233)。233份样本中,依据反应原理及标准凝固曲线图形可以进行人工判读样本占55.8%(130/233)。96份因脂血导致凝固法检测失败的样本中,78份样本量充足,可进行磁珠法检测。高速离心后再测法、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与磁珠法检测TT结果分别为14.10(14.80,13.38)、14.30(14.99,13.60)、15.65(17.25,14.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8份脂血样本磁珠法检测结果与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r=0.99,P=0.001)。结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TT失败的样本可通过凝固曲线与报警信息分析失败原因;对于脂血样本可通过人工判读、高速离心后再测或磁珠法获得TT结果。

  • 标签: 凝血酶时间 凝固曲线 凝血功能
  • 简介:     摘要:探究藏红花对MCF7荷瘤小鼠的凝血时间,凝血功能,以及对癌症相关通路,炎症相关通路的影响。藏红花对肿瘤抑制率43.6%,藏红花水煎液可以降低炎症细胞的同时,不对血液正常工作和凝血相关细胞产生影响。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显著缩短,藏红花组小鼠低剂量组促进该病理反应,中高剂量组能逆转此病理现象。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2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藏红花组小鼠低剂量组促进该病理反应,中高剂量组能逆转此病理现象。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NF-KB和MMP-9含量均显著升高,藏红花组小鼠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逆转此病理现象,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本文结果表明,藏红花在体内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能够降低出血凝血时间,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 标签: 藏红花 水煎液 抗肿瘤 出血凝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未按照标准量采集的标本和按标准量采集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按标准采集组与标准采集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性凝血病(TIC)是创伤早期内源性因素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具有病理机制复杂、表型多样、多因素参与、时间敏感和死亡风险高的特点。在传统凝血筛查基础上,联合粘弹性凝血检测和输血评分可促进对TIC的早期识别。对于TIC的发病机制、检测技术、诊断标准和预测评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空白和不一致,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 标签: 创伤性凝血病,创伤 粘弹性凝血实验 大量输血预测评分
  • 简介:摘要:通过检测脑梗溶栓前后凝血四项的检查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上下数值变化等,为脑梗的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严重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持续时间(FIB)的降低,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增加,然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持续时间和血红蛋白酶的活性持续时间(APTT)的差异却没有表现出来。通过在治疗进程中测定血凝四项的时间改变,有利于预后及时停用溶栓药物并检查脑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脑梗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梗溶栓 凝血四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输血的临床治疗后其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治疗的严重性创伤患者共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细胞的相关以及血凝相关指标,并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对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定接受大量输血治疗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PLT指标水平术后1d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3d与术前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P<0.05);HCT指标水平于术后1d、3d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HGB指标水平术后1d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d与术前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APTT、PT和TT各项数值术后3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术后1d,但是均未达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针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的输血治疗后,因其血小板数量大大减少,凝血因子活力下降,机体的凝血功能也相对下降,应做好相关的指标监测,以免发生血障碍等不良状况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大量输血 严重性 创伤患者 凝血功能 影响创伤因素导致的死亡人数较多,是导致多数人群死亡的原因 严重性的创伤患者如果出现流血过多,就会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大量减少,极易导致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温针灸治疗女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目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在本校进行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女大学生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痛经宝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得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结论 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来说,进行温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温针灸,寒凝血瘀,痛经
  • 简介: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活血温经汤配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寒凝血瘀型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活血温经汤结合温针灸,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布洛芬缓释胶囊结合罗通定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素E2水平、静脉前列腺素2α水平和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素E2水平升高(P<0.05),静脉血清前列腺素2α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素E2水平高于对照组,静脉血清前列腺素2α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较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活血温经汤配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 标签: 活血温经汤 温针灸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