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注射针技术在消化诊疗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诊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技术,观察组对患者采取注射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诊疗操作当中采取注射针,可以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注射针技术 消化内镜 诊疗操作
  • 简介:摘要胃壁副脾病例临床罕见,本文回顾了一例胃壁副脾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顺利行内黏膜下挖除术(ESE),根据术中标本所见以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副脾。本例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既往有脾脏手术或创伤史的患者,如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超声下表现与脾脏相似,则需考虑副脾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肿瘤 副脾 内镜
  • 简介:摘要作为消化病学和消化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创切除已经真正做到了由表及里、由而外、由腔走向腔外,由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本文对快速发展的20多年内微创切除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目前消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即Elements(基本要素)、Reservation-resection(可保可切)、Bilateral-benefit(医患双方收益)、Expansion(指征扩大)、Collaboration(医工协同),以期使微创新方法和新理念真正造福于更多患者。

  • 标签: 消化系统 内镜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囊检查患者中护理及配合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83例行胶囊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及配合,在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应用不同护理配合措施,并记录患者心理变化和配合程度。结果本组78例(占93,97%)无任何不适感,能完全配合,顺利完成检查;4例(占4.81%)稍有紧张,但能配合完成检查;1例(1.2%)较为紧张,检查过程中不愿配合肠道准备,经处理后完成检查。结论护理配合可缓解胶囊检查患者的紧张及不适,使其积极配合,保证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UBE)技术和同轴大通道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天津医院接受UBE和同轴大通道治疗的1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UBE治疗,男52例,女58例,年龄(75.1±10.4)岁;66例采用同轴大通道治疗,男31例,女35例,年龄(77.2±13.1)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计算其改善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VAS、ODI和病变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组和大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0.1±12.4)min和(62.5±13.2)min、(103.8±20.7)ml和(98.5±22.1)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以及ODI均较术前降低,且呈持续降低趋势,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别与时间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术后随访(18.0±4.2)个月(6~30个月),末次随访时UBE组和大通道组的腰痛和腿疼VAS改善率、ODI改善率、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和同轴大通道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良好疗效,UBE减压充分,容易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 同轴内镜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改良枕部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神经联合显微切除的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病例资料。肿瘤全切10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脑膜瘤。随访期间肿瘤无进展10例,术后行放疗4例。术中行脑室外引流8例,随访期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0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9例,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症状恶化或出现新发症状0例。改良Poppen入路下通过神经联合显微的双技术在进行松果体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时,通过能直视大脑深静脉系统,有效提升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大脑深静脉系统损伤可能,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双镜技术 松果体区脑膜瘤 Poppen入路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切除甲状腺腺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内下切除甲状腺腺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之后,所有患者清醒后都发音正常,无饮水呛咳,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发生,在手术后2d拔负压引流管,在手术之后观察3d没有发现皮肤坏死感染等情况发生。住院时间5~10d,恢复效果良好。结论下切除甲状腺腺性肿瘤具有美容效果好、伤口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内镜切除 甲状腺腺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2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超声检查与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效果与意义。方法对120例已行常规胃镜、B超、CT等检查后的患者进行内超声检查。结果平滑肌瘤65例,胃间质瘤6例,脂肪瘤6例,胃底静脉瘤2例,异位胰腺6例,胃壁外压迫33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超声诊断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是非常准确的,不仅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方法来治疗此疾病。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输尿管口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泌尿外科在2010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输尿管口囊肿患者14例,纳入本次研究,均接受治疗。记录并统计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复查,观察患者有无复发。结果本研究的13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排尿顺利,无尿路感染发生,无术后出血。随访后,患者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检查均无复发。结论治疗输尿管口囊肿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的优点,可以在临床作为首先治疗方式。

  • 标签: 输尿管口囊肿 内镜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完全下内脏囊分离技术(TVS)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总结手术操作流程,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接受TVS技术修补21例(男4例,女17例,年龄31~79岁)腹壁疝患者,术中置入大张中量聚丙烯网片加强修复。手术适应证:原发性及继发性腹壁缺损,包括脐疝、中上腹部白线疝、腰疝、切口疝和造口旁疝。TVS的技术细节按照手术规范执行。结果2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有2例因腹膜前建腔失败和前缺损关闭困难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0(70~260)min。术后伤口疼痛轻,术后第1天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5分(1~4分)。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未见复发病例。总之,TVS技术在腹壁疝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创伤少,可重复性高,是治疗腹壁疝的一种很好的技术补充。

  • 标签: 疝,腹 全内囊分离技术 内镜下疝修补 切口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吻合夹对治疗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后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胃黏膜下肿瘤入院而接受EFTR术的14例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55.9±8.2)岁(45~69岁)。其中闭合创面使用新型吻合夹6例(新型吻合夹组),使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8例(尼龙圈联合金属夹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超声检查,术后均行普通白光检查以评估创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大小、闭合创面所需的操作时间、闭合成功率、术后胃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术后第1个月复查普通,术后第2、3、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电话及问卷随访形式,评估新型吻合夹和尼龙绳联合金属夹在EFTR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下全层切除术,均成功闭合。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缺损直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尼龙圈联合金属夹组相比,新型吻合夹组操作时间缩短[(5.0±1.8)min比(35.6±10.2)min,P<0.001];手术时间缩短[(62.2±12.5)min比(92.5±0.2)min,P=0.007];术后禁食时间减少[(2.8±0.8)d比(4.9±1.1)d,P=0.002];术后住院时间也缩短[(5.2±0.8)d比(6.9±1.5)d,P=0.023];术中总出血量减少[(20.00±5.48)ml比(35.63±14.75)ml,P=0.031]。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接受检查,均未出现术后迟发穿孔及出血;均无明显不适症状。结论新型吻合夹对于治疗EFTR术后造成的胃壁全层缺损效果良好,具有术中操作快、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胃肿瘤 金属夹 尼龙绳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 简介:摘要单侧双通道技术(UBE)在临床应用之初以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为主,主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完善,UBE的适应证不断拓展,治疗的部位从腰椎逐渐过渡到颈椎和胸椎,治疗的病种也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逐步拓展到颈椎病和胸椎管狭窄症等,并且能与经皮椎弓根螺钉、斜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等微创技术搭配使用,在椎体间融合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目前UBE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仍有相关问题需要明确及进一步研究。故本文就UBE的技术优势、UBE技术的临床拓展应用、UBE技术弊端与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脊柱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应用拓展 相关问题
  • 简介:摘要胆胰管汇合部是指胆总管末端、主胰管开口及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区域。该部位的疾病会引起胆胰流出道梗阻,出现胆汁、胰液淤积或胰胆反流,诱发胆结石、胆管炎、胰腺炎等疾病。下括约肌切开是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方式,需要根据Oddi括约肌的解剖来确定切开的部位及长度,在解除胆胰流出道梗阻及胰胆反流的同时,避免肠胆反流的发生。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胰胆反流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胆胰分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