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第四常见癌症,估计2020年有60.4万个新发病例。在2020年34.2万多宫颈癌死亡病例中,大约9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与未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相比,感染艾滋病毒妇女患宫颈癌的可能性高五倍,据统计,宫颈癌病例中有5%归因于艾滋病毒感染[2]。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了解全球预防性乳头病毒HPV)疫苗接种指南的制定现状和发展历程。方法以“乳头病毒疫苗”“HPV疫苗”“指南”“推荐意见”“共识”以及“papillomavirus vaccines”“wart virus vaccine”“guideline”“practice guideline”“health planning guidelines”“guidelines as topic”“practice guidelines as topic”“immunization program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HPV疫苗接种指南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截至2020年8月发表的文献共18篇,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进行摘录和整理分析。结果18部指南包括1部全球性的WHO立场文件,6部国家或省级免疫规划指导文件及11部学术性机构推荐文件。在国家或省级免疫规划文件中,常规接种年龄多为11~13岁,补接种年龄上限为17~26岁。学术性机构的推荐意见基本与WHO立场文件一致:9~14岁女孩为主要推荐人群,资源充分时可扩大至男孩或更大年龄组女性。≥26岁成年女性群体接种的成本效益有限,推荐基于个体接种。仅3个国家检索到随免疫规划同步更新的指南文件,主要围绕扩展接种人群,开展阶段性补接种、更新疫苗种类、调整免疫程序四个方面进行。结论我国可充分借鉴全球指南文件中不同人群的推荐意见及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证据、资源与免疫规划现况,早日形成HPV疫苗接种的本土化推荐意见。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指南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乳头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高度病变患者治疗后HR-HPV(高危型乳头病毒)转阴情况和预后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高度病变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统计患者生存及宫颈癌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HR-HPV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中,40例HR-HPV转阴,6例持续阳性;2例患者发生宫颈癌,远处转移1例。治疗后患者HR-HPV是否转阴与3年宫颈癌发生率、生存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有细胞学检验,HR-HPV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更高,其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患者死亡和发生宫颈癌风险更高;HR-HPV持续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危险更大,但远处转移危险不会因此增加;HR-HPV阴性患者仍有发生宫颈癌和远处转移风险;相对于细胞学检查,HR-HPV监测宫颈癌发生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针对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患者开展HR-HPV监测,对于了解和预测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乳头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者于末次月经干净后3d,在阴道内放置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每晚放置1粒,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仅给予定期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阴道泡腾胶囊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糜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P16、Ki-67蛋白的表达和感染乳头病毒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临床意义,以及检测P53、P16、Ki-67蛋白和HPV对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妇科门诊收治的已经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的样本,其中包括宫颈鳞状上皮内变60例和宫颈鳞癌患者60例,另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53、P16、Ki-67蛋白及HPV基因检查法测定人乳头病毒,然后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以得出结论。结果:P53、P16、Ki-67蛋白和HPV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67%、0%、5.00%、0%;在上皮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45.00%、80.00%、56.67%、90.00%;在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5.00%、100.00%、83.33%、1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病变 P53 P16 Ki-67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免疫组化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PV-D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应用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运用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原则,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东营市胜利医院就诊行宫颈癌筛查且具有宫颈病理活检结果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有阳性(宫颈癌)患者84例,阴性(宫颈良性病变)1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CT、HPV-DNA检测。结果:230例患者中TCT检测结果阴性即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NILM)共116例,TCT检测结果阳性的共114例,阳性检出率为49.57%,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共135例,阳性检出率为58.70%。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细胞学类型病变宫颈癌患者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联合检查在特异度和准确度方面均超越了单项检测(P<0.05)。结论: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表现出明显效果,而联合检测则可进一步提高筛查的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帮助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喉乳头切除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使用复合麻醉药和小号气管导管为31例择期进行喉乳头切除手术的患儿实施麻醉。结果31例患儿均顺利地接受了手术,且在手术后都能快速苏醒。结论使用复合麻醉药和小号气管导管为小儿喉乳头切除手术实施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对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患儿术后易苏醒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小儿麻醉方法。

  • 标签: 小儿 喉乳头状瘤切除手术 麻醉方法
  • 简介:王挥戈[9]手术治疗44例喉乳头,所有患儿有2次以上喉乳头复发手术史,26例患儿中2例气管切开者

  • 标签: 临床治疗 乳头状瘤 儿童复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进行了HA基因的DNA重组体pV—HA及融合HA—minigene基因的DNA重组体PHA—minigene的表达研究,测定了其凝血活性,并利用荧光示踪,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构建DNA重组体成功,且在哺乳动物细胞离体实验中检测到重组体的表达。

  • 标签: HA 体外检测 禽流感病毒 DNA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确定彻底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的有效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积累丰富的经验。方法随机性抽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临床资料,对42例NIP病人经鼻內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治疗的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确定根基部后成功手术,为出现异常并发症状,手术后进行为期24-84个月的回访调查。复发5例,复发率12.0%,都属于筛窦复发。结论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能准确定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根基部,为医师的手术操作提供良好的视野,同时治疗不会引起并发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内翻性乳头状瘤 根基部 鼻内镜 柯-陆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肾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合并肾动脉夹层。患者左肾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左肾动脉内可见真假两腔及附壁血栓形成。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行左肾上级背侧肿物切除术和肾动脉夹层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内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并发肾动脉夹层动脉伴脉管内血栓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淋巴管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动脉 夹层动脉瘤
  • 简介:     摘要:HPV-DNA与TCT检测方法在临床上作为两种重要的筛查方法,虽然两者单独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病变的预防都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两者联合起来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减少漏诊率,故两种检测方法联合起来使用能增加对宫颈疾病的诊断率,有效减少后期发展出来的宫颈病变,对预防宫颈癌有极大的帮助。

  • 标签: 宫颈癌 HPV-DNA检验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