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认真攻读马克思的原著,并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我们看到,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存在的社会条件:“被国民经济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由于这种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要搞清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劳动、资本、地产、垄断、竞争、货币等范畴及范畴间的本质联系,必须从异化劳动范畴出发。异化劳动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其它一切范畴的一般的、潜在的本质规定,而其它一切范畴则只是异化劳动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形式。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异化劳动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 简介:如何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的地位问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聚焦点。要厘定其学术地位,务必先确定《手稿》研究的方法论前提。整体性的方法是探索《手稿》学术地位的首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整体性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主义。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看《手稿》,它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开山之作,但方法论和思想内容等方面仍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探索《手稿》等文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整体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初步探索政治经济时写下的一部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了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深刻剖析,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异化与人性的关系上,《手稿》主要围绕着异化劳动导致人的异化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来阐述人性问题。本书较早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 标签: 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货币研究的重要著作。在此著作中,马充思从人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地阐述了货币与人的本质、价值、感觉、需要及其异化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根源于人的对象化活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扬弃货币异化与人的解放的必然关系。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货币的人学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货币 人学向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摘 要]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批判思想。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状况进行经济伦理批判,进一步揭示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指出共产主义最终将实现经济和道德的双重进步。

  • 标签: []马克思 《手稿》 经济伦理 批判
  • 简介:摘要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感性确定性原则和理性确定性原则之争。黑格尔批判“感性确定性”,费尔巴哈恢复“感性确定性”。马克思将感性世界区分为感性直观、感性对象和感性活动多个层次。他以感性活动即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历史总体”为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重构感性世界。马克思的感性世界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新型感性世界变成普遍物化的社会结构。感性世界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明确出现过29次,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出现次,可见马克思对于感性世界是给予一定关注的。感性世界是感性活动基础,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对于感性世界的关注在中后期集中出现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体现为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

  • 标签: 马克思 感性世界 存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虽然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的,但早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

  • 标签: 共产主义 异化 劳动
  • 简介:深入挖掘马克思的<1844经济哲学手稿>,可以概括出"人的生态美描述"这一理论话题和它所包容的三个相互关联并逐步内化的层面:人的生命生态场、人的主体间性和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反映出马克思的生态美学思想.

  • 标签: 马克思 手稿 生态关 和谐
  • 简介:[摘要] 马克思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同时也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观点。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劳动者和自身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自身的劳动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值得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 标签: [] 手稿 异化 异化劳动
  • 简介:艺术起源于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科学命题。这个承前启后的思想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定义:(一)劳动使人类把自然变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二)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艺术赖于存在的物质前提;(三)劳动促使了艺术审美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积极扬弃前人特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思想学说而卓然提出自己的论断。这对于探索艺术的本源,0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艺术起源 劳动说 人的本质 对象化
  • 简介:摘要:《1844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的代表作。其内容证明了马克思并不是不讲人权、不讲人性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与人本思想相矛盾的,马克思反而一直注重人的现实、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与自由。深刻理解马克思在《手稿》中丰富的人本思想内容,有利于科学评价《手稿》中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本思想
  • 简介:这是"忙"的时代。"忙"似乎成为大部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马克思《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部分论述,揭示了"忙"的哲学秘密:人的本质活动持续"爆发",是"忙"的本体论内涵。而人的本质属性则成了"忙"的生成论缘由。它启示我们,在前共产主义时代,人从"忙"走向"闲"似乎没有可能。据此,现代人最佳的生存方式选择,就是消除对人为之"忙"的私有财产(物质财富)的片面狭隘占有,生成具有全面而丰富感觉的人。

  • 标签: 马克思 人的本质活动 感觉 私有财产
  • 简介:<正>俗话说,“求美之心,人皆有之”.凭借直感,人们都觉得这话不错,但理论界却缺乏应有的理论说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本身是否具有审美的特性,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重大的美学理论问题.马克思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在谈到人的本质问题时,曾对此作过很有价值的论述.我认为,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方面,学习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思想,明确指出人的审美特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让全社会都来认真尊重和努力发展人的审美特性,必将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审美特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质属性 经济学
  • 简介:摘要马克思在手稿中描述现实经济状况的过程中,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论述,认为人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使人的劳动实践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并认为《手稿》中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完成阶段,而是立足于人的实践的现实运动以及人类社会辩证运动的一个环节。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主义 实践
  • 简介: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经济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 标签: 马克思 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史观 社会
  • 简介:摘要:海德格尔在晚期的三天讨论班中对谈到马克思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把“人的本质”定义为“对象化的活动”,或者“人的本质”在海德格尔眼中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规定,并没有走出形而上学的地基。但是笔者认为,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的语境中,真正要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必须要从方法论维度、本体论意义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这三个维度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过去以往的所有形而上学家的理解水平,完成了新的哲学对“人的本质”看法的范式转换。

  • 标签: 人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摘 要] 人的本质之来源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劳动是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解决。马克思认为,人作为类存在物能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劳动实践改造自然,达到人作为类存在的本质。黑格尔关于主奴辩证法和“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来源,费尔巴哈对人的自然、社会、精神三种本质的人本主义研究则提供了思想来源。马克思《1844经济哲学手稿》是论述人的本质问题的唯物史观萌芽文献。马克思在这一文献中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解读,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比之前任何思想都要更加进步,这一重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今天仍有待发掘。

  • 标签: [] 人的本质 劳动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
  • 简介:由异化上升到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但异化劳动理论还不等于唯物史观,它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分析,即着眼于分析劳动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人与劳动对象、人与劳动过程、人与人的关系,把异化劳动看成是一种客观历史现象,从而揭示马克思是怎样把社会发展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进而去研究历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

  • 标签: 异化劳动 主体 客体 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