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否则信用的概念就应该与《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信用概念内涵相一致,因此刑法中信用也应明确为狭义的信用,因此笔者认为刑法中概念的确定不能脱离其他法律

  • 标签: 中信用卡 信用卡涵义 信用卡诈骗罪
  • 简介:当前,信用犯罪手段趋向智能化和科技化,防范和打击难度高,故此,必须采取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和联合征信制度,健全信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进一步严密银行系统内部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和科研开发力度等措施.

  • 标签: 信用卡犯罪 概念 发展趋势 工作难点 应对措施
  • 简介:信用作为一种金融活动的业务手段,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金融消费功能已取代大部分的现金清算功能。信用支撑的基础和生命力就在于信用和便捷,作为社会普遍的金融活动的工具和手段,它的发行、使用、监管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信用恶意透支案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金融及经济活动的秩序。对此,上海市检察机关对信用金融业务活动作了涉案调研,提出了一些法律上的思考和司法建议,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 标签: 信用卡恶意透支 金融活动 失信 消费功能 金融业务 经济活动
  • 简介:随着信用业务的发展,信用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风险的事后补偿等.我国监管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的制度并使之本土化,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安全作为信用制度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关联信用交易中.银行和消费者负担各种风险。如果不对处于法律漩涡中的消费者和银行予以特殊保护,则不利于保护公民经济民主权利和现代金融安全,也不利于我国消费信用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风险管理 银行
  • 简介:信用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以银行资信为媒介,集交易、结算、信贷诸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代理外国信用业务,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推出了我国大陆的首张信用。短短二十多年,我国的信用业务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并且信用的内涵也经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信用业务管理办法》,

  • 标签: 信用卡业务 界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 个人信用 银行资信
  • 简介:本文以盗窃信用并使用中的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拟涉及以下诸内容:以我国刑法文本为基础,讨论刑法学界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理解;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关于信用的立法解释为依据,斟酌其中“信用”的定义;使用遗留在自动柜员机内的信用的行为;明知是他人盗窃的信用并使用;盗窃信用并使用是否存在转化型犯罪.

  • 标签: 盗窃 信用卡 使用
  • 简介:不要小看一张简单的信用账单,其中的术语,你未必都能理解清楚。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误读了。小丽也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免息"刷卡一族。本以为,使用信用并没什么复杂的技巧,无非是账单到了再还钱,可用了3个多月后,小丽发现其中的奥妙越来越多了。

  • 标签: 信用卡 还款额 误读 信用额度 对账单 欠款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的运用也逐渐普遍起来,而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漏洞。使信用诈骗罪也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金融诈骗罪领域中的一项主要犯罪活动,而实践和理论的分歧使此项犯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的争议,作者拟就此问题作详细的解释。为防范犯罪献计献策。

  • 标签: 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罪 犯罪构成 司法认定
  • 简介:信用诈骗罪是指具有法定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刑法》第196条规定的四种情形。其侵犯的客体是信用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认定本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应以超过透支限额一定倍数为宜,对恶意透支、盗窃信用、使用变造的信用、使用涂改的信用等行为,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定性,并作立法完善。

  • 标签: 信用卡 恶意透支 盗窃 伪造 变造
  • 简介:信用犯罪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其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弄清犯罪分子的决策过程.为有效防范信用犯罪的发生,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刑罚制度.此外,还应从经济学角度去考虑防范信用犯罪的具体措施,从而收到良好的刑罚效益.

  • 标签: 信用卡犯罪 犯罪成本 犯罪收益 刑罚 防范措施 经济分析
  • 简介:在电子支付科技日渐成熟的今天,银行渐渐取代纸质存折,成为老百姓的新宠。与此同时,ATM机、网上支付平台、POS机、等围绕银行的辅助设施也越来越多,给持卡人带来快捷与便利。然而,羊大招狼,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暗中窥视他人手中的银行,想尽办法在不知不觉中将中的钱占为己有。

  • 标签: 信用卡 网上支付平台 银行卡 电子支付 ATM机 POS机
  • 简介:(一) 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发卡机构在信用业务运作过程中,(二) 信用风险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1.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信用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所造成的

  • 标签: 信用卡风险管理 经济分析 风险管理经济
  • 简介:对于拾得他人信用并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的行为,在刑法的适用上一直颇具争议。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出台后,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于拾使用的性质仍未取得共识。笔者认为,应该以信用诈骗罪对该类行为予以定罪,无论是侵占罪说还是盗窃罪说均不能全面涵盖此类犯罪的本质,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有关该类行为的法律规范过于简练,有必要对该类行为进行细化并作出具体规定。

  • 标签: 信用卡诈骗罪 行为 刑法适用 拾得 诈骗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恶意透支型信用诈骗罪作为信用诈骗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恶意透支型信用诈骗罪属于"跨法犯",刑法介入和刑法评价应慎重,而分期业务属于民事行为,属于银行与持卡人就还款方式达成的民事协议,亦属于银行的私力救济,刑法应当对其保持谦抑。基于恶意透支型信用诈骗罪的多样性,信用诈骗罪的犯罪时间应区分情况计算。

  • 标签: 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罪 分期业务
  • 简介:自古至今,广州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主要口岸.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金融事业在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非常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信用就是其中之一.1979年,中国银行开展了代理香港东亚银行VISA信用在国内的取现业务,从而使信用开始进入我国.1982年,中国银行并始代理境外信用在国内的直接购货业务.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原广州市分行)在代理境外信用业务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珠江.1986年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在北京地区开始发行外汇长城.接着,中国银行总行决定由广州市分行率先在国内发行人民币长城,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随后,我国各大专业银行纷纷开展了信用业务: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市分行发行了红棉信用;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牡丹信用;1990年,中国建设银行开始发行万事达信用,接着又发行了VISA信用;1992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发行金穗信用;后来,中国交通银行也发行了太平洋信用;1995年,广东省发展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地区银行发行了广发VISA信用.据统计,到1994年底,我国发行的各种信用的总数量已达840万张,存款252亿元人民币,交易额

  • 标签: 信用卡犯罪 犯罪分子 广州市 伪造信用卡 万事达信用卡 开始发行
  • 简介:随着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依法追讨透支已成为各行信用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各行通过报案、起诉,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协助下清收透支成为信用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实践中,如何准确、快速。适当地运用法律武器,有效化解透支风险已经成为被广泛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信用透支追讨中几个主要的法律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伙据制马加活”弟一日几卞六条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的限额或者规定的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依法构成犯罪,可以依据情节轻重处以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并处2万直至50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依照有关司法

  • 标签: 信用卡透支 恶意透支 持卡人 保证期间 担保人 法人分支机构
  • 简介:近年来,信用非法套现呈现组织化趋向明显、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套现的金额不断攀高的特征。信用非法套现活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它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影响宏观经济决策,造成了银行利益受损,放大了银行信贷风险,并且能够衍生其他违法犯罪。遏制和预防信用套现行为,没有刑罚这一手段不行,完全依赖这一手段也不行。要斩断伸向信用的黑手,应当合理调整持卡人、商户、发卡行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并最终通过让渡国家利益达到减少甚至避免信用非法套现的现象。

  • 标签: 信用卡 非法套现 金融秩序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