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梁启超对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直较为重视,不过前后的认识有所变化。大体而言,早年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他视地理环境为一种客观存在,认为其仅为历史发展提供不可改变的物质条件。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通过考察地理与学风之关系,更深入地认识到地理环境可以“陶铸”学风,是构筑文化传统的重要因素,因而将之视为文化书写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梁启超对地理环境与历史之间关系的不同论述,主要是由于其史学取向的变化所导致。

  • 标签: 学风 地理 梁启超 文化史
  • 简介:<正>我今天这个报告,一方面想谈谈我的新作(《民夺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同时想趁这个机会提倡结合法律文化和社会经济,利用诉讼档案,来研究清代以来的法律制度。

  • 标签: 中国法律制度 社会史 文化史 社会经济史 清代法律 诉讼档案
  • 简介:在审美文化上,浪漫主义是一个已经过去的历史概念。浪漫主义的元素是中世纪文化的内部存在,但在本质上浪漫主义只能是现代性审美文化的标识。浪漫主义以个性、感性、情欲、自由、大众狂欢等精神,对应于中世纪文化的基本点:上层性或者贵族性、专断的统一性、禁欲主义、循规蹈矩等,现代性审美文化中的浪漫主义是泛化的浪漫主义。20世纪审美领域中发生的种种疯狂、无聊、自大、无知,标志着以浪漫主义为内核的审美之被解构,这是整个现代性社会的内在危机的必然结果。只有整个现代性过程进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真正以美来滋润人类灵魂的浪漫主义之花才会重新绽放。

  • 标签: 浪漫主义 中世纪 现代性
  • 简介:目前我国正处于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城市不仅要有经济的发达,更要有文明的繁荣。文明城市反映的则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最可贵的精神财富,亦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为城市的发展筑起了坚实的脊梁。中国因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内聚力,而以挺拔的姿态立身于世界之林,文明城市建设同样要传承和发扬文化的特性,城市文化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在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来充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底蕴,用文化激活城市发展的潜能,充分发挥和运用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来引领文明,让城市走向文明和发展。

  • 标签: 文明城市 文化史 意义
  • 简介:一、青春与文明在人类创造的全部语言中,可能没有任何一个词汇比'青春'或'年轻''青年'更美好、更令人神往的了。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意味着自然的生机。青春永驻,永葆青春,青春常在……是人猿揖别以来人类永恒的期冀与梦幻.

  • 标签: 美国化 幼态持续 哈里森 人类进化 文化史 文化想象
  • 简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化研究既要关注史学理论,也要重视文化理论,而借助欧美研究方法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所形成的“文化研究”理论,对于中国的当代史学特别是文化学科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文化研究”理论的引入,有助于中国文化研究整体结构、整体格局的变化,有益于中国文化研究主题的拓展、研究领域的增长、研究重心的转移,有利于文化研究者思维方式的更新;同时,也必须注意中西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的差异。

  • 标签: 文化研究 中国 文化史
  • 简介: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上的“一页”奇观。

  • 标签: 东巴文化 文化史 世界 民族文化 社会生活 宗教哲学
  • 简介:历史规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之一,对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至关重要。历史规律是历史学在哲学层面的重要学术命题,历史研究者对历史规律问题的认识和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和辨别,影响着他们对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文化学在历史规律问题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创新,有助于转变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僵化观念,突破传统叙事的禁锢,开辟历史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推动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 标签: 历史规律 文化史学 历史研究方法
  • 简介:文化是人类文明传递的精神和链条,是—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骨和气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是我们永保青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标签: 中国文化史 历史文化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甘肃 经济社会发展 “三个代表”
  • 简介:中国近代文化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冲击最激烈、变化最快速的一个阶段.孙中山生逢衰乱骤变之世.他是如何感受到自己文化的危机,以及外来文化气势汹汹的冲击?他的响应态度与策略怎样?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发展意义如何?对20世纪中叶,国家分裂之后的文化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我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 标签: 中国近代文化史 孙中山 20世纪中叶 文化发展 中国历史 外来文化
  • 简介: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救世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历史必由之路,这一真理已经并将继续不断地在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而要坚定这一信念,比较完整、准确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文科院校和省市党校,普遍开设了社会主义思想这门课程。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华东地区七省市的党校和江西社会科学院部分同志联合组成华东七省市《社会主义思想》编写组,在广泛吸取兄弟院校和单位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独立的研究工作,抓住主线,删繁就简,编写了《社会主义思想》,该书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预计今年9月份可以同广大读者见面。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想史 社会主义道路 救中国 文科院校 继续不断 必然逻辑
  • 简介:"小文化"因其"小",可触摸、可咀嚼、可反刍,于是就格外容易给人一种肉糊糊、油腻腻、甜丝丝的感受,在小瞳孔、小视角、小胃口的"小"读者中也就格外容易叫卖,追成与"大文化"被冷落命运相反的种种热闹。且又特别能制造和推出"名家"、"大家"、"大师",反正"小文化"群落衡文、论人的标准在取线土也颇低。"小文化"处在朴实白在的存在状态的时候,因其无奢无华,不拔高、不膨胀,老老实实地绽芽、分蘖、悬花、作果,无论如何还是构成过一种美学存在的——尽管她只是一种小家碧玉式的美,小门小户的美。她一经进入"非自然"化的表演,无论表演的是"假大空"式的无忌膨

  • 标签: 大文化 小农文化 群落 小农意识 表演 存在状态
  • 简介:罗斯科·庞德的《法律解释》通过对19世纪之前诸学派的总结和批判,集中体现了庞德社会工程或社会控制学说建构的思想历程,体现了其别具一格的法律解释思想。庞德的这种法律解释思想,解答了法律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困惑,包括法律与历史的关系、法律为何需要解释、法律应该如何解释等。以法律解释问题为主线,对庞德的法律史研究思想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与理论进行解读,表明法律的研究应该就是通过综合对法律各个面向的解释,来获取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综合性的法理学。为当下的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法律史解释 历史哲学 社会工程
  • 简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今天,这已经是一个三岁小孩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就在四百多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更需要突破旧思维的勇气和力量。正是依靠这样的知识、智慧、勇气和力量,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思想——被解放了的思想

  • 标签: 思想解放 读后感 回答 智慧 知识 力量
  • 简介:<正>最近,国防大学廖国良、李士顺、徐焰撰写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一书,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54万字,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从军事方面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著。几年前,该书的撰写即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军事学重点课题,三位作者都是长期从事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党史、战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书稿。该书完成后经理论界的专家们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鉴定,被认为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具有开拓性的学科理论著作,填补了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空白。

  • 标签: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思想 发展史 哲学社会科学 军事史 撰写
  • 简介: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裂的、活的传统。"德的精神气质"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孕育了中国哲学尤其重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倾向。"德的精神气质"首先体现为一种政治理念,即德政意识。同时,"德"、"礼"体系还起到了促进政治空间拓展和民族血缘融合的历史作用。而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明历久弥新的孤例,和"德的精神气质"建构的政治模式、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德的精神气质” 政治理念 文化认同 内在动力
  • 简介:河南郑州蔡瑛(河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处处长、编审)作为出版人,我对杂志是极其挑剔的。我之所以订阅贵刊,是因为:1.贵刊刊发的文字敢说真话,这一最低的办刊要求,相当多的报刊做得不好;2.所发文章或有新见解,或有新材料,给人启发与思考;3.文童回应了读者关心的问题,回应了社会热点,而非作者自说自话。我觉得在众多订阅的报刊中,

  • 标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思想史 当代 政治理论 社会热点 出版人
  • 简介:西方法律思想是一门法学基础学科,属于理论法学的范畴.该学科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创设的.二十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辛勤耕耘,该学科已初具规模,为繁荣法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很有必要对其二十多年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并对其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提出展望和设想.

  • 标签: 西方法律思想 理论法学 法学基础 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
  • 简介:通过追溯异化概念的理论渊源,本文对马克思与卢梭、费希特、黑格尔、霍布斯等近代哲学家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进行了思想梳理,并创造性提出马克思异化观的"三层次说":产品机械论、劳动奴役论、主体宰制论,且各论逐次递进,不断深化,展现了马克思异化概念及其社会理论的独特内涵。

  • 标签: 异化 商品拜物教 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