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自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公布的22号指导性案例开始,法院受理的先行行政行为案件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该指导性案例成为各级法院司法审查先行行政行为案件的判例指导,但在司法审查过程中只以"形而上学"的角度去看待行政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并没有以辩证法的眼光关注于"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动态"联系。在实践中后续行政行为与先行行政行为之间的关系复杂且特殊,而以对典型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基础构建的"吸收说",有利于对先行行政行为的性质认定以及法官裁判的同一性。

  • 标签: 后续行政行为 先行行政行为 多阶段行政行为
  • 简介:对于因饮酒或者吸毒而使自己陷入心神丧失或者心神耗弱状态者,“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是用以追究其完全刑事责任的法理。如何符合“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是其最大难点。对此,存在三种思路:一是以原因行为作为实行行为的“构成要件模式”;二是以结果行为作为实行行为的“责任模式”;三是将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概括地作为“一系列的行为”而整体认定为实行行为的模式。其中,“构成要件模式”是以责任能力没有问题的原因行为作为处罚对象行为,但同时要求,必须是以结果行为为介,作为结果之引起,原因行为的危险被现实化。

  • 标签: 原因自由行为 心神丧失状态 心神耗弱状态 构成要件模式 责任模式
  • 简介:多次盗窃是指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盗窃行为,在界定每次盗窃行为时要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既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也要考虑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同时,为了避免处罚的过于宽泛,不宜将预备与中止的盗窃行为纳入到多次盗窃的范围.此外,对于已被行政处罚过的盗窃行为,在符合多次盗窃的构成要件时,应当予以刑法上的否定评价.

  • 标签: 多次盗窃 次的界定 多次抢劫
  • 简介:参加补习教育行为的盛行,不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也加重了学生所在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使得合理探讨参加补习教育行为的发生机制,探索其诱发因素并构建抑制策略,成为学界的重要任务。研究发现,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教育资源稀缺等因素诱发了参加补习教育行为,以斯梅尔塞集体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制度工具体系可有效抑制教育补习行为

  • 标签: 集体行为 补习教育 诱发因素 抑制策略
  • 简介:深层链接以界面呈现方式不同为标准,可分为加框链接和普通深层链接,加框链接是指在设链接者控制的网页或客户端界面上呈现作品的链接,而普通深层链接则仍是跳转至被链者控制的页面呈现作品。民事上的直接或间接侵权与刑事上的实行或帮助行为性质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刑法》第217条保护的法益是整体的著作权,而不仅仅是相应行为对应的民事权利。从法益保护的目的出发,侵犯著作权罪禁止的传播行为是在设链者控制的页面或客户端界面上导致作品实质内容扩散的行为,因此加框链接属于传播之实行行为普通深层链接在一定条件下可构成传播之帮助行为

  • 标签: 深层链接 加框链接 实行行为
  • 简介:实行行为是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需要个别地判断是否满足具体的构成要件.其意义在于:(1)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角度,限定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的范围;(2)是因果关系的起点行为,属于因果关系的判断对象;(3)应以实行行为阶段的主观面为标准,判断是否存在故意或者过失等主观要件.但是,试图以实行行为概念为核心,统一解决犯罪论诸问题的做法则并不合适,对于未遂犯、共犯论等问题,仍须分别进行实质性探讨.间接正犯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实行行为性,其成立要件仍然应该是:对于利用行为本身能认定具有作为单独正犯的实行行为性,并且,利用行为的危险被结果予以现实化.

  • 标签: 实行行为 构成要件该当性 未遂犯 因果关系 间接正犯
  • 简介:水权独立于水资源所有权,是由水资源所有权派生而来的,以使用和收益为主的用益物权。一般意义上的使用水权,主要是指水资源使用权。农业水权是相关权利主体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农业水资源,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在具体的用水实践中,农业水权的行使主体是个体农户和农村集体。就权利内容而言,既包括个体农户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同时也包括农村集体对村域范围内水塘、水库中的水行使管理权和支配权。面对农业水资源浪费和欠缺并存的悖论,结合中国农地高度分散和细碎化的现实,以及农田水利的系统性特征,我们需要在厘清农业水权兼具公权和私权属性的基础上,充实农村集体对水资源的支配权和管理权,并充分尊重农业水权的地方性实践。

  • 标签: 水权 农业水权 个体农户 农村集体
  • 简介:为考察农户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异质性影响,本研究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利用CHIP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由于在不同非农就业区域存在农户成员间的性别与代际分工组合,从而导致农户总体层面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的流转决策产生异质性影响;(2)在近期农户总体层面上,农户外出从业总时间不会影响农地流转,但本地非农就业总时间则会显著正向影响包括家庭是否转出和转出面积在内的农地流转供给;(3)成员性别差异上,成员各自的外出从业时间同样不会显著影响农地流转,但在本地非农就业上,相较于男性劳动力,女性的劳动时间则会提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而在对转出面积的影响则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4)代际结构上,子代成员中的男性比女性、父代的女性比男性更能影响农地供给。同时,在父代成员的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区域对农地流转具有的异质性作用,要显著于子代成员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政府在新时期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非农就业区域 劳动分工 农地流转决策
  • 简介: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农业援非的案例,从援助实施机构、受援助方的合作机构以及援助受益人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援助所呈现的不同形式的效果。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外援落实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的政策,在完成项目活动、建立合作机制方面产生了可观的积极效果;更重要的是,受援方的小农户通过参与项目活动,获取资源的路径以及生计发展均得到了改善。而且,有些效果是“未曾预期”的,体现出其嵌入动态学习过程的特征。本研究也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业援非的效果,需要设定项目逻辑框架、建立适应动态过程的监测评估体系,以及在当地的农业研发体系内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介质作用等。

  • 标签: 中国对外援助 农业援非 援助有效性
  • 简介:极端消费既是消费行为,也是心理行为,它不是生活常态,而是日积月累的心理能量大释放。讲讲里面的故事,说说释放的因由,可见人生百态,可探世相人心。

  • 标签: 消费行为 心理行为 生活常态 心理能量
  • 简介:专断医疗行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法益造成的侵害后果是其刑事可罚性的基础;专断医疗行为入罪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专断医疗行为入罪是彰显患者自我决定权的人格重大价值的要求。专断医疗行为侵害的主法益是患者的身体健康法益。患者的自我决定权是患者对自己身体健康法益的处分权,依托于身体健康权而存在。专断医疗行为入罪应归属于侵害身体完整权和健康权的犯罪。

  • 标签: 专断医疗行为 医疗侵袭 患者自我决定权 身体完整权 刑事可罚性
  • 简介:编辑部:刚满12岁的张豆豆,为了买一双乔丹鞋,在跟爸爸妈妈索要钱款未果的情况下。竟把妈妈王红价值万元的钻戒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居李某(25岁)。王红夫妇知道后即与李某协商,要求李某返还钻戒,而自己则退还李某的1000元钱。但李某声称张豆豆有卖钻戒的权利,而且他们之间的买卖行为已生效,不同意返还。问:张豆豆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 标签: 买卖行为 钻戒 豆豆 编辑部 妈妈 王红
  • 简介:行为共同说与犯罪共同说将共犯本质作为根本分歧。由于决定共犯成立范围,故共犯本质问题有必要再予讨论,且应起步于对共犯本质概念的首先明确,而共犯本质又应在犯罪本质之下获得界说。对应着犯罪本质是罪责性,共犯本质应是罪责共同性而非行为共同性。因在远离有责性即罪责性的“行为层次”上将行为共同视为共犯本质,故行为共同说背离了罪刑法定原则等刑法基本原则和刑法责任原则。在自称的诸多合理性及其对犯罪共同说的各种批判被破解之后,行为共同说在我国还是面临着实定法障碍和刑法基本原则特别是罪刑法定原则障碍。由于将共同犯罪视为“数人数罪”的“乌合之罪”,故行为共同说不是共同犯罪的建构理论而是瓦解理论。

  • 标签: 共犯本质 行为共同 罪责共同 责任主义
  • 简介:在由复数行为导致的防卫过当的案例中,如何把握这"一系列行为"直接关系到定罪量刑的认定。为把握这"一系列行为",应首先将整体评价和分析评价的对立区分为行为是统合还是分离的"横向问题"和"一个行为"的事实是否限制之后的评价的"纵向问题"。然后确定判例、学说中所探讨的"防卫行为"应该定义为"由防卫意思支配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于复数行为,先判断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之后再把握防卫行为。以此为途径,解决防卫过当的行为把握问题。

  • 标签: 防卫过当 防卫行为 复数行为 整体评价 分析评价
  • 简介:编辑:本期是关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案件,这种侵权行为很特殊,您能谈谈相关的法律规定吗?律师:共同危险行为是一种较特殊的侵权行为,法律在举证、赔偿责任方面与其他侵权行为有不同的规定。辨识共同危险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之间的区别,意义极为重大。共同危险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结果,而实际侵害行为人又无法确定的侵权行为

  • 标签: 共同危险行为 侵害人 举证 侵权行为 法律规定 赔偿责任
  • 简介:事先性、特定性、适用性和服务性并不能体现税收事先裁定行为的法律属性特质,因而应当从是否创设新的法律关系,是否具有双方约束力,是否要求普遍适用性以及是否满足可救济性四个方面分析其基本特征。通过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税收事先裁定行为排除了行政决定、行政合同、行政解释以及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属性可能。应当将税收事先裁定行为界定为一种助成性行政指导行为,同时通过对行政指导起源、性质和作用的再认识以及借鉴日本法上'法令适用事前确认程序',应当在构建和完善税收事先裁定制度的过程中注重依法行政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的遵守,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推动税收征收管理法治化的同时,促进该制度的有效运行。

  • 标签: 税收事先裁定 基本特征 法律属性 助成性行政指导
  • 简介: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民守法。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居民行为规范有助于提升居民行为规范意识,推进全民守法。培育居民行为规范必须在抓好非法律性行为规范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法治环境,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港湾。

  • 标签: 全民守法 居民行为规范 培育
  • 简介:作为研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理论起点,检察权的法律性质有待厘清。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范围大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而各地规范性文件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范围表现各异,处于各地各办的状态。针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主要存在范围边界不清、各种监督之间的界限不清、检察监督范围各异等现实困境,需要遵循与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范围相适应的原则、勘定检察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边界、确定检察监督的具体范围和重点领域,从而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实现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同步构建。

  • 标签: 行政违法行为 检察监督 监督范围 比例原则
  • 简介: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病患实施非正常医疗行为,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使用了过度的医疗手段从而导致诊治费用超过了患者诊治所需的费用的行为称为过度医疗。文章首先阐述了过度医疗行为的法律内涵,即从法律意义上讲,过度医疗是一种对患者的欺骗对患者的知情权造成了侵权。其次,描述了过度医疗侵权行为及其法律特征和其主要表现。最后,从立法、司法、非诉讼规制等方面论述了过度医疗的法律规制。

  • 标签: 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侵权行为 法律规制
  • 简介:国家工作人员收受礼金可能意味着接受长期情感投资,进而演化为受贿罪。腐败犯罪的刑事政策和司法实践的紧迫需要要求对此进行刑法规制。然而非法收受礼金与正常人情往来难以界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成为入刑的现实障碍。通过分析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比较收受礼金行为与受贿行为,宜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转而升格为加重处罚情节加以规制。

  • 标签: 收受礼金 为他人谋取利益 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