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复合相变蓄能的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冰的相变分子合金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正十二烷和正十四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调整相变温度为0℃,当相变分子合金材料掺入沥青中会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稠度,随着掺量的增加,沥青胶结料稠度降低越明显,红外试验结果表明无新官能团出现;为改善相变沥青胶结料的三大指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环氧大豆油作为复合改性剂改善相变沥青的流变性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冰复合相变沥青材的组成配比:当相变材料掺量为4%,低密度聚乙烯掺量为10%,环氧大豆油掺量为3%时,能满足冰及基质沥青三大指标要求。

  • 标签: 抗凝冰 相变材料 相变焓 沥青胶结料 分子合金
  • 简介:以死烧MgO(M)、KH2PO4(P)和硼砂(B)按一定比例制备磷酸镁水泥(MPC),采用精密pH计测试MPC体系(水灰比为5)28d的pH变化,多路温度测试仪记录MPC体系6h内的放热特性,以探讨MPC胶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特征。采用XRD、差热分析(DTA)分析各龄期水化样中的反应产物,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4·6H2O(MKP),MKP晶体的成核与生长需满足一定水化动力学基础,在水化初期发现有少量K2Mg(HP04)2·4H2O作为MKP中间相而产生;水化1d后的试样中可发现部分棒状和板状的MKP结晶,经过28d后基体发展为结构密实、充分水化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MPC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 标签: 磷酸镁水泥 水化动力学 水化产物 中间相 水化机理
  • 简介:一台数字相机会常常被磕磕碰碰,所以应该结实一些。本文将向你介绍6款坚固耐用的数字相机。

  • 标签: 数字相机 抗折
  • 简介:在对单掺系列改性剂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硫氧镁胶材料强度的磷酸和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磷酸类和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对硫氧镁胶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3)℃,RH=(70±5)%条件下,单掺改性剂水玻璃对硫氧镁胶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不大,而以占轻烧氧化铗0.5%~1%(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胶体系的耐水性能;磷酸与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1:2(质量比)配制成的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0.5%(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同时提高硫氧镁胶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尤其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质量0.5%掺量条件下可以使硫氧镁胶材料的7d折强度提高2倍多,7d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软化系数超过了1,达到1.14。

  • 标签: 硫氧镁胶凝材料 复合改性剂 耐水性 水玻璃
  • 简介:沥青剥落剂因对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作用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分析了剥落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沥青剥落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相对于胺类沥青剥落剂,非胺类沥青剥落剂耐久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在保证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前提下,沥青剥落剂将向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未来有待探求对抗剥落剂处理过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以及剥落剂自身的测试方法。

  • 标签: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抗剥落剂
  • 简介:结合XRD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从钢渣对胶材料活性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比表面积钢渣复合胶材料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推广绿色混凝土以及加快工业废弃物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采用比表面积为450m2/kg的钢渣制备的复合胶材料在钢渣占胶材料总量的20%时,制备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接近普通混凝土强度;在钢渣复合胶材料体系中,水泥和矿渣可以协同激发钢渣的活性,促使水化过程中硅氧四面体结构的变化,提高胶体系的活性。

  • 标签: 钢渣 活性指数 气相色谱 混凝土
  • 简介:通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对改性前后的ZnO分别通过XRD、IR、SEM表征,并测定Zn0/乙醇分散液和通过SD将纳米ZnO涂覆到雨伞布料后的紫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ZnO通过偶联剂的改性后,晶体结构无明显变化,ZnO表面羟基与偶联剂分子结合后可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在Zn0/乙醇分散液中,ZnO质量浓度仅需0.2‰,紫外线透过便可控制在5%以下;在布料涂敷少量的纳米ZnO后,其紫外性能可明显提高。

  • 标签: 纳米ZNO 表面改性 抗紫外 纳米材料表征 硅烷偶联剂
  • 简介:作者按照欧洲标准EN277:1995的要求,并选用国产大星牌聚丙烯防老化母料FLHPP-2G,进行聚丙烯编织袋紫外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聚丙烯防老化母料FLHPP-2G≥1.5%,即符合欧洲标准EN277:95中紫外线试验的规定要求。

  • 标签: 聚丙烯编织袋 抗紫外线 试验 塑料
  • 简介:为了研究橡胶混凝土构件在真实受力状态下的耐久性,在海洋环境(氯离子浓度为3.5%)下构件承受3种应力状态(正常受力、极限受力、裂缝较宽),历时30天、60天、90天氯离子入侵的深度和速度,从而估算橡胶混凝土构件的寿命。研究结果发现:在正常受力状态下,氯离子入侵的深度较普通混凝土浅,随着时间增加而加深,到达4.0cm深度后,几乎不受氯离子影响;在极限受力状态下,氯离子入侵深度和速度较正常受力状态大;在裂缝较宽时,与正常受力状态相似。由此推断,橡胶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氯离子能力较强,其耐久性大大提高。

  • 标签: 荷载 橡胶混凝土 氯离子 渗透规律
  • 简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庆、方海平、樊春海与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如鸿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合作.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纳米技术》。

  • 标签: 分子机制 石墨 方海 哥伦比亚大学 国际合作 物理研究所
  • 简介:以轻烧氧化镁、氯化镁、硫酸镁等为原料制备了镁系无机胶黏剂。为改善其吸潮返卤问题,以分别占氧化镁质量1%的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作为卤外加剂,对镁系胶黏剂进行了单一改性和复配改性。通过吸湿增重测试探究了不同改性剂的卤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胶黏剂的界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改性的效果优于单一改性,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三者同时改性效果最优,改性剂复合使用能对镁系无机胶黏剂的卤效果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镁系无机胶黏剂 吸潮返卤 吸湿率 抗卤改性
  • 简介:介绍了胶材料影响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研究进展。研究主要针对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泛碱成因,从无机胶材料入手,探讨其对砂浆泛碱的影响和抑制泛碱的措施。涉及的无机胶材料主要集中在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及其分别或共同与石膏组成的二元和三元体系。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泛碱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控制水化时Ca(0H)2的产生,二是提高砂浆的密实度。

  • 标签: 水泥基饰面砂浆 泛碱 胶凝材料
  • 简介: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油中的稳定性,用四球试验和止推圈试验考察改性后纳米SiO2的磨减磨性能,结果表明,用KH570改性后的纳米SiO2在20#润滑油中有很好的分散稳定性,将其添加到润滑油中进行摩擦磨损实验,证明,摩擦系数最多可降低约45%,磨损量明显减少,并出现负磨损现象。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油品的磨减磨性能。

  • 标签: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抗磨减磨
  • 简介:瓦楞纸箱从发展之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瓦楞纸箱整体行业在机械及生产工艺上的不断改进,已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变成今天的多机联动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瓦楞纸箱自身存在的一些优点,越来越受到包装用户的青睐。在包装行业中,瓦楞纸箱一直有取代木箱的趋势,怛瓦楞纸箱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 标签: 瓦楞纸箱 抗压强度 抗氏公式 应用
  • 简介:本文叙述了新标准GB/T8946--2013《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中增加的紫外线袋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相关要求内容作出了详细解读。

  • 标签: 编织袋国标 抗紫外线 技术要求
  • 简介:据有关报道,由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农业研究服务机构一东部地区乳制品加工和产品研究小组的研究负责人佩吉·托马苏拉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一种新方法,用乳制品和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加工生产出一种可食用的水包装膜。

  • 标签: 包装膜 可食用 抗水 研发 乳制品加工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