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废水含氮较高,缺乏碳源,导致处理结果不理想,废水排放不能达标,既浪费了能源,又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为此,多数污水处理厂纷纷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在污水中添加碳源,提高碳氮比,使微生物更好地生长,达到最佳条件,以提高脱氮效果,减少处理成本。本文针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实际环境以及当前万盛排水的出水总氮持续升高的现实性问题,通过优化现有污水处理工艺,调整碳源部分的投加方法,来降低出水中的总氮含量。

  • 标签: CASS,污水处理,脱氮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广西种植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强调广西地区早熟沙糖桔栽培种植的重要性。通过明确广西早熟沙糖桔品种的特殊性,总结广西区域沙糖桔果实早熟的栽培技术与节水技术,以全面提升广西早熟沙糖桔种植质量,进而推动国家种植业现代化建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 标签: 早熟沙糖桔 广西壮族自治区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某地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它具有适应性广、抗旱性强、抗盐碱、耐瘠薄和生育期短等特点。某地天山北坡(塔额盆地、伊犁昭苏、奇台、木垒、巴里坤等)受积温限制,无法种植喜温、喜高水、高肥的作物,大面积的山旱地、盐碱地、瘠薄地只能种植大麦、青稞。本研究选用近几年主推品种昆仑14号、甘垦6号作为研究对象,以优质高产为目标,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调查以及产量、品质鉴定,研究不同播期对青稞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确定某地青稞主产区最适宜播种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青稞 播期 产量 农艺性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甜玉米属于各地群众喜爱的主要粮食作物,现阶段的甜玉米作物已经得到普遍种植,并且现有的甜玉米种植工艺方法手段也在逐步获得转变。甜玉米的植株性状具有潜在的基因遗传特性,因此决定了玉米种植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到正确利用甜玉米的生物遗传基因优势,促进甜玉米的种植产量提升。本文重点探讨了甜玉米的各种主要品质与生物性状遗传规律性,给出合理利用甜玉米杂种生物优势的方法措施。

  • 标签: 甜玉米 品质性状遗传 杂种优势
  • 简介:摘要:本次试验主要是通过探究玉米品种在人工改变穗上叶夹角后对玉米的茎秆强度、籽粒品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选用穗上叶夹角较为相似(约为30°)的四个玉米品种:隆平206、联创7号、郑单958、伟科702,主要的结果:玉米籽粒品质(蛋白、脂肪、粗纤维的含量)与穗上叶中的蛋白、脂肪、粗纤维的含量对穗上叶夹角变化反应不敏感,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品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玉米穗上叶夹角变化也不成相关性;玉米的茎秆强度因穗上叶夹角变化而出现不同。

  • 标签: 穗上叶夹角 茎秆强度 籽粒品质 产量
  • 简介:摘要:现代化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农户生活质量改善等均带来巨大影响,也引起各地区农业部门重视,由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注重人力、物力、财力等投资力度,解决各地区农业种植与发展难题。其中,关于大豆新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研究,考虑种植密度的作用,合理调控大豆群体特征,可对大豆良性生长起到良好的影响,显著提高大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

  • 标签: 种植密度 大豆新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 简介:摘要:为研究自贡地区高粱最适宜的移栽叶龄,采用同田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置直播和育苗(叶龄3叶、5叶、7叶、9叶)移栽共5个处理,比较、分析直播和不同育苗移栽叶龄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和育苗(叶龄3叶、5叶、7叶、9叶)移栽5个处理的产量分别为467.69 kg/亩、534.71 kg/亩、530.31 kg/亩、412.29 kg/亩、367.42 kg/亩,高粱产量随育苗移栽叶龄增大而降低,其中3叶、5叶和直播三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结合我市春季气候特征,综合分析各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建议4~5叶为我地高粱的最佳移栽叶龄。

  • 标签: 高粱 直播 移栽叶龄 产量
  • 简介:摘要:在木格乡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粮食作物水稻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稻田土壤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了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22.5 t/hm2还田可显著提高产量;同时,绿色施肥提高了土壤理化性能,提高了耕地质量。

  • 标签: 绿肥 压青还田 水稻 产量 土壤性状
  • 简介:摘要:肥桃,因产于肥城,故称肥桃,又名佛桃,是中国名优水果之一。肥桃果实肥大,肉质细嫩,香气馥郁且汁多甘甜,古代贵为贡桃。肥桃以其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肥桃是肥城地区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已达 10 万亩,推动了肥城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将有机肥作为重要肥料,长期以来有机肥在肥料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过量施用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本文对有机肥对肥桃土壤养分、树体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 标签: 有机肥 肥桃土壤养分 树体营养 果实品质 影响
  • 简介:摘要:为调查立体匀播与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产生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新东46号作为实验材料,使用裂区实验设计,分立体和常规条播两种方式,有375万、300万、225万、150万株·hm-24几个标准水平,副区为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的分蘖数以及茎粗和叶片数、产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处于条播的情况下,种植的密度数越大,那么冬小麦将会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处于立体匀播的情况下,种植的密度数越大,那么冬小麦将会表现出递增的趋势。从整体上看,采取立体匀播的方式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可有效实现高产目的。

  • 标签: 立体匀播 种植密度 冬小麦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 简介:摘要:摘要: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新陆早74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株距配置,以优化种植模式,提高机采棉产量和品质。在三种行距下,设置了不同的株距,分别为1膜3行减株距模式(行距76cm,株距5.7cm)和2种1膜6行模式[株距68 cm+8 cm,株距10.0cm;行距66 cm+10 cm,株距10.0cm(常规对照)]。对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三桃”(傅佥桃、符涛桃和陶丘桃)的比例、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陆早74较1膜3行6行两种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包括生长发育快、连翘比例高、上部纤维平均长度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和单位面积铃数增加,籽棉产量显著提高。可见,新陆早74的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收获的要求,单株铃数多,铃重高,产量高。

  • 标签: 机采棉 种植模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 简介:【摘要】面12区位于八面河主体断裂构造带中部,北邻面4区,南接面14区。面积1.51km2,储量529.63×104t,主要含油层系沙三上、沙三中、沙四段,本次调整的目的层是沙三上5砂组,含油面积1.10km2,地质储量144.6×104t。目前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阶段。结合5砂组开发现状,制定先抽稀重建矢量化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在重建井网的基础上强化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待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强化排液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整思路。对提高老区采收率和采油速度,改善老区特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面12区 特高含水油藏 注水开发 存在问题 调整对策 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