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林业和渔业,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探讨文章,原因大概是有关此时期林业和渔业的史料比较少,而又十分分散,以及魏晋南北朝林业和渔业规模不太大。所以,就此问题加以考查,对该时期各部门经济的研究将有补白作用。从现有资料来看,当时的林业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部门经济,往往是在需要建筑材料或燃料时,对林木单纯地加以砍伐,很少植树育林,更没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当时渔业则比较普遍一些,虽然大都是自然形式的捕捞,不过已有人工养殖的现象,水产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也有一定地位。

  • 标签: 渔业 魏晋南北朝 林业 《晋书》 《梁书》 《宋书》
  • 简介:<正>魏晋南北朝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南方经济在此阶段获得长足进展,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却多归结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北方流民的南下,先进技术的南传,大庄园经济的开发等诸因素。而少数民族对南方开发的作用,却较少为人注意,研究很不够。魏晋南朝时期,在南方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蛮、僚、俚三大支少数民族。原居于江、湘之间的蛮族从东汉开始,势力发展,逐渐向北移徒,魏晋之际,已涌入江汉、江淮地区,最北抵达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逼近洛阳近畿。蛮族分布江、淮、湘、汉流域,荆、湘、雍、郢、司、豫、南豫、江八州之境。成汉时,李寿(338年至343年在位)招引牂柯僚人入蜀,僚人势力发展迅猛,遍布于益梁地区。东汉时活动于交州的俚人,也逐渐向北发展,魏晋南朝时,已遍布岭南,北抵湘、衡。岭南是俚、僚杂居地区。

  • 标签: 魏晋南朝 蛮族 南方经济 僚人入蜀 雍州 户调式
  • 简介:<正>秦汉时期,福建人烟稀少,到处深林丛莽,“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秦置闽中郡,汉设冶县,直至东汉末,福建仍然是地旷人稀,经济状况十分落后。可是,经过魏晋南朝时期的开发,到了隋唐五代,福建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迅速增加,各项生产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看到,隋唐五代福建经济的进步是建立在魏晋南朝福建经济开发的基础之上,而魏晋南朝时期福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北方汉人入闽,福建经济开发离不开他们。对于魏晋南朝时期入闽汉人的数量、成分、生产生活状况,历来记载极少,且有的记载互有歧异,造成这一时期真实情况模糊不清,本文根据有关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着重探讨北方汉人的入闽时间、人员组成、分布状况及其对福建经济的影响,以期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福建经济史的进一步研究。一、北方汉人入闽的四个时期和四次高潮秦汉以前,福建的居民主要是被称为“七闽”的闽越族所民住。秦汉时划,北方汉人开始逐渐南迁入闽,但是数量很少。东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侯官长商升为会稽太守王朗起兵,根据汉代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则可知冶县初立时人口尚不足万户。从东汉末年起,北方汉人开始大批入闽,直至隋灭陈统一中国的三、四百年间,北方汉人入闽持续不断,

  • 标签: 汉人 魏晋南朝 福建经济发展 孙吴 会稽 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