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九岁那年随父亲第一次到凉山州的西昌市,迎面走来几位壮小伙,披着米色带长流苏的羊毛“披风”(彝语称查尔瓦),下身穿着蓝色的“褶皱裙”,我好生诧异:“爸爸,这里的男人怎么都穿裙子呀?!”父亲笑了笑说:“不是裙子,是彝族的大脚裤。”我越发好奇,扭头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出是裤子。

  • 标签: 送火 沙拉洛 方言区 第三天 昭觉 祭师
  • 简介:本文基于济南城郊400名失地农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失地农民家庭收入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失地前高收入者年收入均值是低收入者的1.7倍,而失地后是16倍,导致“贫者更贫,富者更富”;通过分析高、低收入组城郊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发现,收入来源不同是导致“极化”现象的直接原因,高收入者的非农生产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显著高于低收入者;通过对收入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导致失地农民或贫或富的深层原因,表现出明显的“资源效应”。因此,需优化土地补偿和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合理利用农户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失地农民 收入来源 极化现象 资源效应
  • 简介:城与的区别,常常被人们忽视。在我国现实中,这种区别既模糊,又不合理。这种区别在学术界也没有严格的、被普遍接受的标准,世界各国更没有统一的城乡划分标准。

  • 标签: 城乡划分标准 学术界 农业人口 农业产业链
  • 简介:一百多年前,浙东史学名家全祖望探访桓溪旧宅之时,曾留下了"春深而绿阴夹岸,秋老而绛叶满址"的感叹。岁月如梭,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竹浪滚滚,碧水潺潺,景色宜人。如今,行走在鄞州区龙观,处处青山环抱,碧水在山岭间曼舞,人行其中,心旷神怡。龙观人,踏着生态文明的节拍,在鄞西山区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曲。

  • 标签: 岁月如梭 景色宜人 夹岸 浙东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 简介:《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直是人们的向往之地。有人说,临夏回族自治州就是诗中描写的“在河之洲”。地名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临夏,历史上曾称河州。据明代《河州志》载:“河州,古为湖也,禹凿之,湖水泄之于河。”

  • 标签: 临夏回族自治州 《诗经》 文化符号 文化内容 河州 历史
  • 简介:基于国情,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财县管”都是主要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将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解决乡镇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做好财政收支管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 标签: 乡财县管 乡镇财政管理 国家政策 改革措施
  • 简介: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河北省井陉县辛庄乡党委政府对14处抗日革命遗址采取普查建档、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专门保护组织等措施,大力开展了弘扬抗战精神、加强遗址保护工作,此举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 标签: 保护工作 革命遗址 井陉县 抗战胜利 抗战精神 干部群众
  • 简介:通过安徽省南部祁红的实地调研,反映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男女都在家务农并没有外出打工或短期外出务工的情境下女性家庭地位的问题。从茶叶经济中的性别分工、家务的性别分配和承担、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三个角度,来探究茶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女性地位变化。结论显示了茶叶经济使女性的家庭地位有所提升,在家庭大小事务的决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标签: 茶叶经济 女性地位 性别分工 家务承担 家庭地位
  • 简介:红军精神耀梨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要求,赋予红军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更赋予所有梨乡人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一座红城血沃川北红色文化传承人杨虎几十年如一日,挖掘和保护红军文化,并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旅游;黄猫垭人发扬红军精神,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开放红色旅游景点……这些只是苍溪红色精神照进现实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红色精神 长征精神 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 几十年如一日 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团瓢庄位于遵化市西南部,总面积43.6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耕地4.4万亩,是农业大,南部山区村主要以果品为收入来源。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果蔬立体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秋黄瓜立体农业,走出了一条“黄瓜上树、农民致富”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 标签: 遵化市 富民产业 黄瓜 调整产品结构 立体农业 收入来源
  • 简介:伴随着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已成为当前城市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合肥城郊的肥西县顺和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失地农民的现状,了解其融入城市的困难所在,从理论上探究融入城市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加快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现实路径,即外在转型和内在重塑.

  • 标签: 失地农民 城市融入 肥西县
  • 简介:榆林市横山县南塔高楼村至元盆堋村乡村道路工程位于南塔西南部10公里处,201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安排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50万元,为参与工程建设的贫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30万元。项目于2015年4月16日正式开工,5月31日竣工。

  • 标签: 以工代赈项目 示范工程 乡村道路 横山县 榆林市 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