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热点城市防泡沫、其他城市去库存无疑是决策本轮房地产调控的终极目标。就各地方而言,当前的政策重点应是:今年以来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需大幅增加土地供应,殴定地价上限,使得这些城市的住宅存销比上升至合理水平;其他高库存城市或前期土地供应过量的城市,需严格控制土地出让节奏,政策重点是消化住房存量,控制新增库存,引导住宅存销比下行至合理水平。

  • 标签: 供需矛盾 政策重点 土地供应 房地产调控 房价上涨 土地出让
  • 简介:最近,局里的办公室主任升任副局长了,办公室主任一职出现了空缺,于是人们便私下议论,猜测到底谁将成为下一任办公室主任。虽然人们的猜测和领导用人决策往往大相径庭,但人的好奇心使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领导 用人 决策 猜测 好奇心
  • 简介:近几年中国的教育需求与供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教育战略必须相应地实行转变。本文从高等教育出口的需求与供给、高等教育入口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对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两种基本矛盾,而隐藏在这两种矛盾背后的,是中国众多的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容纳能力的矛盾。面对中国教育供需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战略应实现五种转变,即按照新思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

  • 标签: 高等教育 教育供需 教育战略 供求关系 中国
  • 简介:目前世界上生产苯有6种生产路线,催化重整,汽油裂解,甲苯歧化,甲苯加氢脱烷基化(HDA)以及从焦碳炉轻油和煤焦油中得到苯,其中催化重整与汽油裂解法各占38%,甲苯歧化占13%,HAD工艺占6%。

  • 标签: 世界 市场供需 生产 发展预测
  • 简介:2005年第二季度以后,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煤炭生产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煤炭库存继续增加供需紧张形势将有所缓解。受此影响,煤价将高位运行,继续上涨空间不大,商品煤价格趋于平稳,电煤价格将有上涨潜力。

  • 标签: 中国 2005年 煤炭行业 市场需求 产量 产业结构调整
  • 简介:SBS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简称,主要用于制鞋、道路沥青改性、聚合物改性、防水材料、胶粘剂等领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热塑性合成材料,在我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 标签: 中国 SBS 热塑性弹性体 市场供需
  • 简介:乙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目前约75%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乙烯生产,主要产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二氯乙烷、苯乙烯、乙醇、醋酸乙烯等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实际上,乙烯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 标签: 乙烯 供需分析 消费结构 世界 中国
  • 简介: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上,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即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经营城市之所以会推高房价,表面上看是由于地价变高,增加商品房成本的原因,实际上原因更在于从某种程度扭曲、改变了市场短时间的供需情况,从而推高了房价。

  • 标签: 供需失衡 地基 楼市 价格上升 商品房成本 供求关系
  • 简介:2006年全年钢材需求增速较2005年有所放缓,建筑、机械等行业增速放缓是钢材需求放缓的主要原因。钢材市场供需基本持平,但是在市场形势的压力下多数钢材产品价格整体上很难有大幅回升,少数钢材价格会有小幅攀升;2006年钢材市场价格将处于低谷震荡。

  • 标签: 钢材需求 经济预测 景气周期
  • 简介:因为会计丑闻,新法规、出生率等问题的影响.美国目前会计人员的需求提高.缺乏足够的会计人员。会计岗位增加的需求主要是受到了执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法规的影响,这些法规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工作量:这些法案曾经被视为对会计行业的重大打击.但现在却成为了会计人就业的推进剂。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提高:3年前.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怒斥会计职业的人是罪恶的.而现在审计费用翻番.审计人员被视为英雄。

  • 标签: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财会人员 美国 会计人员 紧张 供需
  • 简介:2005年第二季度以后,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发电能力快速增长,使得2005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较2003、2004年有所缓和。电煤运输问题和价格波动是影响今年电力供给的两大不稳定因素。因此要保证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能源节约和提高能源效能战略。

  • 标签: 2005年 中国 电力工业 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 简介:2005年电力需求旺盛,最高负荷屡破纪录,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供需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电力企业受到原材料价格影响,成本有较大增长,但在煤电联动政策帮助下逐步走出低谷。2006年电力需求增长虽然强劲,但较2004、2005年已经缓和,重化工业和生活消费依然是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装机容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电力供需紧张局面总体将有大幅缓解。电价改革试点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但交易规则和效率评价方式仍有待完善,监管力度需要加强。

  • 标签: 电力需求 经济预测 电力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