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某校车在加速工况下驾驶室内出现响,严重影响整车舒适性.通过主观评价、频谱特征分析、声学互动滤波法的应用,实现对响频率成分的确认.再通过综合运用铅包裹法、近场测量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确定该响源为整车排气弹性连接管,通过优化弹性连接管结构解决了响故障.

  • 标签: 校车 异响 弹性连接管 NVH
  • 简介:壬酸乙是生物柴油的主要组分之一,其热物理性质是生物柴油制备及应用过程设计的基础数据。利用流动型量热法高压流体比定压热容实验测量系统对壬酸乙在温度为303.00~393.00K、压力为0.10~25.00MPa时的比定压热容进行了测量,该系统比定压热容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98%。通过实验数据研究了壬酸乙比定压热容的变化规律,并对壬酸乙比定压热容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其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为0.54%。

  • 标签: 壬酸乙酯 高压 比定压热容 流动法
  • 简介:随着客户对产品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发动机NVH性能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本文介绍了某汽油机正时响的CAE分析、设计和试验协同优化过程,展示发动机NVH设计、CAE分析与试验测试协同合作的作用。

  • 标签: 汽油机 正时系统 异响 优化
  • 简介: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歧管普遍采用可变进气技术。可变进气技术中长短气道切换结构容易发出敲击声响,影响用户感知。本文通过台架验证及振动测试确定响来源,探明了响产生机理。给出了设计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响及振动测试验证,优化控制方案消除了进气歧管敲击响。

  • 标签: 进气歧管 轴承 异响 设计优化
  • 简介:对某款柴油车1、2挡急加速过程中产生的增压器哨声响现象进行了机理分析,采用LMSTestLab软件对增压器进行了噪声测试。理论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增压器产生哨声响的原因为不平衡量引起的同步噪声和油膜涡动引起的亚同步噪声。通过对增压器转子系统不平衡量进行控制,并利用Dyrobes软件对增压器浮环轴承的内外间隙进行优化,采取以上措施有效控制了增压器哨声响的产生。

  • 标签: 柴油车 增压器 噪声 振动
  • 简介:以某型特种车为研究对象,在判定其发动机存在异常磨损的基础上,通过实例阐述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发动机磨损部位识别方法。选取不同聚类元素的发射光谱原始数据进行磨损部位识别,结论表明,类元素的选取直接影响模糊类结果,并对磨损部位识别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为提高故障部位识别的准确度,在聚类分析中应剔除零部件中不存在的及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元素,并依据发动机材料元素构造合理的磨损部位标准模式。

  • 标签: 发动机 磨损部位 模糊聚类 灰色关联度 光谱数据
  • 简介:在层流扩散火焰燃烧器上探究掺混乙醇对生物柴油参比燃料丁酸甲火焰中碳烟颗粒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燃料路分别通入28.36mL/h的纯丁酸甲燃料以及27.59mL/h的乙醇-丁酸甲混合燃料,在氧化剂路通入14.8L/min的空气形成稳定的层流扩散火焰;利用热泳探针取样(thermophoreticsamplingparticlediagnostic,TSPD)和总体采样系统从不同高度火焰轴心处对碳烟颗粒样品进行采集;对碳烟颗粒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检测和拉曼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掺混乙醇可以使火焰中的碳烟颗粒基本粒径减小,抑制了碳烟的表面生长;掺混乙醇使得颗粒物的ID/IG值增大,说明掺混乙醇会使碳烟颗粒结构更加无序化,即石墨化程度更低,更有利于被氧化。

  • 标签: 扩散火焰 丁酸甲酯 乙醇添加 TEM 拉曼光谱
  • 简介:针对内燃机高温排气与ORC工质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组安全且环保的烷烃/CO2混合工质。为了解决混合工质泄漏后可燃的问题,按照美国ASTME681—2009标准提出测量丁烷-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燃区域的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表明,丁烷的可燃下限随阻燃剂二氧化碳的加入基本不变,可燃上限随着阻燃剂的加入迅速减小。并基于临界火焰温度理论建立了预测丁烷-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燃极限的模型,与试验值相比较表明,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丁烷的可燃下限,上限预测误差较大。

  • 标签: 内燃机 余热 混合工质 可燃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