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钢球磨煤机储仓热风送粉系统的三次风量一般偏大,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影响较大,本文提出在煤质,磨煤机容量及干燥剂组成确定后,如何确定干燥剂的出口温度,以使系统在安全运行时的三次风量最小。

  • 标签: 储仓式制粉系统 干燥剂 出口温度 锅炉
  • 简介:本文阐述了一种将多台箱式柴油机电站设备进行组网的方法。系统硬件主要由S7-200PLC、HGM6510并机控制器、巡检仪、AGB发电机后备保护装置、ASB变压器后备保护装置、ASL线路保护测控装置和AST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组成。通过将所有设备组网,实现对箱式柴油机电站各种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及远程紧急停机、合/分闸、功率设置等功能,实现了大型箱式电站的集中监视与控制。

  • 标签: 柴油机箱式电站 组网 控制系统
  • 简介:该文介绍了上海石化热电总厂扩建工程汽机专业的设计,阐述了该项目采用国产100MW双抽汽凝汽汽轮机以及机组汽水系统的一些设计特点,并且概述了主厂房布置情况,供同类型机组设计参考。

  • 标签: 双抽汽汽轮机 汽水系统 主厂房布置 100MW 热电厂 系统设计
  • 简介:对YJH-Q10蒸发式液暖车用燃油加热器,设计了一种热电偶组可沿燃烧室轴向推拉位移的温度测量方法.根据此法所测温度值,对燃烧温度分布状况作了分析.同时还在燃烧室锥盖插入Pt100,测取了锥盖内表面温度分布情况.

  • 标签: 车用加热器 燃烧室 温度测试
  • 简介:对一小型蒸发式车用燃油加热器,做了原机燃烧室径向进气和改型旋流进气模拟计算及台架对比试验。通过对若干种旋流进气几何参数组合的模拟计算和性能试验,其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旋流进气,对于消除燃烧室内流动死区、减少积炭的生成及改善燃烧是有效的,且工艺简单易行。

  • 标签: 加热器 燃烧室 旋流进气 性能研究
  • 简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制冷机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工况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并采用吸附制冷单管实验台,对制冷系统单元吸附床在解吸和吸附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蒸发压力下,制冷能力随进入发生器的热流变化,吸附床内的传质过程主要受传热过程影响.

  • 标签: 柴油机 余热吸附式制冷系统 动力学 实验 传热传质
  • 简介:介绍我国第1套全国产的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即山东莱城电厂300MW机组所配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制粉系统的特点,对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设计特点作了全面介绍。

  • 标签: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直吹式制粉系统 电厂 设备布置
  • 简介:本文以直喷浅W型燃烧室R4102型柴油机为试验样机。重点研究供油系统参数与浅W型燃烧室的最佳匹配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文中还给出了试验样机的示功图、压力升高率图、放热规律图及各种燃烧特性参数。并且对示功图和放热规律做了初步的分析。

  • 标签: 喷油嘴 直喷式燃烧室 匹配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 简介:本文针对燃烧再生柴油机颗粒物捕集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C9S12P128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结构化设计方法,由主控单元、显示单元、标定单元三大部分组成。主控单元实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及执行器的驱动功能,通过再生触发策略及温度闭环策略实现燃烧再生;显示单元通过CAN总线与主控单元相连,实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并可进行声光警示,配备的按键提供人工操作功能;标定单元通过CAN通讯可实现上位机对控制单元参数实时显示、读取、修改、存储,并可进行程序更新。该控制器已在部分城市柴油车尾气治理上得到应用。

  • 标签: 燃烧再生式颗粒物捕集 控制器 显示 标定
  • 简介:针对自走无人驾驶车辆在起步、换挡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顿挫感,甚至导致车辆突发性前窜的现象,开发基于扭矩需求的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发动机扭矩需求的变化,调整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参数,实现对节气门开度的控制,达到调整转速的目的。研究车辆起步、换挡过程中发动机扭矩的变化规律,确定发动机转速控制目标;运用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对发动机转速进行闭环控制,解决传统PID最佳参数设置问题;选用永磁直流电动机对节气门进行控制,解决传统油门电机精准性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扭矩变化调整发动机转速,并能在短时间内使发动机运行达到稳定状态,对发动机转速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 标签: 自走式无人机用发动机 转速控制系统 PID控制
  • 简介: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写的《积极推进我国替代能源发展》文章,总计不过三千多字,但言简意贼,论据充分,匠心独运,高瞻远瞩。细细凄之,写得真好。作者巧用“木桶理论”,以“寻找短板”、“了解短板”和“加长短板”三个层次展开,分析了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短板,是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我国石油资源和油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个供求不足矛盾的根本出路罡发展替代能源,它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块替代能源短板,目前还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协调性,影响了它的发展;指出了加长短板的方法,是墨积极推进我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特别墨对煤炭液化、醇醚类及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技术经济评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替代能源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还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境外发展,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各国一切先进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徐局长这篇文章,指明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和其它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对从事能源开发利用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 标签: 木桶理论 能源发展战略 自主创新能力 替代能源 品味 技术经济评价
  • 简介: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利用简化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parabolicconcentrato,CPC),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和同心套管组成的太阳能中高温空气集热设备,可以满足工业过程对150℃至200℃的中高温度空气需求。该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由8级集热单元串联而成。各单元都包括一个简化CPC、一个双层玻璃真空管和一根铜套管。套管被安装在玻璃管内,空气在套管内逐级加热。对各种天气条件和流动参数对集热系统出口空气温度、系统功率和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中高温集热性能。即使出口空气温度达到21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仍然达到20%;秋天晴天系统出口空气温度可达210℃,秋季阴雨天也可达168℃。试验结果确认这种简化CPC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和套管的组合装置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热器。

  • 标签: 太阳能集热器 双层玻璃真空管 空气加热器 套管 CPC
  • 简介:建立了一个小规模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微粒粒径、表面涂层类型、悬浮液温度等因素对微粒污垢沉积率的影响,得到了非常独特的实验结果。悬浮液温度在50℃时,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基于污垢附着机制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论上证实了在某一悬浮液温度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时的悬浮液温度与换热面表面自由能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微粒污垢 沉积率 悬浮液温度 实验研究 理论分析
  • 简介:研究理想流体受迫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问题的理论解.采用流体无垂直于壁面法线方向运动(即无穿透)的条件取代黏性流体在壁面无滑移条件,解决了流体在边界上有滑移时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困难,给出了理想流体与平壁受迫对流传热、理想流体与竖直壁面自然对流传热和理想流体在管内受迫对流传热的理论解.结果表明:理想流体的对流传热与黏性流体同样存在着热边界层.在外部流动的情况下,无论受迫对流传热还是自然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系数都与流体的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三者乘积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在管内受迫对流的情况下,当无因次长度大于0.05时,局部Nu和界面无因次温度分布都不再变化,对于恒热流边界条件,Nu等于8,截面无因次平均温度等于2;对于恒壁温边界条件,Nu等于5.782,截面无因次平均温度等于2.316.

  • 标签: 传热学 理想流体 对流 对流传热 理论解
  • 简介:关于光伏应用形式的主要争论之一,是光伏电力的逆变应用与非逆变应用之争。其实“逆变”只是电力技术中一种直流变交流的方法,逆变与非逆变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采用该方法与否。在逆变应用中也有直流线路,非逆变应用中也有逆变装置。关键问题是,被统称为“逆变并网”的逆变应用,是推崇用光伏电力取代市电的一种思潮,并长期以来作为主流观点在光伏应用领域占统治地位。而非逆变应用就不赞成这种应用形式,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归结起来有3条:第一,不必要,因为直流电、交流电都可以应用,将直流低压的光伏电力变成高压交流电去适应普通电气应用是多余而又降低效率的环节;第二,问题复杂化,因为光伏电力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又不采用储能装置,依附电网上的负载卸载,势必给网电造成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技术问题和与电力部门的协调问题,人为增加了光伏电力应用的困难;第三,经济上不合算,无论如何,光伏电力成本的价格还是远高于市电。而逆变应用反驳得不太有说服力,除了第一条所说的应用方便之外,其余2条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至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 标签: 光伏应用 高效非逆变 逆变并网 光伏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