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铝合金与钢之间添加Ag中间层后进行电子焊接实验。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对电子作用位置不同时的焊缝成形、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斑点从银-钢对接面向银侧偏移距离的增大,焊缝成形明显得到改善,接头中的气孔缺陷消失。在银-铝对接面形成由Ag2Al和Al共晶组成的过渡层,过渡层随着偏距离的增大而变窄且不连续。当偏距离过大时,在银-钢界面上形成FeAl和FeAl3两种化合物层。当电子最佳偏距离为0.2mm时,接头强度最高达193MPa,为铝母材的88.9%,此时断裂发生在银-钢界面上。

  • 标签: 铝合金 Ag中间层 电子束偏束焊 接头
  • 简介:9310钢制尾桨轴模拟件电子焊试验件进行疲劳试验时,偏向尾桨轴模拟件一侧出现裂纹。采用磁粉检测、断口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桨轴模拟件裂纹性质为疲劳开裂,裂纹源起始于电子焊环缝起焊收尾搭接处的气孔缺陷处;改善电子焊的工艺设计,加强工艺控制可有效预防焊缝气孔的产生,同时合理运用X射线、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手段,并加强对焊缝处的无损检测可提高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 标签: 9310钢 疲劳试验 电子束焊缝 气孔 疲劳断裂
  • 简介:通过对后桥线支架制件的工艺分析,介绍了不同方向多处加强筋的拉伸成形方式及冲孔-切断的冲压组合工艺,并确定相关工序的模具结构,最终分析了相应模具设计的要点.

  • 标签: 工艺分析 一次成形 切断模具 模具结构
  • 简介:合成了低分子量的聚苯醚,在浓度为0.5g/dl的氯仿溶液中于30℃测定,它的比浓粘度为0.04~0.18dl/g,而它的分子量分布为1.5~2.5。这种粉末状的低分子量聚苯醚有着高的耐热性和优异的电性能,可用于印制电路板材料和改性其他的树脂。

  • 标签: 聚苯醚 分子量分布 凝胶渗透色谱 2 6~二甲酚 玻璃化温度 介电常数
  • 简介:在室温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汇聚的电子辐照多壁碳纳米管。结果表明,在能量为100keV的电子辐照下除了碳纳米管管壁有一些弯曲外没有其他结构被破坏;当电子能量增加到200keV时,纳米管有明显的损伤,可以观察到纳米管的无定型化、纳米管外壁的凹坑和缺口。200keV的电子辐照还能形成碳洋葱和2根多壁纳米管的焊接。多壁碳纳米管的离位阀能为83~110keV。能量超过阀能的电子可以很轻易地损伤纳米管而低于阀能的电子则很难损坏纳米管,其损伤机理为溅射和原子离位。

  • 标签: 多壁碳纳米管 电子束辐照 形貌 损伤机理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数学模型,以研究20mm厚2219铝合金板在电子焊接过程的热传递、流体流动以及匙孔的动力学行为。采用一种能够实时跟踪匙孔深度的自适应热源模型来数值模拟电子的加热过程。由表面张力、热毛细力、反冲压力、流体静压力以及热浮力等诱导的不同涡旋的热和质量输运作用与匙孔演变相互耦合。详细分析了一系列物理现象,包括电子焊接过程中的匙孔钻取、塌陷、重新打开、准稳态过程、回填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深度方向降低的电子热流能减慢反冲压力的匙孔钻取速度,并促进准稳定状态的出现。在准稳定状态出现之前,匙孔会发生塌陷并加剧涡旋流体输运的复杂性。最后,所有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 标签: 热传递 流体流动 匙孔动力学 电子束焊接 质量传输 涡旋
  • 简介:在60MPa压力,5个不同的烧结温度下将ZnO?聚苯胺?聚乙烯混合粉末压制成复合陶瓷圆片,研究烧结温度的变化对其电物理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烧结温度从30°C升高至120°C,击穿电压从830V降低至610V;继续提高烧结温度,击穿电压反而升高。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界面电压势垒的变化与击穿电压的变化相反。样品的泄露电流很低,说明材料具有低的降解速率。烧结温度越高,非线性系数变得越小。此外,各样品均有迟滞现象,随烧结温度升高至120°C,电滞回线降低;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电滞回线变宽。紫外光谱的结果显示,有3个杂质能级,且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中含有晶粒和晶界,晶界的电阻率是影响材料的压敏特性随烧结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标签: ZNO 电性能 烧结温度 压敏电阻 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Mg7Zn3合金快速凝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玻璃转变过程局域结构与动力学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以Mg原子为中心的FK多面体和以Zn原子为中心的二十面体局域结构,对Mg7Zn3金属玻璃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Mg(Zn)原子的扩散系数在熔点附近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而满足幂指数规律。根据均方位移、非相干中间散射函数和非Gauss函数等时间相关函数,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β驰豫越来越显著,α弛豫时间以VFT指数规律迅速增加;而且半径较小的Zn原子比Mg原子呈现较快的弛豫动力学行为。另外,部分短程有序局域原子结构具有较慢的动力学行为,对β驰豫中笼子效应起主导作用;并随着其数目的大量出现,体系扩散系数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玻璃形成过程微观结构转变温度TgStr与动力学转变温度Tc非常接近。

  • 标签: Mg7Zn3合金 玻璃转变 动力学 结构弛豫 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