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 标签: 实验室管理 企业 国家重点实验室 技术创新体系
  • 简介:采用DTA-TGA法研究了(NH4)3AlF6的热分解过程并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NH4)3AlF6经三步分解后,固态产物为AlF3,前两步分解的固态产物分别为NH4AlF4和AlF3(NH4F)0.69,三级反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94.9,222.5和258.4℃;计算了3个反应温度下相关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采用DSC法测量了3个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制备了无水氟化铝,XRD分析和失重分析表明,(NH4)3AlF6在400℃下保温3h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lF3。

  • 标签: 氟铝酸铵 热分解 氟化铝 热力学数据
  • 简介:采用微波法制备纳米结构铬锌(ZnCr2O4)。结果表明,经700°C退火后ZnCr2O4为晶型良好的尖晶石结构。研究反应时间和微波照射功率对ZnCr2O4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EDX)、透射电镜(TEM)、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PL)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ZnCr2O4样品进行表征。由漫反射光谱(DRS)计算得到ZnCr2O4纳米结构的光带能隙为3.50eV,光致发光光谱分析也证实了该结果。

  • 标签: 铬酸锌 纳米结构 超亲水性 磁学性能 光学性能
  • 简介:本文论述了电解(溶)后物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及破碎细化特性,并简要介绍了针对其特性所研制的选择性破碎细化解离设备的研究情况及其应用效果。

  • 标签: 人造金刚石 破碎特性 装备研究 应用效果
  • 简介:2006年1月20日,CCLA秘书处发出2005年行业调查的通知。这是CCLA连续第15年组织的全同唯一的覆铜板行业调查。希望全行业积极参加。凡是填报了调查表的单位,均可得到调查统计分析报告。CCLA郑重承诺:企业填报数据,只作行业汇总用,绝对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包括上级协会和政府)。

  • 标签: 行业调查 布置 统计分析 秘书处 覆铜板 调查表
  • 简介:将合成的假乙内酰硫脲(PGA)用作铜-钼分离抑制剂。该药剂闭路实验结果表明:假乙内酰硫脲在较小的用量下对黄铜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可获得Mo品位大于26%、回收率大于89%的浮选指标,而用Na2S做抑制剂时钼的回收率下降了2%。药剂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PGA与丁基黄药在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附,PGA在黄铜矿表面上的吸附量远大于在辉钼矿表面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GA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而在辉钼矿表面属于物理吸附。前线轨道计算结果表明,在PAG分子中,硫原子是反应活性的中心。利用矿物、丁黄药及PGA的费米能级能量大小可以从电化学作用角来解释PGA的抑制机理。

  • 标签: 假乙内酰硫脲酸 黄铜矿 辉钼矿 抑制剂 铜钼分离 竞争吸附
  • 简介:传统湿法炼锌过程产生大量富含有价金属资源的铁锌废渣,铁的分离是实现铁锌废渣中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关键。提出含大量铁锌的锌浸出渣选择性还原焙烧-浸出分离铁和锌的新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铁锌分解过程中Fe3O4和ZnO产物的优势区域,并发现V(CO)/V(CO+CO2)比是控制铁锌还原焙烧产物物相的关键因素,在V(CO)/V(CO+CO2)比在2.68%-36.18%范围内,铁锌优先分解生成在Fe3O4和ZnO。通过TG分析,确定铁锌还原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700-750°C,CO体积分数6%,V(CO)/V(CO+CO2)3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富含铁锌的锌浸渣进行还原焙烧处理,焙烧产物经浸后,锌的浸出率达70%,铁的浸出率仅为18.4%,实现锌浸渣中锌和铁的有效分离。

  • 标签: 铁酸锌 锌浸出渣 还原焙烧 金属分离
  • 简介:我国国家标准GB/T9442—1998“铸造用硅砂”中,已将“平均细”作为“反映铸造用砂平均颗粒尺寸的参数”列出。目前,不少在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人员对“平均细”尚不够了解,因而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一参数。本文中想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供参考。

  • 标签: 平均细度 铸造用砂 生产技术工作 国家标准 颗粒尺寸
  • 简介:一、09年上半年行情回顾1.东欧货币危机推动金价上探千元大关2009年初,金融风暴余波未平,东欧爆发货币危机,东欧多国货币汇价急速下挫,其中俄罗斯卢布与匈牙利福林在1月份重挫19%,同期捷克、罗马尼亚及波兰货币下跌12%-15%。由于欧洲发达国家是东欧各国最大的债权国,

  • 标签: 黄金 年报 期货 罗马尼亚 发达国家 货币
  • 简介:锻造与冲压是汽车、飞机、电器、兵器和造船等制造业最基础的行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产能、工艺、技术、品种开发、服务等各方面都给锻造、冲压行业带来了许多商机,为了更好地发挥锻造与冲压行业基础制造业的作用,该征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提高锻压工业制造水平为目的。

  • 标签: 锻压工业 现代制造 先进制造技术 汽车工业 品种开发 制造水平
  • 简介:表面粗糙的测量方面通常有比较板法、千分尺法和拓印纸法三种。本文对三种测量方法及测量步骤进行简单介绍。

  • 标签: 表面粗糙度 测量
  • 简介:<正>2007年12月15日,常熟虞城大酒店多功能会议厅内气氛热烈,轻松和谐,处处洋溢着活力与激情。为期两天、以"团结、务实"为主题的上海东升焊接集团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发展研讨会在此隆重召开。集团总裁胡成平先生、副总裁陈文生先生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近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工作总结 发展研讨 上海市 集团 年度 多功能
  • 简介:文章通过对POLMAx材质试件在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加工试验,重点分析了涂层刀具的磨损形式,总结出了切削用量影响刀具磨损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YG类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淬硬POLMAx不锈钢时,低速阶段主要表现为粘结磨损,高速阶段主要表现为氧化磨损与扩散磨损;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刀具磨损影响最大,当切削速度较低时(小于50m/min)刀具磨损量几乎保持在同样的水平,而当切削速度达到120m/min以上时,刀具磨损量急剧上升。

  • 标签: 刀具磨损 切削用量 关联度
  • 简介:介绍了国外对涂敷在不同等级表面清洁环形焊缝上的一系列涂层进行的阴极剥离试验和水浸试验,通过评估涂层性能得出环形焊缝涂层的性能评价结果,证实了环形焊缝涂层的性能与表面清洁直接有关。

  • 标签: 环形焊缝 表面清洁度 涂层性能 试验
  • 简介:为了确定浸矿菌耐氟的机制,在氟化物存在的条件下,驯化铀矿浸出菌嗜氧化亚铁硫杆菌ATCC23270,研究溶液中含不同氟浓度、不同pH值时铀矿浸出菌的活性变化,以及有无蛋白酶K处理时铀矿浸出菌细胞内氟浓度的变化情况。采用铂电极和Ag/AgCl参比电极测量氧化还原电位,以作为细菌不同活性的参照指标,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细胞内的氟浓度。结果表明,真正影响铀矿浸出菌活性的是HF,溶液pH值增加以及溶液中与氟有较强络合能力的离子浓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耐氟菌假象的出现。浸矿菌的耐氟能力可能与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密切相关。

  • 标签: 氟毒性 生物浸出 铀矿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 简介: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压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可溶性V3+,VO2+,VO2+的稳定区几乎全部包含在TiO2的稳定区范围内,随着温度由60℃升高到200℃,钒、钛稳定共存区对应的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大,pH逐渐降低。钒、钛稳定区的共存特点从热力学角度为转炉渣采用氧压浸工艺通过一步浸将钒浸出的同时使钛富集在渣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含钒钛转炉渣的氧压浸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40℃、氧分压0.5MPa、粒度0.055~0.075mm、液固比15:1、浸出时间120min、搅拌速度500r/min、初浓度200g/L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6.87%,钛的浸出率为8.76%。钒与钛通过氧压浸工艺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 标签: 电位-PH图 V-Ti-H2O系 氧压酸浸 转炉渣
  • 简介:以CaSO4制备得到的CaS为还原剂,研究氧化锰矿的还原-浸过程,考察硫化钙与矿石的质量比、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H2SO4浓度对氧化锰矿中锰及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还原工艺条件为硫化钙与矿石质量比1:6.7、液固比5:1、搅拌速率300r/min、还原温度95°C、还原时间2.0h;浸工艺条件为搅拌速率200r/min、H2SO4浓度1.5mol/L、浸出温度80°C、浸出时间5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到96.47%,而铁的浸出率仅为19.24%。该工艺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氧化锰矿中锰的提取,且锰的浸出率均高于95%。

  • 标签: 氧化锰矿 硫化钙 还原 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