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高压水除鳞系统两种不同形式除鳞喷射阀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征,通过生产实践检验,经改型后的除鳞喷射阀以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驱动方式,满足了生产要求,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 标签: 除鳞喷射阀 阀芯 精度
  • 简介:新型检测技术为炼钢工艺控制的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在使用现代检测之前,炼钢生产者不得不依赖于浸入式热电偶取样分析、历史数据以及凭直觉等。直到近期,炼钢生产工艺检测仅仅包括浸入式热电偶与取样机。对于今天的炼钢生产者来说,时间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大多数炼钢厂家都采用的是连铸,

  • 标签: 炼钢 检测技术 工艺检测器 氧探头 渣氧活度计 热电偶检测器
  • 简介:对用于塑料阻燃剂的三氧化二锑,要求具有优越的分散性,并尽可能地做到粒度微细。由于生产工艺和设备问题,以往生产的三氧化二锑很难满足要求。其生产步骤是:首先将金属锑置于坩埚炉中熔融,再鼓入空气使锑氧化而挥发,将气体导入收尘装置中,使之自然冷却而析出固体粉末。由于没有施行急骤冷却,所得三氧化二锑的平均粒度很大,印使在收尘装置的最后部分,其产品粒度也只小到0.7μ,而且数量也只占整个产品的20%左右。

  • 标签: 三氧化二锑 阻燃剂 坩埚炉 平均粒度 产品粒度 冷却气体
  • 简介:在介绍结晶振动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酒钢1号连铸机结晶非正弦振动连铸工艺的生产实践,分析其工艺控制参数、振动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分析连铸工艺优化实践和取样结果.生产实践表明,采用非正弦振动,能够通过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得到合理的工艺参数,在高拉速条件下获得良好的铸坯表面质量.

  • 标签: 方坯连铸 非正弦振动 振痕 质量
  • 简介:利用雾化沉积炉制备喷射成形2060高速钢沉积坯,经过锻造后再进行盐浴淬火和回火处理,研究喷射成形2060高速钢及其热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成形2060高速钢沉积坯的表面较光洁,无明显的宏观偏析,晶粒较细小,晶粒尺寸约为20邮1,沉积坯的相对密度在99.5%以上;沉积坯中主要存在M6C和MC两种碳化物相,均匀弥散分布在晶界与晶内以及基体中,氧含量只有1.6×101左右。2060高速钢的抗弯强度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淬火温度应低于1210℃。在1170-1190℃下淬火时可获得抗弯强度≥3000MPa、硬度≥70HRC的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 标签: 喷射成形 高速钢 力学性能 组织
  • 简介:详细分析了喷射沉积的影响因素,归纳了建立数学模型、制定统一工艺标准和实行实时控制3种方式来控制沉积体性能。

  • 标签: 喷射沉积 性能控制
  • 简介:介绍了热连轧生产线高压水除磷喷射阀检修工具的创新及在此基础上的再次改进。

  • 标签: 高压水除磷 喷射阀 阀套
  • 简介:采用喷射成形方法制备2124铝合金坯,探索其热轧致密化工艺,并研究热轧变形量和变形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最佳的热轧温度为450℃,在该温度下热轧可以保持喷射成形工艺制备的2124铝合金获得细小晶粒组织的优势,且轧件可以获得较佳的力学性能。热轧过程中,当总变形量小丁30%时,材料的致密化速度较快;当总变形量达到40%时,材料基本完成致密化。当热轧温度为450℃,变形量为80%时,喷射成形+轧制后材料的拉伸性能高于铸造+轧制的材料。对喷射成形+热轧材料进行T6处理,材料强度可较大提高,抗拉强度达到502.2MPa,伸长率为12.23%。

  • 标签: 喷射成形2124铝合金 热轧工艺 致密化 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全自动控制往复喷射成形工艺制备工业规格7055铝合金锭坯,研究热挤压工艺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经不同热挤压后7055铝合金的织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沉积锭坯组织为等轴状晶粒,均匀细小(30~50gm),基体中不存在枝晶型偏析。由于喷射沉积工艺本身的特点,在合金中存在大量的显微疏松缺陷。沉积锭坯经过热挤压致密化后,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巩为390MPa,伸长率6为13.3%,表明热挤压工艺可有效消除疏松缺陷,从而充分发挥出喷射沉积工艺的优越性。EBSD分析表明,挤压后沿着挤压轴方向形成丝织构,主要为(001)与(111)两种织构。

  • 标签: 7055铝合金 喷射成形 热挤压 显微组织 织构
  • 简介:采用座滴法研究反应烧结(Reactionbonded)SiC/Co-Si体系在真空中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并研究Si含量和实验温度对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Si对反应烧结(RB)SiC/Co-Si体系的润湿性有显著影响,当Co-Si钎料粉体中Si含量(质量分数)为6.7%和60%时,体系的最终润湿角都低于SiC/纯Co体系。SiC/Co-Si体系的润湿过程属于反应性润湿,随着温度升高,润湿角明显减小。微观结构研究和XRD相分析表明,对于SiC/Co-3Si体系(Co-3Si钎料中Si的质量分数为3%),界面区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为CoSi和碳,同时发生元素的互扩散,形成反应中间层;对于SiC/Co-60Si体系,界面反应产物只有CoSi2,界面区域没有存留碳。界面反应改变体系的界面结构,从而改善体系的润湿性。

  • 标签: 润湿性 界面反应 SiC/Co-Si体系
  • 简介:本文介绍采用新型阳极保护不锈钢酸冷却,以解决SO3吸收工艺中铸铁列管式酸冷却腐蚀严重的问题,同时介绍设置一套封闭式冷却水循环系统与之相配套后的运行效果和经验。

  • 标签: 阳极保护 酸冷却器 吸收酸 冷却水循环系统
  • 简介:利用双喷嘴扫描喷射成形技术制备27%SiAl、42%SiAl、50%SiAl等3种Si-Al合金电子封装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热等静压致密化处理。研究合金沉积态和热等静压态的显微组织,测定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抗拉强度及抗弯强度,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其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沉积态Si-Al合金的硅相呈均匀弥散分布。随含硅量增加,合金凝固区间增大,初生硅相的数量增多,平均尺寸增大,由全部颗粒状分布逐渐演化为呈部分颗粒、部分骨架状分布,这种均匀弥散分布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合金的热膨胀系数。27%SiAl、42%SiAl、50%SiAl合金的热膨胀系数连续可控,室温至200℃分别为14.76×106、9.75×106、9.29×106/K。随硅含量升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27%SiAl合金的平均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196MPa和278MPa,伸长率为9.5%。42%SiAl与50%SiAl的平均抗拉强度与抗弯强度都接近,分别达到140MPa及220MPa,伸长率小于1%。断裂方式由以铝相的韧性断裂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硅相的脆性裂为主。

  • 标签: 硅铝 喷射成形 热膨胀 电子封装
  • 简介:传统炼铁技术不仅要求使用高质量原料.而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因炼焦而带来的环保问题、铁矿石的匮乏、铁矿石炉料和焦炭价格暴涨,极大地限制了欧洲钢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炼铁业:因此.采用新的高效技术势在必行。

  • 标签: 炼铁工艺 最优化 市场竞争能力 炼铁技术 环保问题 钢铁产业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1问题的提出二轧分厂是以生产∠5~#∠~10~#中型角钢为主,少量槽钢为辅的中型轧钢厂,九二年至九三年分厂对原工艺线进行了"一火成材"技术改造,实现了用连铸坯一火成材,其整个工艺布局改为:"Φ500×1/Φ500×1/Φ420×2/Φ420×1",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型轧钢厂。

  • 标签: 连铸坯 中型角钢 成品轧机 加热炉 技术改造 工艺设计
  • 简介:自然界中的钴矿很少单独存在,主要伴生于镍矿、铜矿、黄铁矿和砷矿床中,而且含量较少,提取起来相对比较困难。钴矿资源主要有镍钴硫化矿和氧化矿,铜钴矿,砷钴矿,含钴黄铁矿四种类型。钴冶炼特点表现为原料品位低,提取流程长,提取方法多。

  • 标签: 提取工艺 铜钴矿 含钴黄铁矿 单独存在 提取流程 提取方法
  • 简介:运用绝对型编码来替换复杂的、陈旧的主令控制,实现了高炉上料料车整个行程的数字化。通过PLC编程来控制高炉料车上料,达到控制精确、维护简单、运行可靠的要求。

  • 标签: 主令控制器 绝对型编码器 格雷码 单圈 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