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以某炼化企业为例,提出了一种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要选择管理要素,明确安全生产预警指标,然后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指数。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企业未来的安全生产趋势进行预测。结论表明: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预警制度,保障安全生产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通过积累历史数据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使之更加符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态势。

  • 标签: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 模糊层次分析法 预警指数 灰色预测模型
  • 简介:《岩油气藏》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设有油气地质、技术方法、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等栏目,同时根据稿件情况,还不定期开设论坛与综述、讨论与争鸣、特约来稿等专栏,欢迎国内外地学科技工作者、石油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油气田开发 科技工作者 学术期刊 出版发行 油气地质
  • 简介:在调驱施工过程中,使用开放式干粉射流分散器进行调驱药液配制,供水闸门需要频繁开关,会造成注水管网压力频繁波动、调驱药剂洒落、管线和闸门漏失等安全环保隐患。通过全封闭电动加药装置的研制和应用,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保障了重大开发试验项目深部调驱的施工安全

  • 标签: 加药装置 药液配制 调驱 施工安全
  • 简介:分别就某装置环氧乙烷输送及进料系统界区外和界区内的原始设计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对界区外环氧乙烷环管设置进行优化,避免了间断进料过程中造成的环氧乙烷死区,提高了装置操作的安全。对界区内有蒸汽伴热的环氧乙烷进料系统管线传热进行了理论计算,定量计算出在切断阀紧急切断情况下,环氧乙烷管线能够忍受的热膨胀温升和加热时间;对界区内进料系统进行优化,避免了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因环氧乙烷受热超压、管线破裂而导致的环氧乙烷泄漏风险。

  • 标签: 环氧乙烷 死区 伴热 热膨胀 温升
  • 简介:冷箱是空分装置的核心工段。空分装置冷箱内全充氩式氩弧焊接作业是保障管线和设备焊接质量的重要施工手段。在项目建设阶段,因冷箱内部的结构特点,苛刻的作业环境,给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施工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安全对策避免冷箱内作业人员发生窒息事故、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危险,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从识别冷箱内氩弧焊接工艺的危险因素着手,采取作业组织、作业许可和应急管理等安全对策,有效的控制了项目建设阶段的重点高难险作业。

  • 标签: 充氩作业 窒息事故 安全对策
  • 简介:国内综合录井经过近30年的发展,装备实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自主研发的各类录井装备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油区的不同井型。但是海外高端项目以及海上平台与国外先进的录井装备相比,国产录并装备在软件功能、硬件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国内录井企业在高端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占有市场份额小。故从高端录井市场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国产录井装备的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提升国产录井装备的技术水平,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录井装备 技术 适应性 国产 高端市场
  • 简介: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其工业用量仅次于乙烯。作为当前丙烯主要生产工艺之一的丙烷脱氢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火灾、爆炸危险。简单介绍了当前丙烷脱氢制丙烯主要生产工艺技术。以一套采用Oleflex技术的工艺装置为例,在简述该工艺技术主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危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有助于提高工艺安全生产水平。

  • 标签: 丙烷脱氢 丙烯 生产工艺 危险性 安全对策
  • 简介:表征复杂岩的测井曲线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在岩识别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冗余,造成测井曲线具有一定的模糊与相关,干扰识别过程,导致识别效果不理想。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测井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方法首先提取声波时差(AC)、自然伽马(GR)、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补偿中子(CNL)、补偿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LLD)等对岩变化反映比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出3个综合变量Y1,Y2和Y3,再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研究区的岩进行识别。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的岩识别方法能有效消除特征曲线间的模糊与相关,并使岩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6%,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识别复杂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模糊识别 主成分分析 岩性识别 测井参数 苏里格气田
  • 简介: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三级层序 岩性油气藏 Jabung区块 南苏门答腊盆地
  • 简介:油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站场多为联合站、输油站等原油或其他危险化学品存储量较大的场所,存储容器以各类罐体为主。油罐充装系数、工艺用途以及油品含水率等都直接影响到油罐实际存储量的计算。罐区火灾、爆炸事故伤害后果分析模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其定量评估结果的适用和科学。同时,如何直观显示罐区火灾对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也是事故伤害后果定量评估的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以上三点对油田站场油罐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油田站场 油罐 重大危险源 安全评估
  • 简介:8月18日,中国石化2017年重大项目之一——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启动会在京召开。据了解,目前中国高分子膜材料产业存在“常规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高价进口”的情况,该项目项目长吴长江表示,项目组将从常规产品寻找新的用途、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拓宽产业链三个方面部署安排科技攻关力量,填补国内空白,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价值,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

  • 标签: 高分子膜材料 重大项目 功能 中石化 高端产品 中国石化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的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组沉积时期的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