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决石油钻探过程中井下随钻信息的传输难题,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开发了SEMWD-2000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它是国内首套此类装置。简述了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系统构成和试验情况,从试验数据上看,系统的数据采集、信号传输是可靠的,电磁波信号发射天线的绝缘性能良好;井斜、方位及随钻自然伽马等参数与其他仪器的对比试验数据吻合较理想。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实际作业需求,初步实现了设计目标。

  • 标签: 欠平衡钻井 电磁波 随钻测量 地质导向 现场试验
  • 简介:介绍了长城高级润滑油公司生产的长城牌润滑油的产品标准、质量。通过对部分国外润滑油产品的质量检验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对长城牌部分润滑油产品的质量抽检,表明长城牌润滑油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相当。

  • 标签: 润滑油 产品标准 质量控制 验证
  • 简介:主要介绍了炼油厂3^#催化裂化装置中衬里的应用情况。并以3^#催化装置为例就如何加强衬里全过程质量,降低衬里损坏,提高装置长周期运行等问题,从衬里的设计、选型、施工和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可以作为同类装置衬里施工和管理的参考。

  • 标签: 催化裂化装置 衬里 质量控制 炼油厂 龟甲网 隔热层
  • 简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以及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加强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保证显得非常重要。阐述了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要素及实施的基本方法,以促进检测技术的进步,有效提高检测水平。

  • 标签: 检测结果 质量保证 实验室 检测能力 控制要素 检测技术
  • 简介: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是内燃机油质量评定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台架试验花费大,时间长,不利于新配方和新添加剂的研究,因此发展了一些快速及省时的模拟试验,它们模拟发动机中某部分的工作条件,与台架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局限性,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模拟试验 台架试验 相关性 内燃机油 质量评定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四冲程摩托车油试验台架的DZDC-20S直流电力测功系统的电气结构,重点分析了DZDC-20S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使用中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 标签: 四冲程 直流测功 控制 维修
  • 简介:汽车自动传动液摩擦性能标准的评价手段是SAENO.2试验机片式和带式摩擦台架试验。为解决该方法周期长、试验费用高的缺点,实验室设计了一套模拟摩擦试验机,并建立了与SAENO.2试验机的对应关系,使之能运用于实验室配方的筛选。

  • 标签: 模拟试验机 SAENO.2试验机 对应关系 汽车自动传动液 扭矩 摩擦性能
  • 简介:旨在提高DCP安全系数和质量的精细化工事业部《缩合工艺改进》工业性试验已在DCP装置上运行,目前情况良好。该部两套DCP装置的缩合反应工艺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缩合反应速率过快,使反应终止时CHF低于工艺指标,存在安全隐患。事业部过氧化课题组对缩合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助催化剂,可改善目前缩合工艺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减少缩合过程副反应,提高DCP产品的纯度和收率。在新阶段小试过关的基础上,该部进行了工业试验。第一阶段前二釜试验安排在12kt/aDCP2^#缩合釜上进行,共进行了两釜试验。整个反应过程正常,反应终止时中间品质量合格。此后,6kt/aDCP也进行了几釜缩合反应,反应比较正常,分析结果正在总结。

  • 标签: DCP装置 缩合工艺 改进试验 反应工艺 安全隐患 缩合反应
  • 简介: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介绍了以异氰脲酸三钠为起始原料,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DMF),在三乙胺催化剂作用下与氯丙烯反应合成TAIC,TAIC的得率达到98.0%以上。

  • 标签: TAIC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合成工艺 原料 二甲基甲酰 DMF
  • 简介:利用Fenton法对焦化废水处理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H2O2和FeSO4投加比及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生化出水时投药的最佳摩尔比是COD∶H2O2∶FeSO4=1∶4∶2.5~3和1∶4∶4~4.5,COD去除率可达84.4%,投药摩尔比应避开去除效果不理想的1∶4∶3~4。

  • 标签: FENTON试剂 焦化废水 化学需氧量
  • 简介:针对汽柴油铜片腐蚀试验时间过长的难题,研究考察了加热回流与加钢弹方式下,样品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与GB/T5096(50℃,3小时)条件下的对比情况,并通过试验验证,提出了提高试验温度、缩短试验时间促进铜片腐蚀的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汽油 柴油 铜片 腐蚀 快速试验 研究
  • 简介:江汉油田由于地层水矿化度特别高、区块小,限制了一些三次采油方法的开展。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模型、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地层韵律、注气位置、倾角、水气比等因素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氮气非混相驱筛选标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井组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

  • 标签: 注氮气 采油方法 水气交替方式 非混相驱油 驱油机理 采收率
  • 简介:利用侧线装置完成MP-01催化剂的侧线试验。对苯和丙烯进行烃化反应,侧线试验主要包括条件试验和稳定性试验两大部分。其中包括烃化液试验、苯烯比试验、温度试验、高空速试验和苯烯比2.5条件下稳定性试验等一系列试验,侧线试验表明:MP—01催化剂具有低苯烯比、高空速、高选择性和反应稳定性好的特点,并且其再生性能良好。在总苯烯比2.0,丙烯质量空速1.0~1.5h^-1.人口温度145~155℃的条件下,达到丙烯转化率约为100%,丙基选择性约为100%,正丙苯含量小于120mg/kg。催化剂的再生周期大于3年。

  • 标签: 异丙苯 工业试验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