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气井间的井间干扰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备受关注,传统的测试方法是开展井间干扰试井或全气藏关井测压,对于低渗气藏或者当生产任务极为紧张的时候,这些方法均难以实施。应用Blasingame特征曲线干扰分析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对样本数量和质量要求不高,能在开井情况下快速评价气井井间干扰。运用此方法对SPC气藏进行井间干扰评价,结果与现场测试十分吻合,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 标签: Blasingame特征曲线 灰色关联分析 井间干扰 评价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SIS海冰模式中引进两盐度参数化方案即等盐度方案和盐度廓线方案对海冰模拟所存在的差异。利用盐度廓线方案导出的表征盐度与海冰温度间关系的方程比等盐度方案多出一项,将定义为盐度差异项。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厚度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在海冰厚度增长季节(11月到次年5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抑制海冰增长;在消融的第一阶段(6.8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加快海冰消融;在消融的第二阶段(9.10月),盐度差异项通过降低海冰内部的温度抑制海冰消融。但尺度分析表明,盐度差异项要比方程中队海冰温度作用最大项小1.2个量级,如果采用一级近似,可以略去盐度差异项,因此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增长和消融影响很小。同时利用冰洋耦合模式(ModularOceanModel,MOM4),分别采用两盐度参数化方案模拟北极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模拟结果也表明两方案模拟得到的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差甚小。

  • 标签: 北极 海冰模式 盐度参数化方案
  • 简介:利用平凉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逐日、逐月的气温、降水、蒸发等资料,分别采用K指数、PDSI、CI指数、Z指数等4干旱指标计算了各站近46a逐月的干旱指数,分析比较了这4干旱指标在干旱变化、干旱程度和范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K指数、CI指数和Z指数在多数情况下与降水对应关系密切,而PDSI对降水变化的反映并不十分灵敏;各种干旱指标都能反映出区域内干旱的发生,但反映的程度和范围不同,无论在重旱年份或一般年份K指数计算的干旱程度和范围明显要大于其他3指数,Z指数则明显偏轻,PDSI和CI指数介于二者之间;重旱年份K指数对干旱程度及范围的反映更为接近实际情况,Z指数最差;一般年份,PDSI、Z指数和CI指数更具有优势,但CI指数在冬季的适用性较差。干旱是一个复杂的累积过程,在业务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前期水分情况及旱情发生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干旱指标。

  • 标签: 干旱指标 平凉地区 适应性
  • 简介:以2003年5月29日福州市Lands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2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算法——EM算法和HUTS算法进行实验、比较与分析,EM算法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比辐射率对低空间分辨率的亮度温度影像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HUTS算法则是引入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照率d,通过在低空间分辨率拟合二者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尺度不变性,将该关系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上,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2算法所得结果影像都能在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原始地表温度影像的空间分布特征,达到了较好的降尺度效果;2)以RMSE为定量评价指标,HUTS算法要略优于EM算法,其中,EM算法的RMSE为1.2494,而HUTS算法仅为0.9869.

  • 标签: 地表温度 空间降尺度 EM算法 HUTS算法 比较
  • 简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和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mg/(m2·h),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7.7μg/(m·2h),超级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8.0μg/(m·2h);水稻成熟期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的N2O通量占总通量的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和66.9%。从综合温室效应看,常规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2264.5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977.04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综合温室效应 福州平原
  • 简介: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开发了一基于区带的强大而系统的勘探方法,可用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这种方法与油气系统模拟相结合,可以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区带勘探的早期高效快速识别“甜点”。油气系统模拟可以用于预测页岩地层中油气类型及数量、吸附气含量以及对页岩储层水力压裂增产处理等非常重要的地质力学性质。上述参数图又可以转化为油气生成、滞留和孔隙体积等要素的成功几率图,这些图件可以与诸如进入区块的可能性和揭露目的层所需的钻探深度等非地质因素相结合。这些基于区带的图件都用概率单位表示,因而通过简单的相乘即能获取区带的总体成功几率图,从而圈定甜点的位置。相似的方法也可用于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本文中,我们以北美页岩油和页岩气区带为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例子中既有资料丰富的阿拉斯加北坡的页岩区带,又有资料比较少的美国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页岩区带,而亚太地区许多含油气盆地更类似于后者。我们以实例说明,基于有限资料的油气系统模拟预测结果,与钻探和生产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了基于油气系统的地质资源量评价结果,再加上区带总体风险评估结果,油气公司就可以在非常规资源区带勘探的初期根据存在经济可采油气资源的概率就区块收购做出决策。

  • 标签: 非常规油气资源 区带勘探 油气系统 资源评价 勘探方法 页岩地层
  • 简介: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 标签: 有限区域 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 台风Bilis 暴雨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