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实现所筛选的对虾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的产业化生产,本文选择三株具有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菌株为代表,对作用菌的发酵生产和菌体收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作用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蛋白胨25,酵母粉5,磷酸铁0.2,灭菌前培养基的pH可先调为8.0,搅拌方式为搅拌1h间隔1h,出罐时间以20h为宜.菌体收集以等电点沉降法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其中菌株Lt7222的最适沉降pH为3.67、Gy7018为4.02、Lt7511为3.40.菌体回收率可达90%,回收后菌体的存活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 标签: 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 作用菌 发酵工艺 菌体收集
  • 简介:摘要:探究我国饲料机械设备加工管理的技术要点,为了进一步探究饲料机械加工设计应用后期的管理进程,特此分析研究了饲料机械管理生产所需的发展特征。同时深化分析了饲料加工企业突出发展生产运营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各地区对饲料加工所需产量方面的调研工作进行跟踪分析,最终有效提升了饲料加工技术方面的控制管理设备的精度要求,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国饲料机械设备加工行业发展的可持续运营管理趋势。

  • 标签: 饲料机械 饲料产业 加工设备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酵法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中药发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高中药药效、生成新的活性成分、产生新药效、节省药源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中药,将对扩大中药治疗范围、改进剂型、创制新药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中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新途径,对中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传统中药发酵 现代中药发酵发酵影响
  • 简介:摘要:酒精生料发酵技术,因为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得率高等原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概述了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燃料乙醇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原料成本高、能耗大是制约燃料乙醇发展的主要因素。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是解决燃料乙醇生产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出发,对燃料乙醇的连续发酵生产过程优化进行分析与探究。

  • 标签: 燃料乙醇 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 优化途径
  • 简介:摘要:食用菌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新型食品,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食用菌中的有效成分,如多糖类、甾醇类、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酶等,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疲劳、抗氧化等。食用菌发酵液可以用于改善营养,提高食品质量;可以用于抗氧化,保护细胞膜;可以用于抗衰老,延长寿命。食用菌提取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标签: 食用菌发酵液 功能性成分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食用菌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新型食品,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食用菌中的有效成分,如多糖类、甾醇类、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酶等,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疲劳、抗氧化等。食用菌发酵液可以用于改善营养,提高食品质量;可以用于抗氧化,保护细胞膜;可以用于抗衰老,延长寿命。食用菌提取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标签: 食用菌发酵液 功能性成分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沼气脱硫是沼气净化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从脱硫方法的原理出发,对比了各类脱硫工艺的优缺点,论述了各类脱硫技术的应用场合和发展前景。文中指出,生物脱硫技术因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有机固体废弃物 厌氧发酵 沼气 脱硫
  • 简介:摘要:按照《饲料生产和饲养添加物质条例》第2条规范,中国的饲养生产分为单纯饲养、饲养添加剂预混合饲养、浓制饲养、搭配饲养和精料互补料,除单纯饲养外,其它都是将各种饲养原料(成份)根据国家规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均匀统一的饲养化生产。各种饲料产品的加工工艺不同,对加工品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而评判其加工品质的指标体系也有所不同。因此本章将重点研究饲料加工品质评判指标体系以及质量控制技术。

  • 标签: 国家饲料加工产品质量评定指标控制技术
  • 简介:从中国福建沿海某一污染滩涂的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拮抗水产病原菌的生防细菌LHB02。采用通用引物,对LHB02的16SrRNA片段进行扩增,获得1511bp的DNA系列,基于该DNA系列,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LHB02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对LHB02进行了抗菌试验、抗菌谱检测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LHB02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等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KB培养基(蛋白胨20g,丙三醇10mL,K2HPO41.5g,MgSO4.7H2O1.5g,H2O1000mL);温度28°C,pH值7.0,培养时间36h,接种量1.5%。

  • 标签: 筛选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抗菌活性 优化
  • 简介:系统评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含量、周转、C/P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周转速度快,是植物有效磷的重要来源,但是易受外界影响,在土壤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熏蒸提取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具通用性.新鲜土样经氯仿蒸汽熏蒸24h,提取效果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的浸提剂不同,酸性土壤宜用Bray-1提取剂,而碱性土壤宜用Olsen提取剂;转换系数K,亦需根据土壤类型进行校正.未来研究应侧重在几个方面:完善测定方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供磷能力、土壤磷素转化的关系;形态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质量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熏蒸提取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百里香酚含量的方法,对饲料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比较了不同升温程序获得的提取结果,选择了最优的升温程序,方法的回收率在99.5%~99.6%,精密度RSD≤5%。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饲料 百里香酚
  • 简介:作者研究调查了新的原位生物系统,利用一个独特的固定的单元技术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成分。这个技术称作生物渗透屏障(BPB)。BPB是两个原位修复技术成本效率的联合创新,即原位生物修复和可渗透屏障。在不同的的操作条件下,对这个独特的系统进行了300多天的评价,降解了地下水中的目标物质,2,4,6三氯酚(TCP)。

  • 标签: 生物修复 屏障 污染 地下水 氯酚 降解
  • 简介:摘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近些年来备受人们的重视,由于处理的效果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本文重点对污水生物处理中生物膜传质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污水 生物处理 生物膜 传递
  • 简介:摘要:生物技术是基于生命科学分析、利用和重构生物特征和相关功能的新技术。 该技术与生物工程、加工生产等技术密切结合,同时也可用于与服务的提供相结合,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播和相关信息的处理,是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三大学科的集大成,主要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通过通信和信息管理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和信息的开发与创新 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是相互促进的。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高精锐的计算机技术发挥了很大的辅助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获取、处理、传输和储存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生物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供参考。

  • 标签: 大数据时代下 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领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修复方法往往面临效果不显著、周期较长等问题。本论文旨在探讨一种新型方法,即利用污泥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评估了固定化微生物生物炭中的稳定性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微生物存活率并有效降解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为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可行、环保的新途径。

  • 标签:     污泥生物炭,微生物固定化,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 简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及时交流地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新辟地质微生物专栏,对近年来在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专栏涉及微生物-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保存以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含方解石铜矿石微生物的氧化作用、细菌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水-岩系统中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细菌与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的比较以及利用黑曲霉纯化石英砂的实验研究等。所收论文题材广泛、观点新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鲜明特色,对本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本期刊发该专栏的部分文章,其余部分文章将陆续刊出。

  • 标签: 地质微生物 黏土矿物 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生物学领域 土壤碳循环
  • 简介:生物矿物学”一词是1973年马克·康尼尔提出的,它研究各种生物作用参与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组份的固结生成物,如骨骼、牙齿、软体动物中的耳石和外骨骼、珍珠、尿结石、胆结石、唾液结石等。它的研究对象很多方面与传统矿物学不同,首先是在其结构中总有有机物质存在,这些有机物与矿物部份是完全有规律的。它们的构造主要有放射状、同心环状、柱层状、枝叉状、交错层状等,

  • 标签: 矿物学 生物矿物学 人体结石 有机矿物
  • 简介:非常规浅层生物气可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含气系统,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特征。早期生成的含气系统的几何形状呈席状,并且在源岩和储集岩沉积后不久就开始生气。晚期生成的含气系统的几何形状呈环状,并且源岩和储集岩沉积后隔很长一段时间才生气。对于这两个含气系统类型来说,气主要是甲烷气,并且均与未达到热成熟的源岩有关。早期生成的生物气含气系统以艾伯塔(Alberta)、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和蒙大拿(Montana)的大平原(GreatPlains)北部白垩纪低渗透率岩层产出的气为代表。主要产区为艾伯塔盆地东南边缘和威利斯顿(Williston)盆地西北边缘地区。很大体积的白垩纪岩层的区域分布型式可以概括为西面为厚层、陆相、粗粒碎屑岩、而东面为海相薄层、细粒岩层。下部的储集岩往往要比上部储集岩颗粒更细,并且具有更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同样,下部的源岩层具有更高的总有机碳值。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的侵蚀、沉积、变形和生产模式均与以区域断裂线为界的基底断块的几何形状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气和共同产出的水处于平衡状态,并且该流体相对比较老,即达66Ma。早期生成含气系统的其它例子还有威利斯顿盆地西南边缘的白垩系碎屑储集层和丹佛(Denver)盆地东部边缘的白垩层。密歇根(Michigan)盆地北部边缘的泥盆系安特里姆(Antrim)页岩可作为晚期生成生物气含气系统的典型。储集岩是裂缝性,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它同时也作为源岩。尽管裂缝对开采很重要,但是裂缝与某些具体地质构造的关系并不清楚。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和气一起采出的大量水是相当淡的水,而且比较年轻。目前的见解认为,生物气是在冰川融水进入由裂缝造成的通道系统时生成的,可能现在还继续生成。晚期生成含气系统的其它例子还有�

  • 标签: 非常规浅层生物气系统 地质结构 成因 岩层 储集层 源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