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沉积物中Cu-Cd、Pb-Cr、Cr-As3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分别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黄河口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运用生物效应浓度法对其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对黄河口海域环境中生物的负面效应偶尔发生,Cu、Pb、Zn、Cd、Cr和Hg暂时不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

  • 标签: 黄河口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按照IEC-62305风险管理标准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对某银行档案库房雷电风险进行了评估,判断建筑工程设计中所采取的防雷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所采取的防雷措施是否充分,所选择的措施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完善措施,以期将雷击风险降到最低,使可能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 标签: 档案库房 雷电 风险 评估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项目融资是现代企业发展和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项目融资的过程中,强化对融资风险评估和防范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进行融资监管的有效方式。本文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就项目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的风险评估以及防范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项目融资 风险 评估 防范管理
  • 简介:利用2013年台风"苏力"的监测资料、台风灾情资料、2000年后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台风"苏力"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网络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相似分析法的上下限区间估算法,预评估台风"苏力"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利用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对台风"苏力"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台风"苏力"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相符,台风"苏力"灾害风险分布与实际灾情分布大部分一致,风险等级高的县市,实际灾情重,高风险区的大部县市直接经济损失均为1000万元以上。应用台风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三级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知,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项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和评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的防御行为效益,政府主导在各类减灾行为中作用最大。

  • 标签: 台风“苏力” 灾害评估 风险区划 效益评估
  • 简介:摘要房地产评估工作中,既要正视房地产评估的作用,又要看到房地产评估中的风险,并进一步规范房地产评估业的发展,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本文对房地产评估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 标签: 房地产评估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 标签: 黑龙江 玉米 低温冷害 危险性 预估
  • 简介:为了了解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灾减灾,从而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选取冬小麦晚霜冻有害积寒和频度(危险性)、冬小麦种植面积(暴露性)、灌耕比和单位提灌面积机井数(脆弱性)等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基于1984~2013年气候数据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商丘东部、周口、漯河、驻马店大部、信阳和南阳局部晚霜冻风险指数高,在0.289~0.483之间,为晚霜冻高风险区;而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以及郑州、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区大部晚霜冻风险指数较低,在0.123以下,为晚霜冻低风险区。最后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晚霜冻指数和本文研究结果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的提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78,表明本文所得到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和历史统计结果相符。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危险性 暴露性 脆弱性 风险评估模型 有害积寒
  • 简介: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范围0.2-1.7℃。不同模式对降水预估差异较大,但有超过70%的模式预估降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3.4%-4.1%。未来气候情景下,王家坝断面洪水总体呈增加趋势,20年一遇的洪水强度平均增幅19%,洪水频率将增大,蒙洼蓄滞洪区启用可能更加频繁,启用的风险加大。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 蓄滞洪区 洪水 预估
  • 简介:摘要对已有建筑物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可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通过对建筑物雷击风险计算,突出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并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遇到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雷击风险评估中的线路屏蔽和SPD检查注意事项进行交待,对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还应开展更多研究。

  • 标签: 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评估问题
  • 简介:摘要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大多企业往往花大把的钱用于员工的各种培训,但这些培训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其投入产出比究竟如何,这些有待于人力资源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培训固然重要,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很重要。本文介绍了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和方法,分析了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 标签: 员工 培训效果 评估
  • 简介:摘要近年来,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社会各行业在发展中关注的主要话题,所以关于自动化系统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其关系到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是否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工业生产领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就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评估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自动化系统 风险 安全评估 方法
  • 简介:摘要城镇河道整治是我国城市水务工程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如何科学地进行城市河道生态化综合整治,是水务工程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浅析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河道整治措施。

  • 标签: 河道治理 生态建设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的建筑设计应该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

  • 标签: 现代建筑 生态设计 生态策略
  • 简介:摘要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内容正在不断充实,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阐述了了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以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对加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组成要素 内容 措施
  • 简介:摘要隧道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多、技术和管理力量难以充分保证、风险后果损失严重,是建设项目中事故多发的高风险的建设工程。造成隧道建设风险的主要原因有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等,笔者在本文中对隧道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加以分析。

  • 标签: 风险管理 技术风险
  • 简介:1.1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估技术通过对西南玉米和水稻干旱、南方双季稻低温、黄淮海小麦干热风不同灾害的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估技术的研究,提出上述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气象指标和灾害分级指标体系,研发了可在气象业务中应用的基于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作物模式相结合的不同灾害的立体监测技术和动态评估的技术方法。该项目所研究解决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关键技术是针对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和灾害对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同时也是针对气象和农业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决策服务的需求而展开的,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比较显著地提高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评估能力。(赵艳霞)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动态评估 监测技术 立体监测 生态 农业生产模式
  • 简介:摘要生态水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做好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生态水利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生态水利工程 设计 特征 方法
  • 简介: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褐色土地的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面临的实际障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本底条件、管理制度及环境意识6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下障碍的特征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估因子及其权重。该评估体系可为城市老工业区的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褐色土地 再利用 障碍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化的不断扩大,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国家、社会、企业各领域关注的问题。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由于风险的存在,因此,风险管理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能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为企业运营提供更有效的管控手段。简单的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日益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 标签: 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的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的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的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的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的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的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的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的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