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描述封存箱内通过达西流动而导致异常压力消散的解析解。该解析解一般是由前人在所述限制条件下提出的:①一个厚的封存箱和一层薄的阻挡层和②一层厚的阻挡层和一个薄的封存箱。业已证明,在分析油气藏时包括流体可压缩性是很重要的。前人在该领域的工作仅仅包括了本体岩石的可压缩性,而忽略了流体的可压缩性的影响。该解被用于典型的油气藏规模上压力封存箱和盆地规模上的超压地区。业已表明,在典型的油气藏封存箱中的压力梯度在数小时或数天左右将回到静水压力梯度,而异常压力则很可能在几万到几十万年内方能消散。因此,任何在发现时与其邻近地区具有不同压力的油气封存箱在生产期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独立单元。然而,盆地规模的异常压力可能要花数千万年乃至数亿年才能消散。因此,没有必要引入零渗透率盖层或毛管压力盖层来解释地质时期异常压力的存在。

  • 标签: 异常压力封存箱 压力消散 作用机理 阻挡层 压力平衡 超压区
  • 简介: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的文献中具有凋落物分解常数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氮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同一样地的研究中,混合分解的凋落叶分解常数极显著高于单独分解的(P〈0.01).叶习性对凋落叶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中国的温带地区则有显著影响(P〈0.05).在全国尺度上树种组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经度、年均温和降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的Q10值为1.768.网袋孔径与土壤类型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 标签: 森林凋落物 分解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该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然气管道内腐蚀速率的预测方法,属于天然气管道领域。其中包括:获取目标天然气管道的内腐蚀因素数据和内腐蚀速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灰关联分析法分析样本数据,确定影响目标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的敏感因素;将敏感因素数据归一化;根据数据归一化后的敏感因素采用遗传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伸缩因子和平移因子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连接权值、伸缩因子、平移因子作为小波神经网络的初始值,根据数据归一化后的敏感因素,进行小波神经网络训练,确定连接权值、伸缩因子、平移因子的最终值,得到天然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根据天然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对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预测内腐蚀速率的精度高。

  • 标签: 天然气管道 内腐蚀速率 预测
  • 简介:本文采用最新的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给出的地球二阶力学形状因子长期变化J2和月球平均运动的变化率nm,计算了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影响,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代空间观测技术能很有效地检测到地球自烨中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本文还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C的长期变化作了估计。

  • 标签: 月球平均运动 地球自转 非潮汐影响 卫星激光测距 冰期后地壳反弹
  • 简介:用于评价污染降解速率的内部示踪法与和降解无关的衰减效应有区别的,该方法是通过使用一种似抗体的内部示踪剂来使降解的污染浓度达到正常化。内部示踪剂与降解的污染物之间保持的衰减应归因于降解效应,并且通过一阶延时方程来评价降解速率的半衰期。平移一迁移方程的解析解被用于评价水流和运移状态。这一状态可能会导致对污染降解速率常数的不正确估价。水流运移特征导致的对降解速率的高估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常用于解释自然衰减作用的内部示踪法可以达到补救的目的。解析解也通常用于评价与某一示范站使用内部示踪剂相关的误差的量级,并且解释使用不同的延时速率常数的示踪剂的不同的降解速率的评价。

  • 标签: 内部示踪法 评价 污染降解速率 水流运移特征 地下水污染
  • 简介:多元非水相流体(NAPLs)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是严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推动了对这个方面的研究。NAPLs,如有机溶解物和石油烃,它们经常地随机释放到含水层中,由于蔓延引起地下水污染。因为NAPLs具有很低的水的溶解性,所以,少量NAPL便可以污染地下水长达10年。更为严重

  • 标签: 非水相流体 地下水污染 溶解污染物 饱和介质
  • 简介:利用25次南极科考获得的海水样,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含量,研究了东南极普里兹湾不同空间与时间尺度下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同航次相关的营养盐、叶绿素a等数据,分析了影响海水中溶解态镉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与叶绿素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生物过程是影响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镉平面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表层海水中镉与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冰架边缘的海冰融化可能是造成冰架边缘Cd/P比值高的主要原因。溶解态镉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近似磷酸盐等营养盐的分布趋势。普里兹湾海水中溶解态镉的浓度在时问序列上的变化不大,潮汐可能是影响海水中镉浓度微弱变化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溶解态镉 微量营养元素 普里兹湾
  • 简介:对石英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与流体相互作用进行了水热实验研究,根据石英溶解的扫描电镜形貌特征、样品质量损失及反应液中SiO2浓度的变化,并结合大牛地气田的石英溶解现象,总结了石英的溶解特征及溶解条件,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石英的溶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英溶解具有"雨痕状"溶坑、"蜂窝状"溶孔及"层状"溶蚀的典型电镜形貌特征;随温度及pH值的升高,石英的溶解程度逐渐增强且在碱性条件下更易溶,由此推断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的石英溶解发生于碱性环境中;在石英晶体的边角、晶面条纹、断口、裂纹或晶体发育缺陷部位更多地存在K面而使得晶体结构单元更易脱落,因而,在这些部位溶解最易发生。

  • 标签: 石英 形貌特征 溶解机理 水热实验 大牛地气田
  • 简介:本文对原子时守时中发现的个别工业铯钟速率随离子泵参数变化的相关我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束管寿命后期开始,这种相关特性是很明显的,线性相关分析误差(rms)为4-7ns/d(5-8×10^-14),相半系数的最大值达0.96。利用这种特性,可以进行速率预报,预报误差均方根值约为5ns/d(6×10^-14)。

  • 标签: 原子时守时 工业铯钟 原子钟 离子泵 铯束管
  • 简介:以冬小麦(皖麦68)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及盆栽的培育方式,按照不同浓度将酸雨分为CK(pH5.6)、T1(pH4.0)、T2(pH2.5)三组,探究酸雨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小麦净光合速率受到抑制加强。整个小麦生长周期中T2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较CK处理降幅均显著,其中开花期的降幅达到极显著,而T1处理较CK处理净光合速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不显著。小麦生长期间,中午时段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此时会有效抑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

  • 标签: 酸雨 小麦 净光合速率 生育期
  • 简介:本文综合2000~2003年期间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和亚砷酸盐(As^3+)在黄、东海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调查海区覆盖了黄、东海不同水文和化学性质的区域,研究重点放在自长江口向东南琉球群岛沿伸的PN断面以讨论陆源输送的物质对中国陆架边缘海的影响。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析砷的不同形态(TDIAs,As^3+)。TDIAs受河流陆源输送的影响在近岸区域含量较高,并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含量逐步下降。在东海陆架坡折带的近底层水中也存在TDIAs的高值中心,此区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悬浮颗粒物含量的特征,显示出入侵陆架的黑潮水是陆架区TDIAs另一个主要的源。TDIAs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受到长江冲淡水水量及黑潮入侵陆架强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共同影响。研究区域中As^3+的分布特征与TDIAs相反,其含量、分布及季节性变化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与叶绿索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夏季东海陆架PN断面中As/P的化学计量比值约为2×10^3。黄、东海溶解态砷的含量与世界其它海区相近,表明其未受到明显人为活动的影响。

  • 标签: 溶解态砷 形态 黄东海 分布及季节变化
  • 简介: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比例不高,却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可影响土壤的形成及肥力,通过水循环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参与水体内的各个过程、经微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壤乃至全球系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渐成为土壤学家、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DOM的来源、含量、组成和分类,以及影响其含量变化的因素及其环境效应,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土壤 溶解性有机质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 简介:针对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层地层测试资料品质较低的问题,在常规解释方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通过压力恢复速率解释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了储层渗流特性分时速率曲线模型,将实测曲线分时速率曲线与典型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求取储层的相关参数,有效地满足了低渗透火山岩资料解释评价分析的需要,为措施改造和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火山岩 压力恢复 地层测试 资料解释
  • 简介:大洋玄武岩地壳是地球上最大的含水层,是大量地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潜在家园,迄今,这些系统中的大部分仍未进行特征描述,而它们可用于与地外地下生物圈进行类比。胡安·德富卡海岭(IuandeFucaRidge)东侧沉积盖层之下3.5Ma古老的玄武岩地壳内,循环的基底流体温度适中(~65℃)、溶解氧和硝酸盐的浓度低到难以测量,而高浓度硫酸盐则被视为这个地下环境中主要的电子受体。本研究以两种重要的电子供体-甲烷和氢气-的供应和潜在来源为对象,研究海床下生物圈。通过与综合大洋钻探项目(IODP)CORK系统中从基底深处延伸至海床上出口的管线采集了完整基底流体样本。在2010年开展IODP327项目时安装了两套新的CORK,即1362A和1362B,并于2011年和2013年进行了取样。这两套新的CORK性能优于原来的装置,装有镀层套管和聚四氟乙烯输送管线,可减少套管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反应。通过原有的CORK装置还对钻孔1301A进行了取样。基底流体富含氢气(0.05~1.8μmol/kg),表明大洋玄武岩含水层支持氢驱动的新陈代谢。基底流体还含有大量的甲烷(5~32μmol/kg),表明甲烷是海床下玄武岩生物圈的营养供体。三个钻孔的流体样本甲烷的δ13C值介于-22.5~58‰之间,而δ2H值则介于-316~57‰之间。甲烷的同位素组成和烃的分子组成表明,取决于取样地点和时间的不同,基底流体中的甲烷既有生物成因也有厌氧成因的。CORK1301A流体样本中甲烷δ2H值较迄今所有其他海相环境中样本的值都高,而这一点用生物成因甲烷部分微生物氧化反应可以很好的进行解释。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甲烷和氢气持续支持了深部生物圈的繁殖,而在大洋基底中甲烷即是微生物的产物也可能是其消耗物。

  • 标签: 综合大洋钻探 地下生物圈 玄武岩 溶解氧 甲烷 氢气
  • 简介:摘要:覆膜式溶解氧测定仪测量溶解氧含量不是直接测量水中的氧浓度,而是间接测量水中的氧浓度,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特点1:溶解氧测定仪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不是氧含量,而是氧分压。2:在一定温度下,当水流经饱和空气时,水的氧分压与空气的氧分压相同。3:Henry定律,溶液中氧分压和溶解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是P=C·H。

  • 标签: 测定仪,校准,检定,现状分析.
  • 简介:获取活动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位移量、位移场以及分析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可能造成的地表最大位移量,并将以上参数如何应用于工程设计是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学界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采用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的地表最大位移量估算方法和断裂位移场的解析计算,对于线性工程进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参考指标的有益补充

  • 标签: 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位移量 位移场
  • 简介:库车坳陷西段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中分布着巨厚的盐岩层,喜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得大量的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遭受大气降水的溶解.除了平衡剖面恢复所得出的缩短量之外,盐推覆构造的逆冲推覆距离还应包括溶解盐体的厚度.通过采集研究区出露地表的盐岩样品,进行溶解物理模拟实验,估算自1.64Ma以来.研究区出露盐体的溶解厚度为3.969-14.727km.根据前人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所计算出该区的盐推覆构造的最大推覆距离为30km以上,从而得出该区的盐推覆构造的最大推覆距离为44.727km以上.

  • 标签: 库车坳陷 盐岩层髂解物理模拟
  • 简介:本研究运用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时信号处理与控制技术,研究了基于速度控制法、OS数值积分法和相应的实验误差控制法的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对动力加载装置采用速度控制,在加载过程中考虑了加载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隔震橡胶支座的速度相关性能在试验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采用OS数值积分法,充分地减少了试验的时滞误差,提高了试验精度。并通过不同加载速率的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研究了天然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和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对桥梁的隔震效果,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后,定量地研究了不同的加载速率对隔震桥梁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子结构拟动力实验 速度控制法 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 橡胶隔震支座
  • 简介:通过对新疆博—阿断裂带中东段的实地调查,发现断裂在吐鲁番盆地西南山前冲洪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右旋错动、断层陡坎、挤压隆起等与断裂活动相关的典型断错地貌。对比区域地貌面的分布和年龄,并结合测年结果,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分布了3期冲洪积扇,并对应3级河流阶地。实测Fan3冲洪积扇上冲沟的最大右旋位错达40.8m,其余分布在22~27m区间内,Fan2冲洪积扇上冲沟的右旋位错达26.5m,结合光释光年代样品的测试结果,得到1.8万年以来断裂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1.42±0.18)mm/a。

  • 标签: 博-阿断裂带 晚第四纪 走滑断层 滑动速率
  • 简介:近100余年来,南汇潮滩尤其是中、高潮滩,以淤涨为主,使岸线迅速向海推进。但潮滩沉积并非连续,而是以冲、淤相间,长期净淤积的方式进行。潮滩沉积剖面主要由风暴成因的小型层序组成,粗、细粒交替分别代表风暴与平静天气的产物。潮滩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其难以满足两种常用来计算210Pb沉积速率的方法——CIC(稳定的初始比度)模型和CRS(稳定的沉降通量)模型的前提条件。在实验时,如果只选择代表平静天气沉积的细颗粒层进行210Pb活度分析,则可能得到一组相对符合CIC模型的数据,利用此方法计算出南汇潮间带环境的平均沉积速率为6.11~6.23,cm/yr。对历史海图数字化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表明,中、高潮滩近50余年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91~2.05,cm/yr,不及210Pb沉积速率的一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1)DEM法在高程推算过程中使用简单的潮滩纵剖面模型,导致计算的沉积速率偏低;(2)210Pb法受到沉积过程中强烈的物理混合作用和沉积后的生物扰动、化学迁移作用等影响,使计算的沉积速率偏高。推断近50余年来,南汇中、高潮滩的沉积速率为4~5,cm/yr。

  • 标签: 潮滩 沉积速率 210Pb测年 数字高程模型 南汇 长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