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本文在明确了园林植物配置概念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植物的季相变化、植物景观应具有多层次以及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 标签: 园林植物 植物配置 季相变化
  • 简介:摘要本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文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园林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设计要点 植物配置
  • 简介:摘要色彩所给予人们的各种情感被应用在各个领域,随着近年来人们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在园林领域人们也对色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分析探讨了园林植物的色彩应用以及色彩在植物搭配中遵循的原则,具体提出了观叶类、观花色类、观干色类和观果色类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 标签: 园林 色彩搭配 应用
  • 简介: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注重环境逐建设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绿化美化成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新追求,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发掘新的景观增长点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为大众营造一个优美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 标签: 彩色植物分类环境因素景观应用发展方向
  • 简介:利用2006~2014年鲁西南地区菏泽、曹县和济宁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气象及物候观测资料,采用国际上流行的ForcTT积温模型模拟了当地常见、广泛分布的9种木本植物和4种草本植物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最佳积温开始日期和基础温度。结果表明:(1)模拟的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主要为1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主要为1℃。开花始期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不同木本物种差异较大,开花期较早(3月)的毛白杨、旱柳和榆树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期集中在4~6月的物种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3月1日,基础温度在3~5℃之间,开花期最晚(7月)的槐树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4月1日,基础温度为4℃;(2)就草本植物而言,展叶期较早(2~3月)的车前、苍耳和芦苇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1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1~2℃,展叶较晚(4月)的莲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期较早(4~6月)的车前和苍耳其开花始期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较晚(7~9月)的莲和芦苇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4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分别为-1℃和2℃;(3)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模拟的平均误差在2d左右。由此可知,无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ForcTT积温模型对展叶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效果均较好,预测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普遍在0.90以上,达高度相关。

  • 标签: 物候期 模拟 Forc TT模型 鲁西南
  • 简介: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且多种植物种群可以共存,即具有生物多样性。经典的资源竞争模型(莫诺模型)支持生态学上的“竞争排斥原理”,不适用于阐释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与共存。根据植物生态系统的特点,引入植物种群的生长率随着物种个体大小/个体数增加而逐渐趋于饱和的性质,建立自抑制资源竞争模型。该模型与莫诺模型的本质区别在于,物种的临界可利用资源随种群密度增加而上升,从而可以达到不同物种间的平衡。数学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允许多物种稳定共存(即共存的物种种类数可以多于供给其生长的资源种类数),同时优势物种随资源供给率增加而依次变化。

  • 标签: 资源竞争 共存 莫诺模型 竞争排斥原理 自抑制
  • 简介: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植物是园林绿化的主体,能够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也能够平衡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美化面貌、净化空气、提高品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想实现这些作用,关键是园林植物的正确选择与科学配置。本文在此对如何让做好园林植物的生态科学配置做了详细的研究。

  • 标签: 生态 园林 手法
  • 简介: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0月,研究了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的南矶山湿地的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群落、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群落和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群落下的土壤垂直剖面的细菌群落结构,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细菌群落-土壤因子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究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年变化显著,2011年10月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2009年和2010年的10月;其次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是植物群落类型,在同一年内,狗牙根群落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灰化薹草群落和南荻群落;而0~45cm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深度差异。尽管湿地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年际分布,各植物群落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含水量都显著影响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但仅能解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11.6%。

  • 标签: 土壤细菌群落 结构 植物群落 年际变化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 南矶山湿地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园林绿化对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园林植物能够净化空气质量,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园林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主要特征、目前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及措施。

  • 标签: 园林绿化工程 植物病虫害 防止方法
  • 简介:根系吸水对水循环起重要调控作用,开展根系吸水过程及参数方案研究,将加深对地表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解,对提高陆面过程模型乃至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简述了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的发展进程,归纳了根分布、土壤水分对根阻影响函数及根系水分再分配作用参数方案的研究概况,指出现有陆面过程模型根系吸水参数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根系吸水 参数方案 研究进展 陆面过程模型
  • 简介: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argyi)、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effuses)、紫羊茅(Festuca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 标签: 泥炭沼泽 植物群落 生态保护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
  • 简介:为了揭示因水文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洲滩植物分布规律,以洞庭湖洲滩植物为研究对象,沿泥沙洲滩、泥沙-湖草洲滩过渡带、湖草洲滩、湖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洲滩过渡带、芦苇洲滩的带状顺序,分析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泥沙洲滩到芦苇洲滩,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递减,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但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并没有显著改变(p〉0.05);从泥沙洲滩到湖草-芦苇洲滩过渡带,群落间相似性显著增强(p〈0.05),物种替换率变化幅度不明显(p〉0.05),而从湖草-芦苇洲滩过渡带到芦苇洲滩,群落间相似性显著降低(p〈0.05),物种替换率明显变大(p〈0.05),β多样性增大。一旦湿地水文条件改变,洞庭湖洲滩植被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并促使原有植被发生逆向演替。

  • 标签: 植物群落 洲滩 群落多样性 土壤水分含量 洞庭湖
  • 简介: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其代谢和分布一旦被植入的记录较少。在这项研究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和肌肉植入大鼠灌胃壳聚糖与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组织学法、凝胶色谱法。植入后,壳聚糖在分布到不同器官中逐渐降解。测试的器官中,肝脏和肾脏被认为是第一个在壳聚糖含量最高,这是符合降低心,脑和脾脏。尿被认为是壳聚糖消除的主要途径,而80%的壳聚糖给大鼠的尿不可追踪的。这说明壳聚糖大部分在组织中降解。平均来说,在不同的器官对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和尿被发现的分子量为<65kDa。这进一步证实了壳聚糖在体内降解的作用。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新的证据,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材料的强化和安全的应用。

  • 标签: 生物降解作用 壳聚糖 药代动力学 体内 大鼠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简介:以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7种木本植物生长季与物候期的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气温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间隔缩短,秋季物候期间隔延长,全生长季延长,且全生长季变化趋势比各物候持续期变化趋势明显。展叶持续期主要与上月、当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中梧桐展叶持续期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旱柳和刺槐开花持续期与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变色持续期和落叶持续期与上月、当月、结束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与平均气温达显著正相关(P〈0.05)。木本植物全生长季与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其次为榆树、梧桐和楝树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随着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植物生长季延长3.0—20.0d;年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5.0—14.0d;年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2.0—18.0d。

  • 标签: 生长季 物候期 气候变暖 木本植物
  • 简介:羟丙基壳聚糖(惠普壳聚糖)已被证明具有在广泛领域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和制药领域。然而,它的代动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这是至关重要的,其临床应用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我们在这里进行荧光强度分析和GPC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惠普壳聚糖的代动力学模式(FITC惠普壳聚糖)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剂量为每只大鼠腹腔注射后,FITC标记的壳聚糖能迅速吸收,惠普分布于肝,肾和脾的血。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有效利用FITC惠普,和惠普的FITC标记的壳聚糖88.47%可经尿排泄在11天内与分子量小于10kDa。此外,我们的数据表明,有一个明显的降解过程发生在肝脏(<1024h)。综上所述,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降解性,惠普,表明羟丙基壳聚糖潜在的应用在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和生物医学领域。

  • 标签: 壳聚糖衍生物 生物降解性能 羟丙基壳聚糖 药代动力学 荧光素标记 临床应用
  • 简介:首次报道了产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盆地侏罗系红旗组的植物群,共计21属37种。该植物群由木贼目、真蕨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和少量分散保存的种子等组成,以真蕨类丰富、蚌壳蕨科Coniopteris和Eboracia出现以及南方型分子较多等为特征。该植物群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反映研究区红旗组主体的沉积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上部沉积可能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气候敏感植物,特别是南方型分子的出现,指示锡林浩特盆地早侏罗世晚期属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气候较热或短期有一定程度的偏干旱;其气温较早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早期更高,说明早侏罗世晚期发生过1次升温气候事件。对早、中侏罗世植物群和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在早侏罗世晚期可划分出黑龙江东部温凉气候区、北方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区、中部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中南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区和西藏—滇西热带干旱气候区共5个气候区,其中北方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区与中部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的界线较早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早期偏北4°~8°(纬度),亦说明早侏罗世晚期发生了升温事件。此升温事件与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图阿尔期升温事件相当,其很可能是早侏罗世晚期图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T_OAE)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响应。

  • 标签: 植物群 侏罗纪 古气候事件 图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