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利用标准玻璃刻线尺和十字分划目镜 , 对生物显微物镜放大倍数 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 计算标准不确定度 , 最终得出扩展不确定度。

  • 标签: 生物显微镜 放大倍数误差 不确定度
  • 简介:研究矿物特别是主要造岩矿物在不同温度、压力、差应力和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变形显微构造特征是矿物学的一个新领域,它已成为国际矿物学界和构造地质学界的热门课题。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人们通过对橄榄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的研究,认识了位于岩石圈之下上地壳的蠕变,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

  • 标签: 显微构造 构造地质学 造岩矿物 上地壳 板块构造理论 岩石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石英在阴极射线下显示的生长结构差异,可以区分不同世代的石英斑晶,揭示岩浆演化过程。本次研究以西藏甲玛岩体中石英斑晶为例,采用光学显微阴极发光仪(OM-CL)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仪(SEM-CL)。研究表明甲玛矿区中基性岩体有5个世代的石英斑晶。早期石英斑晶至少经历了两次岩浆混合作用:第一次基性岩浆的混入,石英斑晶核部形成了浑圆状重熔表面,然后石英经历了较稳定的生长阶段,形成均匀的生长环带;随着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岩浆储层中压力减小,导致第二次基性岩浆混入,形成富Ti的波状、港湾状重熔表面和石英钾长石外壳。

  • 标签: 阴极发光 石英 显微结构 岩浆混合
  • 简介:摘要:为对镁碳砖的物理显微结构及化学含量组分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光学显微、电子探针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物理设备对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湿法分析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镁碳砖的基本结构由块状MgO及间隙中大量C元素组成,部分还含有Al单质颗粒,或少量片状Ca、Si化合物且多分布于MgO边缘。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方便快捷,检出物相全面,可根据需要选择K值法或全谱拟合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更适合对镁碳砖质量的优劣进行初步筛选判断,化学检测手段准确度高,相互配合使用更适合进行成分的准确测定。

  • 标签: 镁碳砖 显微结构 成分分析 综合研究
  • 简介:非常规油气储集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局部发育毫米-微米级孔隙和裂隙。孔、裂隙大小、形态及三维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无法实现微纳孔隙多尺度三维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多能CT技术,结合数据约束模型(DCM)方法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微纳孔、裂隙研究,可实现多尺度三维可视化表征,进一步获得孔、裂隙体积统计分布及其三维连通结构等信息。基于上海光源显微CT实验平台,针对碳酸盐岩及陆相页岩两种样品,成功获得了孔、裂隙三维结构以及统计分布、三维连通结构等定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研究强有力的手段。

  • 标签: 同步辐射CT 数据约束模型 多尺度孔、裂隙分布 连通性
  • 简介:页岩因具有细粒构造、复杂矿物组成和多种有机质类型,导致其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的溴化钾红外光谱(KBr-FTIR)和改进的基于反射率的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可以分别在微米尺度上定量研究页岩储层的粘土、石英、碳酸盐岩和有机质的含量。其中,Micro-FTIR技术的成像区域最小可达20×20μm。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红外光谱技术在页岩和其他细粒沉积物中应用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溴化钾红外光谱 显微红外光谱 页岩 定量表征
  • 简介:一米级天文望远常采用18点底支承设计,以降低主镜面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误差。为了确保镜面变形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必须要设计出最佳的支承位置。综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提供的零阶、一阶、随机搜索等优化工具对支承位置进行优化分析,可以找到最佳设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优化方法。

  • 标签: 一米望远镜主镜 底支承位置 有限元分析 ANSYS优化
  • 简介:我们对四种膜系作了性能测试,它们是Cr·Al·SiO,Al·MgF2,Al·SiO和Cr·Al·MgF2。结果表明Cr·Al·SiO膜系性能最优越。这种膜系可以用高锰酸钾加氢氧化钠溶液或铁氰化钾加氢氧化钠溶液很方便地进行脱膜。1.56米望远自1990年起已使用这种膜系。

  • 标签: 光学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 膜系 脱膜液 铬加铝加一氧化硅保护膜
  • 简介:分析了空间目标两行轨道根数(TLE)的格式及构成;阐述了相应的SGP4/SDP4轨道近似解析模型算法;提供了轨道坐标系与J2000.0坐标系及观测地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了ASCOM控件的用法,并结合TLE数据计算结果编程实现了用Meade望远对空间目标的自动搜索与跟踪观测。

  • 标签: 空间目标 两行轨道根数 SGP4/SDP4模型 ASCOM控件 望远镜
  • 简介:馈源的主要作用是将射电望远焦点处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它是射电望远接收系统的关键部件。作为焦平面阵列的一种,相控阵列馈源能实现多个波束的无缝连接,解决了以往为分立阵列馈源需多次扫描的难题。对国外相控阵列馈源研究状况进行了调研,明确了相控阵列馈源的设计思路,对上海65米射电望远焦平面场分布做了分析与仿真,最后设计并加工了相控阵列馈源前端Vivaldi天线阵列原理样机。

  • 标签: 射电天文 馈源 焦平面阵列 相控阵列馈源 VIVALDI天线
  • 简介:本文对已经使用九十年,位于上海西郊佘山的40cm折射望远,利用近期拍摄的三张昴星团区域底片,在PDS上量测星象坐标,再利用天体测量标准星场:Eichhorn,H.etal的昴星团区域恒星精确位置,作为底片上星象位置的比较标准,采用作常数、三镒底片归算模型求得在底片中心周围40′×40′的象场范围内定位转换精度达0″.03,对于50′×50′和1°×1°范围,分别达0.″04和0.″05-0.″06。底片常数中相应于彗差项系数达10^-5-10^-6量级,畸变项系数达10^-8量级,这些结果表明:架望远的光学和装上光电导星装置的机械传动系统,仍能满足高精度的天体测量工作的要求。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折射望远镜 底片 光电导星装置 光学质量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R-C系统(Rithey-Chrétien)望远的装校方法。这种主光路自校的方法不需要晚上观测恒星来进行光学调试,可以不受大气影响,白天在圆项室内进行装调,装校时间短,精度高。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1.56望远R-C系统的主光路装校。

  • 标签: 天文望远镜 R-C系统 光学装校 大气 圆顶室
  • 简介:摘要:新媒体与主题教育是当前国有企业宣传的主流工具和主要内容,也是塑造企业形象、激发内生活力的重要抓手。本文试图从新媒体的综合性、实效性、便捷性、多元性、大众性和体验性等五大特性出发,立足国有企业主题教育宣传的任务实际,探索新媒体、新视下、新任务下企业宣传的新要求和新事项。

  • 标签: 新媒体  主题教育  宣传 
  • 简介:推导了一种可用于有叉臂或无叉臂等各种天文望远圆顶随动系统的新方法。该方法计算十分简洁,而且圆顶随动系统控制的天窗位置与望远镜筒的指向符合得很好,因而满足了实际需要,适用性很强。现已将这种新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天文台1.56m天文望远和其它圆顶随动系统中。

  • 标签: 望远镜 圆顶 随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