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依托工程实例,对粉土场地强夯加固振动衰减规律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探讨了振动加速度与强夯能量、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2种能级夯击振动加速度衰减公式;提出了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及减轻强夯振动影响的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强夯振动加速度峰值近似按指数函数衰减,且强夯能量越大,振动衰减速度越快;夯击振动卓越频率为8-10Hz,振源距对振动卓越频率影响不大;振源距达到50m时,2种能级的强夯振动对建筑物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 标签: 强夯振动 衰减规律 最小安全距离 振动测试 粉土场地
  • 简介:建国初期,为适时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我国率先对关系国计民生却有重大积弊的私营金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金融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加强对私营金融的规范管理出发,通过组织私营行庄联合经营和联合管理,加强作风建设,最终以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而实现全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金融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完善改造理论与实践均留下不少宝贵的经验,也为当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 标签: 私营金融业 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经验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单位:7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8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丁作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自然资源系统各项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自然资源部 精神 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 自然资源系统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基于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的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的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的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至今缺少好的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的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的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自然资电发[2018]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安委办明电[2018]10号)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 标签: 安全防范工作 自然资源部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 安全生产工作 生命财产安全
  • 简介:自然资电发[2018]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全国范围内生产事故上升苗头明显,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务必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各地吸取教训,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 标签: 安全生产工作 自然资源部 办公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安全生产责任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建筑角点的机载和车载点云数据配准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domSampleConsensus,RANSAC)对建筑面片进行稳健估计,结合建筑轮廓在二维平面上投影的拟合直线,解算出建筑角点的三维坐标。利用提取到的同名角点,采用六参数转换模型计算机载和车载点云数据间的空间转换参数,进而完成机载和车载点云数据的配准。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建筑角点,实现机载和车载点云数据的精确配准。

  • 标签: 点云 建筑角点 随机抽样一致性 AlphaShape 六参数转换模型 配准
  • 简介:强震动观测是获取地震地面运动最基本的手段,但其观测质量会受到观测台站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场地条件的观测台站和附近不同高度建筑物,开展建筑物对观测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模拟分析,探讨其对强震动观测的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粘弹性边界方法,建立了8个场地-建筑物体系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4种不同剪切波速的场地和4种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计算分析了建筑物高度、观测点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对强震动观测及场地土波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动台站附近地面建筑物的存在对观测结果将产生明显的影响,近距离建筑物影响的相对误差可高达20%以上;建筑物高度的变化并没有明显改变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较大的地震动周期范围,但较高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会随距离增加衰减速度减慢;场地土越软,周边建筑物对观测带来的影响越大。建议:对于较软弱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低至21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40m,对于较坚硬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大于25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25m。同时还认为,如果强震动观测要求较高精度,需进一步增加避让距离,且应具体考虑建筑物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强震动观测 观测台站 场地条件 建筑物影响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