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得克萨斯州南部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是美国重要的新兴页岩油气区带。这里已完钻的油气井和已获批钻探的油气井,总数已达1510口以上。这个页岩油气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带,下倾方向是勘探程度比较高的页岩气分布区,中间是湿气分布区,上倾方向是页岩油分布区,后两者的勘探程度比较低。油气区内,很多页岩气井的单井页岩气初始产量都在1700立方英尺/日以上,而很多页岩油井的单井页岩油初始产量也都在1000桶/日以上,在此经营的油气公司都在寻求优化钻井方案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沉积体系 福特 3D 框架
  • 简介: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冬季北大西洋及欧洲地区的天气流型分为4种不同的流型。研究了不同阶段8种不同位相的热带季节振荡(MJO)与这4种流型的年际变化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发现,K均值聚类法划分得到的不同位相的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天数能很好地反映NAO指数;无论是在1978~1990年(简称为P1阶段)还是在1991~2010年(简称为P2阶段),MJO第3(6)位相影响NAO正(负)位相;但在P1阶段存在NAO的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弱的负位相转换为正位相,当MJO处于第6位相时,NAO由正位相转换为负位相;而在P2阶段NAO并没有明显的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偶极子结构转换为波列结构。

  • 标签: 北大西洋涛动(NAO)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K均值聚类 年际变化
  • 简介:利用热带大气季节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的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的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的向东传送,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的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的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的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 标签: 热带地区 大气季节内振荡 雪灾 向外长波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