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力花(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在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的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力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力花各个部位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分别为39.51%、10.53%和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根长度的抑制分别为87.4%、71.23%和91.7%,对幼芽长度的抑制分别为51.21%、45.71%和69.66%。力花各个部位都有化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和叶片。

  • 标签: 再力花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 简介:在对某些地区的高分辨卫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时,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难以寻找控制点,从而导致控制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校正精度。针对这些问题,对线阵推扫式的高分辨遥感影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直线这种更高级的几何特征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的方法;构建空间直线矢量,提出了基于空间直线矢量的多项式几何校正模型;并利用SPOT5高分辨卫星影像数据对该校正模型进行精度验证。

  • 标签: 高分辨率 遥感影像 几何纠正 空间直线 多项式
  • 简介:选取一组气象要素为数据源,分别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进行径分析计算和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xcel2007径分析实现步骤较为复杂,SPSS17.0实现径分析简单快捷,且可直接得到最优回归方程和直接通径系数。两者在作统计分析前都要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分析结果要进行显著性检验,直至回归方程中各变量检验均为显著水平为止,最优的路径选择由决策系数决定。

  • 标签: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EXCEL2007 SPSS17.0
  • 简介:航磁推断解释首先要研究岩矿石磁化。西天山地区近年来野外实测500余处物性点,累计获得有效磁化数据15000余个,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伊什基里克组和二叠系乌郎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磁性地层,部分海西期岩体磁性较强,而磁铁矿具有极高的磁化值。根据这些磁化特征,在西天山地区圈定磁性火山地层上百处,新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21处,推断铁矿磁异常109处,新发现铁矿(矿点)10余处。

  • 标签: 西天山 高精度 航磁 磁化率 铁矿
  • 简介:大气加热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实际加热分布与云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维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云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维云场的加热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廓线的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下云三维结构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条件下云三维结构对加热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云场所体现的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维结构对当前所用加热计算方案的订正方向。

  • 标签: 云三维结构 加热率廓线 辐射传输
  • 简介:查汗古凹陷为库米什盆地北西端一个山间小凹陷,位于富铀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之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赋存有厚度巨大的超低品位砂岩型铀矿化。从铀源、含矿建造、构造演化、氧化带、铀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该区铀源丰富。西山窑组属一套冲积扇体系的含碳碎屑岩建造,砂体发育,含矿层为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构造演化上存在中侏罗世、渐新世两次沉降接受沉积过程,及晚侏罗-始新世、中新-全新世两次抬升剥蚀过程。西山窑组第一、第五岩性段发育面状潜水氧化带,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局部发育氧化带’铀矿化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多为砂岩型,少量泥岩型。成矿后压实与构造挤压作用使砂体胶结致密,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地浸开采铀。

  • 标签: 库米什 查汗通古 凹陷 铀成矿特征 西山窑组
  • 简介:油层注入聚合物溶液后,电阻测井响应发生与水驱不同的变化特征,严重影响水淹层测井评价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聚合物溶液的导电性质,其次按照聚合物驱油层不同施工流程开展岩电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驱替阶段的岩石电阻的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聚合物驱与水驱油层电阻测井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聚合物驱替饱含油岩心过程,岩心电阻随饱和度变化呈现"w"型或"S"型和单调下降的形态;清水聚合物驱油层电阻测井响应呈现弱、未水淹的特征;污水聚合物驱油层电阻测井响应呈现与污水水驱相似的变化特征。

  • 标签: 聚合物驱 电阻率 实验研究 测井响应
  • 简介:选取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进行了碳贮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表现为:C皮〉C叶〉C干〉C枝〉根,灌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表现为:C干〉C枝〉C根〉C叶,草本层是地上部分含碳大于地下部分,枯枝落叶层的含碳表现为:C叶〉C枝〉C果,土壤层的含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cm和10—20cm土层之间土壤含碳的差异性最显著.甜槠天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315.13t·hm~,碳贮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中.甜槠天然林年净生产力是13.05t·hm^-2.a^-1,年固碳量是6.18t.hm^-2.a^-1.

  • 标签: 武夷山 甜槠天然林 含碳率 碳贮量
  • 简介:利用山丹地震台2年多的多极距观测资料,并结合该台单一极距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种观测方法的结果。结果显示,多极距观测在干扰排除和异常落实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同一场地不同极距电阻测值的相互佐证,可以为识别干扰和判定地震前兆异常的真实性提供帮助。

  • 标签: 电阻率 多极距 干扰 异常落实
  • 简介:为了持续监测德国Konigswinter/波恩地区DollendorferHardt滑坡区的地面运动,在现场安装分辨均为0.1μrad(微弧度)的钻孔测斜仪和平台式测斜仪。监测站安装了控制孔隙水压力的2个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深度安装了4个电阻测温仪。降雨数据来自于约2km外的Frankenforst地区。监测数据表明,引起倾斜信号波动的倾斜、压力、降雨和日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分解倾斜信号,我们首先对时间序列求微分3次,以分离趋势信号。随后,我们扩展Fourier序列内的残留信号。这种残留信号将被截取至小于10天的截止信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从短期残留分量中分离出周期性变化分量。趋势总体为线性,每年向坡下倾斜1,000μrad。残留信号以降雨事件为特征。我们试图把降雨数据和倾斜信号分别用作输入和输出参数的线性系统,描述倾斜信号对降雨的响应。分析表明,该模型可定性解释倾斜信号的多个特征,但同时倾斜信号也依赖于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边坡变形采取持续、高分辨监测可把滑坡活动分解为不同进程,并可作为一种检验理论模型的适宜基准。

  • 标签: 滑坡 土壤变形 测斜仪 孔隙水压力
  • 简介:文章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T-logp图等资料,对发生于2011年6月13日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雷达冰雹概率、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高、风暴追踪信息等产品以及自动站天气实况等发现,用于短时临近预报的雷达冰雹概率及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与天气实况并不能很好地符合。其原因:一方面与雷达对风暴的跟踪和SCIT算法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天气背景以及短时强对流天气所具有局地性特点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未能充分考虑。通过该个例的分析,对于业务人员认识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特点并提高预报准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回波 雷暴 新一代天气雷达 短临预报的准确率
  • 简介:通过对来自珠江口万顷沙W2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以及孢粉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相关记录综合对比,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年代框架。使用粒度组合特征以及磁化为环境代用指标,获取了该地区约6000calyr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经过分析与对比,认为该区自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暖干-凉湿-温湿三个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在晚全新世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尤其是降雨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亚洲季风减弱,降雨带南移有着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加强有着紧密的联系。

  • 标签: 粒度 磁化率 全新世 古气候 珠江三角洲
  • 简介:本文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分析和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对Picerno地区(意大利南部巴斯利卡塔地区)发生的复杂旋转一直移滑动涉及的物质体积进行了评估。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促进了1997、2004和2006年的多时相航空照片分析。为了鉴别滑坡的不同地貌特征(陡坡、阶地和山沟)及其发育状况,按照最大比例尺1:5000开展了解析和数字照片解译。开展地质和地形调查来验证航空照片的解译结果。通过采用自适应网格方法生成1997、2004和2006年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 标签: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电阻率层析成像 意大利南部 测量分析 层析成像法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