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日臻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使城市居民对于出外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度假以较快的步伐迈向未来。但是毕竟酒店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就其性质来说算不上是提供景观的建筑,它的外貌、环境必然对整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风景区内的酒店的造型以及景观的考虑对风景区景观的保护以及对酒店功能的满足都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度假区 建筑景观设计 注意问题
  • 简介:以2009~2012年实地样方调查和前人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中的湿地种子植物系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中,共记录有湿地种子植物56科154属294种;在4个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78种,占总种数的94.56%。将湿地植物的生态型划分为7类,其中,湿生植物269种,占总种数的91.5%,是山西省自然保护中湿地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沼生植物88种,水生植物74种,构成山西省自然保护中湿地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属的水平上,种子植物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共有82属,占总属数的53.25%,表明温带性质比较明显;种子植物种的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160种,占总种数的54.42%,中国特有分布种有40种。山西省自然保护中的湿地植物系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植物系联系最为紧密。在湿地种子植物系中,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 标签: 种子植物 区系 湿地 自然保护区 山西
  • 简介:新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的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三级划分的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的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的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的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的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的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的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的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摘要高速公路服务是高速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将不断拓展和丰富,地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服务的规划设计要有科学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节约土地资源,关注生命周期。在选址上要遵循合理的原则与依据。在总体布局上,根据服务的组成情况,分析总体规模的决定要素,制订总图布置。进而做好场地与建筑的细节规划。

  • 标签: 高速公路 服务区 规划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泥河湾自然保护区位于具有第四纪“天然博物馆”称誉的“泥河湾盆地”东部,保护区位于冀西北张家口市阳原县(大部分)、蔚县(小部分)境内,介于东经113°45’-114°45’,北纬40°00’-40°20’之间,幅员面积约220km2,保护面积1015公顷,包括下沙沟、郝家台、东窑子头、红崖四个互不相连的保护分区,涉及阳原县化稍营、大田洼、辛堡三个乡镇,涉及蔚县北水泉、黄梅两个乡镇。

  • 标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泥河湾盆地 张家口市 阳原县 博物馆 第四纪
  • 简介:准中大沙漠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速度厚度空间变化大,复杂的近地表结构致使地震资料的处理较东部地区有更大的难度。从准中大沙漠的近地表特征出发,以中部区块为例,分析了大沙漠地震资料的特点,探索了沙丘曲线静校正、波场延拓近地表吸收补偿、复合多域噪音压制、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技术在准中沙漠的适应性。沙漠资料处理效果良好。

  • 标签: 近地表特征 处理技术 准中大沙漠区
  • 简介:摘要“吃穿住行”中“住”依然是从百姓家到政府谈论的最活跃的课题,即使在现在“市场条件不好的大环境下”。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下,各个产品极力推销和展示自己形成标杆形象尤为重要,示范和售楼处成为对外展示的标杆景观。

  • 标签: 房地产 景观 示范区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住已逐步向低碳住发展,本文首先从低碳住的特点说起,接着分析其规划对策,此后将两者有机结合,以低碳住为主体,改变规划空间的布局、绿化、技术等,来分析空间环境的低碳规划战略。

  • 标签: 低碳住区 规划 空间环境 战略
  • 简介:贵州省黔西县林泉片区属于深切河谷斜坡地带,区内地下水位受乌江期隆升作用埋深大,不利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且区内缺水人口分散分布于河谷斜坡地带,不利于集中供水。所以对区内表层岩溶带发育及表层带岩溶水分布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区内缺水问题的关键。

  • 标签: 表层岩溶带 深切河谷 地下水 林泉
  • 简介: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消息,今年全国部分整装勘查1:5万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有望向社会公开,以加快整装勘查区内勘查工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支撑。据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近日已同意开放部分整装勘查1:5万域地质调查和1:5万矿产资源调查成果公开版数据产品,这标志着地质资料公开服务中的保密政策障碍进一步减少。

  • 标签: 勘查工作 地质资料 大比例尺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区域地质调查
  • 简介:以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为手段,研究了不同配置组合人工鱼礁周围的流场效应。研究中采用了四种配置组合,分别为"444"三列,"464"三列,"12345"五列三角形,"34543"五列正六边形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说明大神堂人工鱼礁礁的礁群配置组合能够较好地发挥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CFD 人工鱼礁 礁区布局
  • 简介:随着人类活动对湿地影响的加剧,人类对湿地的干扰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三江源为主要研究,通过构建人类干扰强度空间化指数,利用连续网格法,对人类干扰强度与不同时期的湿地率分布、湿地类型分布、湿地率和湿地类型年际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等级内的湿地率与等级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等级的增大,湿地率明显减小。而在不同干扰等级下,对1990年、2000年和2008年湿地率变化的分析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的年际变化越小。基于栅格单元对湿地的分布、变化的进一步分析同样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率越小,湿地的年际变化也越小。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人类干扰等级间的分布差异也较大,湖泊、沼泽等在人类干扰弱的区域内所占比例较大;而河流湿地和水库、池塘等主要分布在人类干扰强度大的地区,且这些湿地类型的年际变化较小。

  • 标签: 人类干扰强度 湿地率 湿地类型 年际变化 三江源区
  • 简介: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省级国土资源保护类科普基地,是一个集参观游览、科普教学、参与体验和科研实习与一体的独具特色魅力的地质风光景区。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在13.95km^2的保护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新元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台在地球演化进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各种重要地质事件与地质现象,荟萃了中国北方20多亿年以来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24个组级地层单位、六大地壳运动不整合面和多种典型地质构造,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使该地区成为理想的实习场所,享有“地学天然实验室”和“地学自然博物馆”的美誉。

  • 标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质遗迹 柳江盆地 地质历史时期 科普基地 地壳运动
  • 简介:本文通过利用地温测量、重力、磁力、CSAMT、氡气测量、微动测深以及大地电场岩性探测等综合物探方法,开展了平谷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初步查明了平谷的地热地质条件,圈定了具有地热开发潜力的远景区,评价了平谷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并在后北宫地热远景区进行了钻探验证。利用多种物探方法综合解释,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和物探的多解性,在地热勘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地热调查工作程度较低区域开展勘查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 标签: 综合物探 地热 勘查 平谷区
  • 简介:摘要城市居住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类型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为居民所经常使用。居住绿地规划设计,要为满足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本文即详细阐述了城市居住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相关设计要点的应用。

  • 标签: 居住区 绿地景观 规划设计 公共绿地 植物配置
  • 简介:利用带微区分析功能的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银合金及首饰中Ag、Cu、Zn等元素进行微原位分析,建立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应用于银合金及首饰的无损检测,并象电子探针测量那样避开焊点,准确地测定各元素的含量。

  • 标签: 微区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 银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