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锌期货已经挂牌上市,作为曾多次参与锌期货合约设计讨论的期货公司从业人员,笔者有两大突出感受:和谐发展的品种设计理念与期货品种的国际化定位

  • 标签: 和谐发展 国际化 期货 定位 设计理念
  • 简介:探讨了生物浸出法处理湘江河床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碱性底泥。底泥中的多种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与人类有较大的毒性以及显著抑制细菌的浸出,利用自养细菌与养细菌协作的浸出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表明,底泥中锌、锰、铜和镉的生物浸出率分别达95.2%、94.2%、90.1%和84.4%。利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浸出前、后底泥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发现浸出后底泥中残余重金属主要以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这些存在形态的生物毒性较低。本研究说明自养菌结合养菌的浸出法可有效提高碱性底泥重金属的浸出率和降低生物毒性。

  • 标签: 生物浸出 碱性底泥 重金属 连续提取 自养与异养细菌
  • 简介:漏电流增大是集成电路的主要失效表现,通过光发射显微镜(PEM)和光束感生电阻变化(OBIRCH)技术互补地结合使用,对集成电路中常见的PN结漏电、介质层绝缘性降低、间接漏电流失效和芯片的背面分析案例进行研究,分析由过电应力、金属化桥连、静电放电损伤导致漏电的定位特性。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光发射显微镜得到的缺陷形貌和位置可以断定是否为原始失效或间接失效,结合电路分析进而可以解释发光的原因;OBIRCH对原始缺陷的定位更为准确,多层结构的背面OBIRCH分析更有优势。

  • 标签: 光致电阻变化 光发射显微镜 集成电路 失效分析 失效定位 漏电
  • 简介:火电厂高温过热器用T91+TP347HFG种钢焊接接头运行时,发生开裂泄露。分别从未开裂和开裂部分的焊接接头处取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对焊接接头试样进行检测和对比研究,分析其开裂原因。结果表明:焊接和焊后热处理工艺不当导致T91侧热影响区位置在整个焊接接头区域脆性较大,并有淬硬倾向比较大的组织出现;同时由于焊接规范参数较大而导致焊接热影响区较宽,在一定应力下的作用导致裂纹从此处萌生和扩展,最终导致该种钢焊接接头开裂失效。

  • 标签: 异种钢 硬度 冲击韧性 裂纹 淬硬组织
  • 简介:声发射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声发射源和有关源的信息,声发射源定位是声发射检测中至关重要的指标,其准确程度反映了声源的检测位置与实际缺陷源位置的符合程度。本研究针对复合材料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声速和衰减测量实验,并通过断铅实验对复合板进行声发射定位。通过对复合材料板压缩实验的在线监测,基于声发射信号参数的提取及关联图分析,给出了各损伤阶段的参数特征,以及声发射监测区域内的裂纹萌生扩展断裂的时间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实际断裂位置与声发射监测得出的位置相吻合。

  • 标签: 复合材料 声发射 定位
  • 简介:采用搅拌摩擦点焊对Al5052铝合金和C27200铜合金进行种材料焊接,并研究材料有效焊接的工艺窗口如旋转速率-停留时间图和旋转速率-插入深度图。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模型,建立了预测拉伸剪切失效载荷和界面硬度随旋转速率、插入深度和停留时间变化的经验模型。采用95%置信度的ANOVA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所得模型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大拉伸强度和最小界面硬度。在最佳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最大拉伸剪切失效载荷为3850N,最小界面硬度为HV81。验证实验表明所得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2%。所得工艺窗口可为设计工程师选择搅拌摩擦点焊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以获得良好的接头。

  • 标签: 搅拌摩擦点焊 异种材料 工艺窗口 响应曲面方法
  • 简介:为提高弹簧扁钢的无损检测速率,分析多次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各次跨距的差异及反射波幅度随传播距离的变化,以及检测探头扫描步进对缺陷多次反射波信号的影响,提出基于横波多次反射的缺陷定位、定量方法及适用于高效检测的探头扫查方式,为在线检测弹簧扁钢提供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基于横波多次反射波可准确评价缺陷位置和当量,采用5P8×12K1横波斜探头检测厚度为13mm的弹簧扁钢,可检测距离探头入射点311mm、直径1mm、长10mm的横孔,横孔距探头入射点水平距离及深度的定位误差均小于3mm;依据不同直径横孔的反射特征提出缺陷定量方法。基于横波多次反射法结合所提出的扫查方式,可高效、可靠地全面检测弹簧扁钢。

  • 标签: 弹簧扁钢 横波多次反射检测法 定位计算方法 扫查方式 高效率
  • 简介: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检测研究中心)隶属于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门从事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分析检测,各种航空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对外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是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中国商飞机械失效分析中心运行机构所在部门。检测研究中心下设无损检测研究室、化学检测研究室、力学性能研究室、失效分析与物理检测研究室和机械加工厂,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员1300余人,其中,研究员10余人,高级工程师30余人,技师及高级技师30余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1.3亿元,检测设备先进,检测技术完备,具有高水平的材料性能检测和综合评定能力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社会开放、与国际接轨。

  • 标签: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分析检测技术 材料检测 检测服务 社会 非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