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聚苯硫醚(PPS)和聚醚砜(PES)树脂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高的耐热性能,这2种热塑性聚合物共改性可能会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共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共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结晶熔融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共物的形貌结构,行在氮气气氛下用热灭平分析共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PPS/PES共物具有2个Tg,且这2个Tg都介于纯聚合物的Tg之间;共物断面形态比较均匀,两相界而比较模糊,表明共物为部分相容体系;随着PPS组分的增加,结晶熔融热也逐渐增大,说明PES降低丁PPS的结晶度。用热天平对共物的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物在不同PPS/PES比例下耐热性能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聚苯硫醚 聚醚砜 相容性
  • 简介:采用失重测试、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电化学实验对放置在吐鲁番热大气环境下3年的纯铜进行大气腐蚀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失重速率为2.90μm/a,远低于处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速率;铜的大气腐蚀产物主要由Cu2O和Cu2Cl(OH)3组成,而由于干湿和冷热循环,腐蚀产物分布不均匀;电化学实验表明,腐蚀产物的存在能阻止腐蚀的进一步发生,但是产物的不均匀分布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腐蚀的进程。

  • 标签: 大气腐蚀 成分分析 电化学技术
  • 简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其中SS、COD、BOD;浓度均较高,但沉降性和可生化性较好,可以采用凝沉淀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混凝剂PAC投量为200mg/L,设计负荷为2.5kgBOD5/(m^3滤料·d)。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占地少、效率高、启动快、投资省、能耗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不加混凝剂的情况下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加混凝剂后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 标签: 废旧塑料加工废水 混凝沉淀 曝气生物滤池
  • 简介:针对AM60B合金在环境温度25~200℃、载荷12.5~300N的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磨损率增加;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25℃时275N,100℃时150N,200℃时75N。在低载荷(〈50N)下,200℃下的磨损率低于25℃和100℃的。在轻微磨损阶段,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磨损。当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开始时,剥层磨损发挥主要作用,剥层磨损是从基体内部发生的剥落。随后,塑性挤出磨损作为严重磨损出现,同时伴随着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厚的、硬的摩擦层通过限制磨面的塑性变形来阻碍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

  • 标签: 镁合金 干滑动磨损 氧化 摩擦层 磨损机制
  • 简介:本文研究了马氏体不锈钢磨削加工产生的剩余磁场对其短时摩擦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剩余磁场对摩擦行为的影响与外加载荷有关,当外加载荷较低时,摩擦系数随剩余磁场强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随外加载荷的升高,剩余磁场强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作用增大;当外加载荷较高时,摩擦系数随剩余磁场强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短时摩擦过程中.随着剩余磁场强度的升高,摩擦界面吸附磨损颗粒的能力增强,加速了摩擦界面的磨粒磨损。使摩擦系数升高。

  • 标签: 剩余磁场 短时干摩擦 摩擦系数 马氏体不锈钢 磨粒磨损
  • 简介:通过等温热处理调整铸态Al-17Si-5Cu(AR)合金中Si(尤其是共晶Si)颗粒的形貌以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通过销-盘式摩擦机对比研究热处理后的合金(HT合金)和AR合金的磨损行为,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结果表明,HT合金的显微组织发生显著变化,相应地,HT合金较AR合金的硬度值增大。与AR合金相比,HF合金在所有载荷下总磨损率明显降低,耐磨性能明显改善。热处理后,共晶Si颗粒由针/棒状变为球形/等轴状(长径比接近1),与基体形成良好结合,在磨损过程中保持完整且更加坚硬,为材料提供良好的耐磨性。另外,HT合金硬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合金的耐磨性。因此,完整且较硬的Si颗粒对磨损表面的作用以及材料整体硬度的提高导致HT合金在所有载荷下的磨损行为均优于AR合金。

  • 标签: 热处理 磨粒磨损 过共晶铝硅合金